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_金纲【三册完结】(162)

  潭州曾是武安节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都城,但在马希萼的劫掠下,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刘言向后周请示,将武平辖下湖南的政治中心迁往朗州。此事又让任武安节度使的王逵不满。最后,王逵攻下朗州,又派遣大将潘叔嗣杀害了刘言。后周于是任命王逵为武平节度使。若干年后,王逵又被潘叔嗣战败,被杀。潘叔嗣不敢擅自坐大,又迎周行逢入朗州。周行逢又杀潘叔嗣。后周柴荣于是任命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

  武平,从此成为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之一。它事实上是马楚的后身,不过马楚属于名不副实的“王国”,事实上乃是一大藩镇;武平则属于名不副实的“藩镇”,事实上乃是一独立小王国。这个独立小王国,从公元950年,刘言时代开始,历经王逵、周行逢时代,直到公元963年,周行逢的儿子周保权时代,由宋太祖赵匡胤派名将慕容延钊来剪灭。

  李璟时代可能是南唐特别悲催的时代。他灭了闽国,结果闽国被吴越之国得去;这一番又灭了马楚,结果马楚被武平政权替代,还叫南汉乘机占了大便宜,得到马楚旧地十余州。他自己,不仅一无所获,还损兵折将、尽失颜面。

  当初,契丹进入汴梁,南唐以为中原已经变天,异常兴奋。李璟甚至派出使者去见耶律德光,祝贺他“灭晋”。然后,又要求借道中原前往长安去修复大唐帝国的十八座陵寝——南唐始终以大唐帝国的“正朔”继承者自居。契丹接受了南唐的祝贺,但没有接受南唐借道修墓的请求。

  随后,原属于后晋的密州刺史皇甫晖等不少藩镇或将校,都耻于投降契丹,纷纷归附南唐。淮北更有一些守将,拒绝接受契丹诏命,转而向南唐“请命”,意思就是寻求天子保护。

  这时,南唐虞部员外郎(略相当于国家计委下属的某司)韩熙载上疏说:“陛下恢复祖业,今也其时。若虏主北归,中原有主,则未易图也。”

  陛下您要恢复祖先大业,现在已经到时候了!如果迁延下去,胡虏之主北上回国,中原又有了新主,那就不好对付了。

  李璟也密切注视着中原的军政变化。韩熙载的意见让他怦然心动,这正是当年老爸期待的风景啊!难道真有机缘了吗?

  不久,又传来契丹主耶律德光病死、萧翰放弃汴梁北撤的消息,史称这一时期“中原无主,寇盗纵横”,李璟甚至下了一道诏书:“乃眷中原,本朝故地。”

  这八个字翻译为现代汉语,充满激情(也可以说,特别煽情):我眷恋我可爱的中原,那是本朝可爱的故土。

  然后,命令左右卫圣统军、忠武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讨论经略北方大计。南唐举国一时有了“恢复”之相,民心士气都很振作。

  但是拖延了几个月,忽然又传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并进入汴梁的消息。中原逐鹿,不得到鹿是不会止息的,现在,鹿死谁手,已经尘埃落定,南唐人立刻消停下来,一腔“恢复祖业”的大计,就此放下。

  刘知远进入汴梁是一个理由,但真正的理由却是南唐与大闽国、马楚国不断用兵,已经精疲力竭。

  李璟事后曾经慨叹:“孤不能趁着中原危运的大好时机,命将兴师,恢复汉唐土宇,而乃劳师于海隅,与南方诸国用兵。孤实在是先代之罪人也!”

  我不能趁着中原出现危险境遇的大好时机,选择将领兴起讨伐之师,以此来恢复汉唐疆域,却多年在海边劳师,跟闽国、殷国什么的用兵不已,结果消耗了国力财力人力。我真是先帝的罪人啊!

  就在这一系列的失误中,他迎来后汉帝国之后,又迎来了更为强悍的后周帝国,永远失去了进据中原的机会,当年李昪咬着他的手指对他的告诫,成为他终生痛悔的记忆。

  韩熙载睥睨名流

  后周之后,南唐没有机会了。但还是有人不识时务,做着“恢复中原”的春秋大梦。后周太祖郭威为了稳住南唐,在建国之初,将曾经俘虏的一位南唐将军释放,让他回到南唐。这位将军,是在后周讨伐兖州慕容彦超时,南唐派出增援慕容彦超的。这件事又让南唐激动起来,于是,就有大臣打着“爱国”的旗号,开始上书讨论“恢复中原”的“大计”。这时已经做了中书舍人、朝廷大秘书的韩熙载,一反当初鼓励进军中原的建议,开始反对与后周争锋。

  他说:“郭氏有国虽浅,为治已固。我兵轻动,必有害无益。”郭氏控制国家虽然时间不长,但治理根基已经很牢固。我国军队轻易出动,必将有害无益。

  韩熙载这两个意见,方向相反,但今日来看,都是对局势有着深刻洞察力的战略建设性意见,不凡不俗。

  韩熙载本来就是个不凡不俗的士大夫。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为数不多,有“国士”之风的读书人。在南唐、在五代,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他都是一个有着独特格局的人物。与一般的“国士”不同,他更多“佻达”脾性,在自家府上组建“文工团”,最多时,艺伎达到一百多人,而且施行性自由制度,艺伎们跟客人打情骂俏谈情说爱,他不予干涉。历经南唐先主、中主、后主,这些君主对他也都很纵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