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三原则 日本*近卫内阁提出的“日满华合作”建立“东亚新秩序” 的三原则,即“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在日本侵华的 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1938 年 11 月 30 日, 在*《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中首次提出。同年 12 月 22 日,在对华第三次* 《近卫声明》中重申。
余汉谋(1896—1981)中国将领。字幄奇。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五十九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策,率部入赣,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后任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四 路军息司令。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副司令 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息司令,率部参加淤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随后回两广 驻防,因作战不力,使惠州、广州在半月内相继失陷。1940 年 8 月起任第七 战区司令长官,曾遣部参加长沙、衡阳会战。1940 年夏,在从化、龙门一带 主动出击日军获胜。日本投降后,主持潮汕、惠州地区受降事宜。后任衢州 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广东缓靖公署主任。1946 年授二级上将衔。 1950 年初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希金(ИoифBacилbeBичШикин,1906—1973)苏联军队政 治工作者。早年当工人。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1 和 1939 年先后毕 业于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大学和高级政工人员训练班。1939 年参军。次年 任列宁格勒军区政治宣传部副主任。苏德战争期间,历任北方方面军军事委 员、列宁格勒和沃尔雷夫方面军政洽部主任和总政治部副主任。1945 年 8 月 出任远东总指挥部军事委员(政委),晋升上将。参加过远东战役,战后历 任武装力量总政治部主任、列宁政治学院院长、苏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等 职。著有《立功于远东边陲》。
希姆莱(HeinrichHimmler,1900—1945)德国纳粹党*党卫队首脑。1917 年底志愿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曾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农业,经营 过养鸡业,1923 年,加入罗姆控制的半军事化法西斯团体“德国战旗”,井 参加啤酒店暴动。1925 年正式加入纳粹党,狂热追随希特勒。1929 年 1 月, 成为党卫队全国领袖(名义上隶属于*冲锋队)。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出 任慕尼黑警察局局长和巴伐利亚邦政治警察首脑,在达豪建立了纳粹德国的 第一个集中营。1934 年 6 月参与策划和组织清洗*罗姆等冲锋队头目的行动。 此后,党卫队成为纳粹党内的独立组织,直接隶属于希特勒。在同戈林争夺 警察控制权中,逐渐取得优势,接管戈林创建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1936 年就任德国警察总监,息揽整个纳粹德国的警察特务组织和集中营的大权。 1939 年 9 月将*党卫队保安处与盖世太保合并,组建*德国中央保安局。 1943 年兼任内政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力发展*武装党卫队,企图 将势力扩至军队希姆莱内。1944—1945 年先后兼任国内驻军司令、上莱茵集 团军群司令和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成为国内和德国占领区法西斯恐怖统治 的主要组织者,残酷迫害和屠杀民主进步入士,对犹太人、斯拉夫人等实行 种族灭绝政策,权势—度仅次于希特勒。纳粹德国崩溃前夕,企图夺取元首 权力并同美、英单独媾和,被希特勒在政治遗嘱里宣布开除出党和革除一切 职务。德国投降后,1945 年 5 月 93 日在潜逃中被英军捕获,随即服毒自杀。
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德国纳粹党党魁、*第三帝国元首。 生于奥地利林茨(Linz)的公务员家庭。青年时代曾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德军,从列兵升至下士。战争结束后,曾经当过陆军 特务。1919 年受命调查慕尼黑的“德意志工人党”,随即加入该党并成为党 的领导成员之一。1920 年参与制定该党《二十五点纲领》,将党更名为*民 族社会主希特勒义德意志工人党(筒称纳粹党)。翌年修改党章,实行*领袖 原则,成为党的*元首。1923 年策动啤酒店暴动,失败后入狱。在狱中口授* 《我的奋斗》。1924 年出狱后重新开始谋取政权的活动。鼓吹*民族社会主 义,组建冲锋队和党卫队。以蛊惑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拥护,暗中联络有 产阶级以获得垄断资本集团的资助与支持,并同容克军国主义势力勾结。1933 年 1 月 30 日出任总理。上台后逐步取消议会民主,实行独裁统治,加强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建立法西斯的政治、经济体制。次年 8 月兴登堡死后,将总 统与总理职权合并,成为国家元首兼总理、取得指挥全国武装部队的权力, 正式形成第三帝国。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重占菜茵非军事 区,武装干涉西班牙。结成德日意“轴心”集团,制定战争计划,吞并奥地 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 年 9 月 1 日大举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初期以*闪击战横扫欧洲大陆,相继侵占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卢 森堡和法国北部。法国投降后又发动不列颠之战。1941 年入侵巴尔干和北 非。同年实施闪击苏联代号*巴巴罗萨的计划,攻至莫斯科城下。对被占领的 国家和地区大肆掠夺,虐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在欧洲建立所谓*新秩序。其 闪击战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1942 年倾全力在苏德战场南线发动夏季攻势, 企图夺回失去的战略主动权。同年底至 1943 年初,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惨 败。同时还在北非败退。从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943 年夏意大利战败。次 年苏军发动战略进攻,美英军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抵抗运动高 涨,国内也发生反对派的政变。1945 年发布“焦土令”,妄图垂死挣扎。同 年 4 月苏军攻入柏林,30 日留下“政治遗嘱”后自杀。除《我的奋斗》外, 还著有*《希待勒的第二木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