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陈蕃传论》)对于那些隐者,则写他们“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
公”。(《后汉书·逸民传序》)李固、陈蕃等党人与逸民相比,或以入世为义,或以
遁世为义,他们节义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死亡的威胁和诱惑下,屹然无所动摇,
始终表现出对邪恶与权势倔强高亢的风范,在节义的精神上,他们却是一致的。范晔热
情讴歌他们抗节不屈的精神,对于当时只知保全禄位的世族来说,是个不小的讽刺。对
于中华民族高尚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范晔有无神论思想。他反对当时盛行的佛教,曾想著《无鬼论》来反驳佛教转世说。
临死之前,他还向政敌宣称:
“天下决无佛鬼。”在《后汉书·西域传论》中,他批评佛教教义“好大不经,奇
谲无已”,指出智者不应相信精灵起灭,因报相寻的说教。对于天人感应,图谶符命等
神学迷信,他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当时流行着光武时的中兴28将就是天上的28星
宿的说法。范晔指出: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28将只是能顺时立功的志能之士而已。
他慨叹东汉帝王迷信图谶,把学术引上了歧途:“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词谨免,
贾逵附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矣哉”。
(《后汉书·贾逵传论》)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
很棘手的问题。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
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烦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通过他的妙
手剪裁,《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
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
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
为再现东汉历史面貌,范晔在著述体例上下了一番功夫。
他特立《皇后纪》以反映东汉时期皇统屡绝,权归女主的政治状况。他在书中新立
了一些类传,从不同角度反映东汉的政治、学术、文化和社会风气。《宦者》与《党锢》
两传记宦官与党人两股势力的对立与消长。《文苑传》记词章之士。
《独行传》记特立卓行之人。《逸民传》记隐居不仕的高士。
《方术传》记科学技术和谶纬神学。《列女传》记才行优秀的妇女。这些类传的增
设,不仅使东汉200年间的历史得到比较完整的反映,也进一步扩大了纪传体史书记述
史事的范围。
《后汉书》的文字优美流畅、热情奔放,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成就。书中的论赞是范
晔用力最多之处,一般都具有精湛思想理论、深刻历史见解与高超文学技巧相结合的特
点。范晔自己对此也很自负,他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
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
《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他特别欣赏自己在史论之后所加
的赞语:“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
之。”(《狱中与诸甥侄书》)细阅全书,可知他这些话大体是不错的。
在范晔之前,曾有数人写过记述东汉历史的著作。范晔《后汉书》因为有诸多优点,
所以它行世以后,其他各书就相继亡佚了。范晔本打算写一部由纪、志、传三部分组成
的百卷《后汉书》,以踵续班固的《汉书》。可惜志的部分还未来得及撰写,他就遭到
了杀身之祸。南朝梁人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时,取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
入范书。因此,现在通行的《后汉书》是范晔所撰纪、传及司马彪所撰志的集合品。
司马彪字绍统,是西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他专精学习,博览群书,不事
交游。公元306年死去,时年60余。所著《续汉书》,纪志传凡80篇。其书是以谯周所
删削的《后汉史》为蓝本,又补入安帝、顺帝以下之缺而成,在诸家后汉史中是较好的
一部。现在除志被并入范著《后汉书》外,其余部分大都亡佚。《续汉书》的八志有
《律历志》、《礼仪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
官志》、《舆服志》。其中《郡国志》记录东汉以来地理情况,《百官志》记录东汉官
制,它们对地理历史和官制沿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可以上接《汉书》的《地理志》
和《百官公卿表》。《舆服志》是新创志目,记载车仗、服饰制度,是典章制度中的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