再者,《汉纪》在编编《汉书》的同时,还加进了一些《汉书》没有,或虽有但简
而不详的史料。如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铜马的事迹,就比《汉书》记载较为详细。
注重史论是《汉纪》又一特点。荀悦与班固眼光并非完全相同,所以在编撰过程中,
他于特别加重之处,常以“荀悦曰”的形式加以申述自己的政治和史学思想。如文帝十
三年六月诏“除民田租”一事,班固等多只以惠政而加称颂;而荀悦则尖锐指出当时
“豪强富人占田逾制,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
豪强之暴酷于亡秦”,客观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又指出:
“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豪强。”真是精辟之论。
又如批评汉武帝修陵墓,也颇为可取。另外,《汉纪》还可校补《汉书》脱文。如
孔安国献古文经书,因巫盅之祸来立学官之事。《汉纪》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记曰:
“孔安国家献之,会巫盅事,来列于学官。”而《汉书》的《艺文志》、《楚元王传》
似皆缺“官”字。
最为重要的是,自《史记》、《汉书》行世后,纪传体成为撰写史书的主要形式,
兴起较早的编年体反而无人过问。自荀悦《汉纪》成书起,编年体形式的著作才又稍见
通行。而且经荀悦之手,更加完备,成为与纪传体共行的一种史书体裁,为我国史学发
展开拓了广阔道路。其后晋人袁宏的《后汉纪》、孙盛的《晋阳秋》、南朝沈约的《齐
纪》以及北宋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皆深受《汉纪》影响。所以,《汉纪》在中
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纪》自北宋天圣年间后,已无善本,今可见者,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嘉靖
年间刊本为较佳。
35 《后汉书》、《续汉书》
“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
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帝后纪10卷,列传80卷,记载了王莽末年到汉献帝逊位其间200
余年的史事。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他是世家大族的庶子,少年时代即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也深深体味了世态炎凉。在刘
宋政权中,他虽担任过很多官职,但一直受到权贵们的打击排挤。他一生愤世嫉俗,具
有突出的异端性格。他曾写作《和香方序》,影射攻击当朝权贵,因此受到权贵嫉恨。
48岁时,他牵连进刘义康谋反案,被朝廷处死。他还著有《汉书缵》、《百官阶次》等
书,班已不存。
范晔著《后汉书》,着力探讨东汉社会问题,贯彻了“正一代得失”(《后汉书》
附《狱中与诸甥侄书》)的宗旨。书中的《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载王符《潜夫论》5
篇,仲长统《昌言》3篇,都是探讨东汉为政得失的名作。他又于传末写了一篇长约600
字的总论,对王符等人的言论作出评判,由他们的得失之议,引向更高层次的历史变化
之论。范晔论史往往能抓住历史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论史的人大都对光武帝建国后
不任用功臣表示不满,范晔则在中兴二十八将论中指出这正是刘秀的深谋远虑。他说光
武帝对功臣崇以爵禄,而将吏事委之吏职,既避免了像西汉初年那样的分裂动乱、诛杀
功臣之弊,又为一般士人广开入仕之途,满足了封建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至公均被”
之举。此论深合秦汉政治实际,颇具史家识见。其它如《宦官列传》的序、论,言东汉
“衅起宦夫”的原因和“阉尹倾国”的过程,《党锢列传》序,言两汉风俗之变,都合
情入理,切中时弊。
《后汉书》对统治阶级的丑恶行为及封建政治的黑暗有所揭露和批判。在《逸民传》
中,他借汉阴老农之口,指责汉桓帝“劳人自纵,逸游无度”。在《张纲传》中借张纲
之口言“豺狼当路,安问狐狸”,一语勾勒出当时政治的黑暗。书中还往往将统治阶级
的暴虐与农民的受苦受难联系起来记述,对农民阶级的痛苦遭遇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同情。
范晔非常重视节义。他对东汉士子在同外戚、宦官腐朽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视死
如归的高尚情操作了大力颂扬,也对全节守志,不入流俗的高士表示赞赏。他通过陈蕃
的事迹说明:“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险阨之中,
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絜情志,违埃雾也。愍夫世士以离俗
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
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