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吴汉军大败。
吴汉稳住神,仔细清点,发现战士损失了上千人,粮食被抢去了不少,不过还有七天的口粮。
时值深秋,粮草不济,加之对成都城里的情况不太了解,吴汉打算暂时撤军,改日再作计较。
为了做到有秩序地撤退,防止蜀军追击,他在暗中做着准备。
正在这关键时刻,一位优秀干部赶来支前,劝他一定要坚持一下,说胜利就在眼前。
这个优秀干部名叫张堪,不仅德才兼备,而且在关键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孙述挂掉,吴汉大屠城
张堪是南阳宛城人,跟刘秀是老乡、大学同学。
他出身当地大户人家,父母早亡,他就把自己继承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了自己的哥哥和侄儿。他年仅16岁就到京城求学,因为志向高远、行为端正,被人们称为“圣童”。
刘秀早年还是个回乡知青时,就非常钦佩张堪的操行,经常称赞他,跟他关系不错。
登基以后,经来歙推荐,刘秀征召自己的这位学弟,让他到朝廷办公室来工作(谒者)。
这次,受朝廷委派,张堪以朝廷工作人员的身份,来为吴汉伐蜀运输补给,随身带来大量的布帛、粮草,还有战马七千匹。
张堪还在路上时,刘秀任命他为蜀郡太守。
刘秀的意思很明白,吴汉伐蜀胜利在望,蜀郡一旦拿下,你张堪就是太守,就交给你治理啦!
后来,张堪先后主政蜀郡、渔阳郡等地,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民生,仁能惠下,威能讨奸,所治之地百姓富足,社会安定,敌不过犯,成为刘秀政权优秀干部的典型代表。
现在,就是在张堪的劝说下,吴汉采纳他的建议,重新下定决心,伺机再打公孙述。
稳定下来以后,吴汉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公孙述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困兽之斗,也不能小瞧。他决定改变高调擒拿公孙述的思路,要智取。
于是,他要求臧宫进逼成都西北面的咸门,自己则把精壮将士隐蔽起来,专门安排一些老弱病残放哨巡逻,挑逗引诱公孙述出手。
不久,也就是公元36年11月的隆冬时节,吴汉的低调布局终于引起公孙述的注意。
公孙董事长是个真迷信的人,表现在他不仅用一些纯属迷信的东西忽悠别人,就连他本人也信这个。
这一天,为了早点解除眼前的危局,他占了一卦,答复是“虏死城下”。
他很高兴,认为来犯之敌就要死在城下,看来要应验在吴汉、臧宫身上。另外,他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吴汉日前被打败,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正是最好欺负的时候。
那就得干了,再不干自己就没命了!
公孙述命令延岑出城进攻臧宫,自己则亲自率最后的数万人马进攻吴汉。
这一次他连公司的老本儿都抛出来了,孤注一掷,成败在此一举,成则公司解困,败则一切玩完,就这么着!
那边,延岑打臧宫很顺利,连战连胜,臧宫一时竟然不能招架。
这边,跟公孙述对砍的是汉军的病弱之兵,但在吴汉的率领下大家都很卖力,双方从早晨打到中午,顾不上吃饭,疲惫不堪。
看看火候到了,吴汉命令护军高午、唐邯率埋伏的数万精兵杀出来,蜀军立即如汤浇雪,大乱而逃。
这次该是公孙述猝不及防了,他连忙命令部下将士顶住,但谁也顶不住。
跑吧!
但是,又能往哪里跑?
高午盯紧了公孙述,挥槊就撵,上前就刺。公孙述被刺穿胸部,掉下马来。
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近来全凭董事长公孙述等少数股东硬撑着,员工们积极性不高,一看董事长坠马,几个员工赶紧不打了,把他扶上一辆车子,跑回城里。
成都西北咸门那边,延岑股东在跟臧宫交手时本来正占上风,一听公孙董事长出事儿了,惊慌失措,连忙鸣金退兵。
臧宫见状,立即放手追杀。
延岑股东被臧宫砍了不少人马,费了不少周折才跑回城里。
穷途末路,万般愁苦的公孙述董事长伤势很重,不得已把公司大权交给延岑股东掌管。当天夜里,公孙述死去。
延岑接权以后,面对公司千疮百孔的局面非常头痛,觉得要想收拾这个残局,在自己手上重拾公司各项业务,比登天还难。
怎么办?
延岑百思千想,觉得自己和公司要是不输个精光,只有一条路可走:破产。
次日,延岑率全城向吴汉投降,巴蜀一带全部归顺刘秀东汉王朝。
至此,公孙述苦心打拼经营十多年的成家王朝哑然谢幕。
擒拿公孙述,是刘秀执导并主演的社会人生大戏的重要情节,精彩一幕。
本来,在这一出武打戏中,擒拿主体刘秀动手时就心怀慈悲,擒拿对象因为主要演员死亡而谢幕,大幕就应该由此拉上,为下一幕做准备。但是,擒拿主体刘秀这边的重要演员吴汉正在兴头上,坚持不谢幕,没有按照导演的意图来演,搞得舞台很血腥,很暴力。
最先进入成都搞接收工作的是刘秀任命的蜀郡太守张堪。
张堪对刘秀的施政理念非常了解,深得其中三味。
他进城后,立即安排手下控制成都各处要津,认真深入细致地检查登记和接收珍宝库藏,详细地列出清单,毫无保留地上报朝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