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南唐诸臣,是分宗派的。宋齐丘那边是一派,韩熙载这边是一派。有意味的是,宋齐丘那一派团结得很紧密,韩熙载这一派却处于分化瓦解中。内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韩熙载内心太孤傲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是值得他推许的。他在南唐几十年,也曾为报答南唐对他这个来自北方的士人高看,而推荐了很多士人给朝廷录用,但究其真实想法,他还是很孤独,没有谁能走入他的内心。江南名士徐铉,在韩熙载死后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就说他:“以俊迈之气,高视名流。”以自己的出类拔萃之气概,高傲地睥睨南唐名流。
韩熙载曾在洛阳游学,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但他的父亲因为得罪被杀,他不得不逃离中原,进入吴国。他的好朋友李谷,也是一名士,知道他要南下,就在淮河边的渡口,冒着风险为他饯行。
李谷,就是当初杜重威与契丹决战时的转运使。史称李谷为人厚重刚毅,善谈论。在淮北的小酒馆里,俩人都喝了不少酒。
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任用我做相,我当挥军北上平定中原!”
李谷则说:“中原的帝王如任我为相,灭吴国有如囊中取物!”
这些虽然是酒话,但也可以考见二人的风采、志向。
他俩的友谊一直保留到最后时刻。
后周柴荣、南唐李煜时代,有一个痞子文人名叫陶谷,此人被柴荣派往江南去见李煜。这是两国通使的正常来往。李谷就给韩熙载写信说:“吾之名从五柳公,骄而喜奉,宜善待之。”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李谷与韩熙载虽然家分两地,别在他国,各奉其主,但二人书信往来不绝。虽然五代十国是个乱世,但书信自由还是有的。不过那时的书信往来主要是靠有人捎带,但是也要考虑到敌国的对峙,万一书信被人告发,也不是耍的。于是二人书信多有隐语。李谷这封信就用了隐语。所谓“五柳公”指的是陶渊明,在书信中隐指陶谷。“骄而喜奉”,是说此人骄傲,喜欢奉承。“宜善待之”,就有了嘱咐朋友韩熙载要有对付此人的办法。这是李谷给老朋友的忠告。
伪君子陶谷作秀
陶谷这人,实在是史上一个无赖,从后周到大宋,几乎没有几个人喜欢他,都能勘透他的无耻和邪痞。但此人确实有才,而且不是一般的有才,做秘书,行文,头头是道,所以,一般君主也都能对他“优容”代之,优厚而又宽容。
宋人文莹《玉壶清话》记录了陶谷与韩熙载的戏剧化故实。
陶谷代表后周出使江南,以为自己来自“上国”,那时后周很强大,已经占据了江淮之地,南唐正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陶谷见南唐君臣时,“容色凛然,崖岸高峻”,宴会谈笑之际,他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几乎不说不笑,而且,为了显示自己出使的严肃性,带着公事公办的模样,滴酒不沾。
南唐大臣韩熙载有李谷给他的密信,知道此人毛病在哪里。他又观察了陶谷几天后,对亲近的人说:“我看此人作秀,不是他表演的端介正人。他恪守的这点架子,有办法让他败坏,诸君看我手段。”
于是找了个缘由,奉承陶谷说,你懂六朝文字,可以给我们江南留下抄录六朝文的墨宝啊!陶谷想着青史留名,当然愿意。于是就在江南多待了些日子。韩熙载派遣歌妓秦若兰假装做驿馆管理者的女儿,穿了旧衣戴着竹钗,早晚在院子里洒扫。若兰的美丽在朴素的装扮下,别有韵味。陶谷渐渐与她有了巫山云雨之行,史称陶谷“失慎独之戒”。到了陶谷将要辞行北回时,秦若兰索诗,陶谷为她写了《风光好》一阕。
南唐君臣在高雅的澄心堂为陶谷设宴送行。
南唐后主李煜命人用珍贵的玻璃巨杯满酌劝酒,陶谷还是过去的模样,端着架子,“毅然不顾”,脸上一副大国来使威风凛凛的样子。
这个时候,歌妓秦若兰出现。
她怀抱琵琶来“侑觞”(劝酒),当堂讴歌陶谷所作《风光好》,词曰: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若是一般人,此时当惭愧难言。但陶谷惭愧归惭愧,干脆放声大笑起来,还笑得前仰后合,捧腹喷饭,连脑袋上的簪珥都快掉下来了。于是,接过大玻璃杯,一杯一杯又一杯,不断地自己给自己灌酒,史称“几类漏卮”,几乎像个漏壶,没底。他就用这种方式为自己遮羞。酒喝高了,又吐了一地,最后倒在满是呕吐物的宴席上,就这样,还不许完,还要接着喝。不要说南唐君臣,就是主持宴席的小礼官,都瞧不起他了。
等到他还朝的那天,南唐只派遣了几个小吏来送他。
回到京师之后,经韩熙载安排,一阕《风光好》,早已在汴梁市上传喧开来。
勘破大局名士避祸
韩熙载风流,却不饮酒。
南唐中主李璟时代,他得罪了政敌宋齐丘,宋齐丘污蔑他,上书说韩熙载嗜酒如命,狂妄得不着边际,被贬。但南唐主后来知道是宋齐丘诬陷,又恢复了韩熙载的职务。
不过在宋齐丘诬陷事件之后,他看出了南唐王朝的没落,几乎失去了往日的雄心。与李谷作别时的高远志向开始消沉下来。李煜时代以后,他知道他所服务的南唐已经没有大的作为,更渐渐心灰意冷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