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培养了民族团结意识。俄罗斯人自古以来非常热爱自己的河流,世世代代与
它们“生死与共”。河流,尤其是著名的“从瓦拉吉亚到希腊”之路是俄罗斯大地
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核心。
俄罗斯位于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且差异较大,当北方泰米尔
地区已是冰天雪地的冬天时,南部黑海边的疗养院索契仍然天气温暖,绿草如茵。
从北极圈到北纬40度左右的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东欧平原属温和的大
陆性气候,西西伯利亚属显著的大陆性气候,东西伯利亚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由西向东由于大西洋海风逐渐减弱和地势的变化,大陆性气候愈益显著,冬夏温差
大,雨量明显减少。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
春秋两季短暂。俄罗斯人一般只把一年分为两个季节,4 至10月为温暖季节,11至
3 月为寒冷季节。这里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半年多是冰天雪地,90%以上地区冬
季的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80%地区的无霜期不到180 天。在西伯利亚,冬天
的最低气温达零下 57 摄氏度,莫斯科的冬季白天时间最短的只有6 个小时。只有
在俄罗斯西北部的狭小地区,因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海洋性气候,比较温和、
湿润。还有远东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属季风性气候,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凉
爽温润,降水较多,冬季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比较于燥,降水量很少。
俄罗斯的矿物资源丰富,用俄罗斯人自己的话说,他们的地底下埋藏着门捷列
夫化学元素表上的所有物质。其中不少矿物如煤、天然气、铁、锰、石油等,以及
某些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物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三、俄罗斯的狄奥索斯情结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望无际的空间,俄罗斯人胸怀的宽广就来自于这
巨大的空间。俄罗斯人无论男女,都会给人以高大、厚重、粗矿的感觉,他们的建
筑也像人一样,给人以深厚、粗重、宏大、坚定的印象。
然而,也正是这片巨大的空间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感不
强等。
他们偎依在大地母亲的脚下,吮吸着流淌不尽的乳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源使得人们无需积极进取,无需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于。他们只
要稍稍费点力就可获得可观的果实,满足起码的生活需要。更何况寒冷的冬季里,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黑夜漫漫,白昼短暂,极不适宜进行户外劳作。因此,人们
宁可聚在室内酗酒、跳舞、娱乐以发泄内心的郁闷和苦恼,也不愿主动地与严寒搏
斗。况且,在他们看来,这种人为的蛮力在不可预测的大自然面前根本就是一种无
谓的牺牲。
俄罗斯人这种十足的惰性,即使到了20世纪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时代也没有改变。
1926年来到苏联的德国著名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就曾对莫斯科人的行色有所
描述:“这里的人们很少关注时间,……很少看到街上的人行色匆匆,除非天气特
别寒冷。他们已经习惯于踉踉跄跄地走路了。”
同时,辽阔国土上单调的景色和气候条件的恶劣也使久居于此地的俄罗斯人失
去了把它驯服或驯化的希望,温顺、服从在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中刻下了深深
的烙印。大自然常常嘲弄俄罗斯人的谨小慎微,气候和土壤的恣意妄为往往使俄罗
斯人的小小期盼落空,久而久之,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愚弄已习以为常。由大自然
的任性和不可预测性产生的恐惧感和严酷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于残酷的
现实。他们对自然的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美与和谐的惊叹和赞赏。于是,他们甘愿
接受大自然的安排和主宰。因而,俄罗斯人并不把自己看做是土地的主人和统治者,
相反,他们认为俄罗斯大地是赐予他们一切的圣母,是施舍他们一切的主人。由于
这种被颠倒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俄罗斯人时常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认为自己在
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不能有所作为。所以,俄罗斯人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上,难以
发挥主动性,难以激发对社会、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责任感。同时,他
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忍受着、支撑着一切压在肩上的重负,如国家的租赋、农奴
主的奢侈生活,以及一切政治文化的、精神的束缚。俄罗斯农民驯服地、悲哀地掮
着生活的沉重的十字架,艰苦地度日,只有拷问、饥饿、劳役在望。俄罗斯人的自
由天性、创造力、进取精神就这样完全混灭于这无限宽广的空间。
俄罗斯文化的另一特性是缺乏理性精神。著名的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把它
归因于俄罗斯特有的地理条件:“俄罗斯平原广袤无垠,缺乏中介和变化,俄罗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