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主席思如泉涌,又在我书上写道‘项羽重瞳,犹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他放下笔说:‘湘东一目,指的是梁武帝年间的湘东王萧绎,幼年时瞎了一只眼。他后来好学成才,平定侯景,即位江陵。’
“随后,主席话锋一转,讲起词的下半阕。‘戏马台’原是项羽阅兵的地方,刘裕北伐时也曾在此大会将校宾客,横槊赋诗,气势如澜。‘画眉人’用的是西汉张敞的故事,此人直言敢谏。‘燕子楼’为唐朝驻徐州节度使张焙所建。张焙袭父职驻节徐州,结识彭城名姬关盼盼,收娶为妾。她歌舞双绝,尤工诗文。张死后归葬洛阳,盼盼恋张旧情,独守空楼十余年。小楼多燕子,故名燕子楼。诗人白居易过徐州,因此故事写了一首七绝:‘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讲解完毕,主席对我说:萨都剌写了这些有关徐州的典故,吊古伤今,感慨人生,大有英雄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乱山川的情调。初一略看,好似低沉颓唐,实际上他的感情很激烈深沉。”
林克又从手迹中拣出一份,是毛泽东书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宋人辛弃疾的这首词,是豪放激越的隽永之作:
------------
林克:给毛泽东当秘书兼英文“老师”(4)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在3月20日的下午,我随毛主席由南京飞往上海,途经镇江上空时,主席触景生情写下的。写完后,主席又讲了很多。开始还是围绕词的内容,说辛词里‘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引杜甫诗的句子。‘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引曹操的言语。主席讲到《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一节,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接着,主席的话就从文学作品中跳出,指出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毛泽东给林克写诗讲词的那段日子,正是波兰、匈牙利事件发生,波及中国,部分地区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中央又决定开展整风的多事之秋。几日之间,毛泽东往返于华东数城,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公务繁忙。
然而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下,毛泽东却骛精八极,跨越时空,数典品词,谈笑自若,由景而发,从浩如烟海的史籍典故词章中,随心所欲地抽出精彩的一段,即兴发挥。他一再借历史强调不讲政策,丧失人心,必然致败;而只有会用人,能团结人,才能成一番事业,无不与时局和应对时局的策略相关。也就是在那吟词谈典的历史瞬间,毛泽东形成了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是基本的、长期的方针等观点。
扣住时代脉搏,驾驭政治风云,却不误赏景、论词、温史,并从中获取借鉴,得到启迪,更激起超越的情怀,人间潇洒,其谁能比毛泽东﹖
“毛泽东最喜欢的、兴趣最大的,就是读书。”/
江青拿走了《书道集成》,借书生事/
“你知道人体内有多少重要化学元素吗﹖”
“许多来采访我的人,大都向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即在毛泽东身边约12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就兴趣而言,毛泽东最喜欢的是什么﹖
“我想恰恰是由于时间长,从接近‘而立’到‘不惑’之年,毛泽东给我的印象不是零星的、某一层面的,而是一个恢弘的世界,一个疏密纷繁的精神体系,他的小我深深地熔铸进了民族的大我之中,成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意志、情感、文化的象征,所以很难用几句话说清。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长文《毛泽东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
“至于毛泽东最喜欢什么,或说兴趣最大的是什么,我一直没有仔细地考虑过,因为他兴趣太广泛了,很难说对某一项情有独钟,所以过去对人讲,只能讲主席比较喜欢什么,对某某兴趣比较高。最近,由于准备写一部比较详细的回忆,重新翻阅了大量的日记、笔记,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我感到可以这样说了,毛泽东最喜欢的、兴趣最大的,就是读书。”
毛泽东有一个藏书颇丰的书房,当人们走进曾经开放过一段的毛泽东故居,无不对他工作台上、茶几上、甚至满床的书籍,留下极强烈的印象。毛泽东一生求索,从无止境;而领导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完成史无前例的革新,要求他心连广宇,骛精八极。他要借鉴古往今来的一切历史经验,他要集世间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用,如若读书不成其极大之乐趣,反倒不可想象。
“我手头留存的主席给我的信件短函,大多与找书、查书、读书有关。主席出行在外,总要带上许多书。有时感到带的书不够,或突然急需要某几本书,就会立即通知田家英或大逄即逄先知同志到他书房寻找,送交给他。这找书拿书中间,还有些轶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