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刘铭传_张笑天【完结】(8)

  左宗棠向来是强硬派,依他之见,我们不能再软弱下去了,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建了这么多年水师,说人家船坚炮利,咱们从英国买的铁甲舰不也都开回来了吗?他主张打,坚决地打,不在于打赢一仗、两仗,会打出个信心来,能把国人的志气打出来,一味退让,他以为不可取。

  这说到西太后心里去了,她故意搬出李鸿章的陈腔滥调给左宗棠听,她说,我们国力比不过法国人,也许等国富民强可与洋人抗衡时再与他们较量更为明智。

  左宗棠不由得冷笑,说这必是恭亲王和李鸿章的高论。他办水师以自重,借洋务以荣身,这是贻害国家。没听说朝野都在骂军机处是卖国军机吗?这种当国误国者不罢黜,国家难兴。

  西太后用心地听了,沉思片刻说:“人家不会说你挟嫌报复吗?从剿长毛时起,湘淮就积怨很深,你没有私心吗?”

  左宗棠慷慨陈辞,他说这些话与湘淮旧怨无关,惟天可表。他敢断言,依奕、李鸿章他们的主张,北洋水师在他手上也不会有作为,花拳秀腿的摆设而已。

  西太后叹口气,肯定左宗棠说的也对。不打一场,人心难以振作。现在朝野上下,清流们势力很大,都是主张大打的,好几个御史上折子,要太后严办军机上的大臣,还有参李鸿章误国的折子也不少。他向左宗棠征询,撤不撤他的差?这决心下不下?

  没想到左宗棠立刻表了个意想不到的态:李少荃断不可撤。

  “你这人,”慈禧说,“你方才列举了他主和的那么多不是,现在又想保他,是怎么回事呀?”

  左宗棠尽量表示他是出以公心,李少荃尽管有诸多令人切齿之误,他却又无可替代,他在朝野上下,自曾文正过世之后,唯有他威望素著,他的门生故吏满天下,没人比他更有号召力。左宗棠认为,能劝他举起抗法大旗,这是最为稳妥的了。

  西太后不禁感慨万分地说:“难得呀,你是把公与私分得很清的人,你是对的。”

  停了一下,西太后问:“那么,恭王呢?他该撤差不?”

  左宗棠认为,不但要撤恭王的差,整个军机都要大换班子。这是平民怨,振作精神改弦更张之举。他的不惧权贵又一次令西太后赞赏。

  这可是正中下怀,但西太后说:“动作太大了吧?”

  “矫枉必须过正,”左宗棠说,当年不也有过令朝野震动的辛酉易枢吗?

  西太后故意说:“你好大的胆子!这么多年来,老六跟着我风风雨雨地过来,你也有耳闻,你打狗都不看主人,敢在我面前进言裁撤王爷,你不怕吗?”

  左宗棠却并没叫她吓住,老佛爷连这点气量都没有,何以安邦镇国?况且直言犯上都是为国家社稷着想,臣既敢斗胆冒犯,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西太后深深叹了口气,说:“你下去歇着吧。”她又叫:“小李子,把吉林打牲乌拉贡进来的老山参拣两根上好的给他,补补身子。”这等于是对他方才的建言的褒奖了。

  左宗棠谢了太后恩典,跪安出了养心殿。

  由于东方战局变化,茹费理又一次把斐龙海召到总理府紧急磋商。

  茹费理说:“你已经知道了吧?现在清朝政府否定了他们的代表李鸿章的承诺,不想在简约上签字了。”

  斐龙海很纳闷,是什么原因,让中国那个昏庸的老太婆强硬起来了呢?他说,我们应当注意到,他们把五个被视为软弱的大臣从军机处赶了出去,那个专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王爷也下野了,这对法国人来说,不是个好兆头,意味着主战派、强硬派占了上风。

  茹费理与他的看法大同小异。他觉得应当命令我们的远征军司令米乐将军采取果断措施,尽量向北推进,推到谅山,要挑起一次最大的冲突。

  斐龙海很赞成,跟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必须强硬,你让他主动献出一切是不可能的,他支持总理的想法,主张大打,吓住中国人。

  报仇未果的陈天仇无意中得知一伙匪徒要窃取“虢季子白盘”,于是她借此机会到刘老圩报信混进刘家,寻找报仇机会。在刘家陈天仇却莫名其妙地与刘铭传的孙子刘朝带发生了一段离奇的感情纠葛,其间又和毕乃尔之妹朱利亚结下了友谊。 由于陈天仇的消息来得及时,妄图窃取“虢季子白盘”的匪徒们全部落网。

  第一章第六节

  两个大臣用手指蘸茶水同时写出刘六麻子为抗法大将,与举足轻重的奕劻不谋而合,只是亲王对国宝更钟情,不惜降低门户结成亲家。法国女郎给抗法清军运送医药,是正义的驱使还是爱情的魔力?这有待考究。陈天仇是作为刘老圩的恩人留住的,主人却不能不提心吊胆。左宗棠绝不会忘却湘淮旧怨,却又力主宿敌挂帅出征,这是分裂还是合一?

  此时李鸿章在紫禁城六部值班室里静等,等待上头叫起,他明显有几分垂头丧气。换好了朝服的翁同和走过来,劝中堂大人不要往心里去,想战、想和,大家心情都是一样的。

  李鸿章道:“也许我不识时务。连恭王、还有你们四位军机,全都因为主和获咎,我是惟独幸免者,有些话我还想说。”

  翁同和说,现在的形势,不战是不行了。他上次在太后面前独对时的论点,倒也对,不过那毕竟太遥远,眼前要受到攻击。我们什么时候国力可以与洋人列邦并驾齐驱?难道国力不支就该俯首称臣?这是太后心有不甘的,她一方面认为李鸿章的话对,一方面又恨我们不争气。所以他劝中堂不要太让太后面子上下不来。江山社稷毕竟担在她一人肩上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