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副使、西川行营都监王仁赡是第一个被老赵召见的将军。他还以为很多事情老赵未必知道,就在老赵诘问他的时候,将在蜀诸将的恶劣行径一个个抖落出来。王仁赡的意思是:大伙儿都有罪,我王仁赡不是罪过最重的。他隐瞒了自己最重要的几桩恶行。
老赵等他说完,很从容地问他:“你说这么多,好像都是王全斌的错。我来问你:收纳李廷珪的妓女,私开丰德库取金宝,这也是全斌他们干的吗?嗯?”
王仁赡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在处理王全斌、王仁赡和崔彦进等人案子时,老赵颇费思量。诸将大恶,但毕竟平定了后蜀,这一份大功为开国后所未有。最后,老赵的决定是:不将他们送交狱吏,但要转送中书门下,请来蜀地的诉讼者与这一帮蜀地的征服者对质。中书,又称中书省,是全国的政务中枢,政事堂就是中书的议事机构。王全斌、王仁赡就在这里被政务官员审理罪案。这就相当于组成了一个专案组,不由司法而有专案人员处理大案。
蜀中苦主开始与王全斌对质。
对质中,应该有种种唇枪舌剑,往来博弈,但诉讼者人证物证俱在,征服者终于理屈词穷,史称诸将“具伏”,都认罪了。
几天后,老赵召百官集议,给平蜀将军们定案。
中书上表道:“全斌等法当死。”按照律法,王全斌等人应该判处死刑。
但老赵思前想后,给了他们一个特赦。他的处理结果是:
置崇义军于随州(在湖北),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崇义留后;
置昭化军于金州(在陕西),以武信节度使崔彦进为昭化留后;
枢密副使、左卫大将军王仁赡罢为右卫大将军。
平蜀犯罪诸将全部降职。
除了王全斌等主要将领外,随同出征的低级军官和士卒也有违法犯纪的人员,一律得到惩处。西川行营有一个大校,曾经在蜀地进入民家,将民妻的乳房割掉后再杀人。赵匡胤闻听此事,让人马上将这个大校带到殿中,做出决定,在汴梁闹市正法。当时有一些近臣与这个大校有私交,就使劲地设法营救。最后,老赵流着眼泪鼻涕说道:“兴师吊伐,妇人何罪,而残忍至此!当速置法以偿其冤!”
兴师征讨川蜀,但一个妇人有什么罪过啊,而那个校官竟残忍到这个地步!应当赶快按照律法处理,来为那个妇人报冤!
王仁赡后来掌管国家经济管理(计司)近十年,因为是皇上旧人,还参加过陈桥兵变,属于开国老臣,于是有“恃恩擅权”的习惯。这一次受处分之后,他还多次“纵吏为奸”,放纵部下做奸坏之事。一直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时代,终于被一位不畏强梁的“属吏”陈恕告发。当庭诘问时,王仁赡无从答对,从此被太宗赵光义怒而鄙视之,史称“遂失宠”。没有了帝王的呵护,他几乎无法平静生活,几个月后,怏怏成疾,不久死去。
王仁赡揭发诸将罪恶时,只称赏了一个人,就是曹彬。他说:“这一次西征,要说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命的人,只有曹彬一人。”
赵匡胤也从他人口中得知曹彬善于其职,于是在惩罚诸将后,独赏曹彬最优:以为宣徽南院使,领义成节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曹彬入朝后推辞道:“诸将都获罪,臣独受赏,如此,臣何以自安?不敢奉诏!”
老赵说:“爱卿有功无过,又这么低调,不自夸不自诩。如果你有一点一滴的错误,王仁赡岂能为你隐恶啊?赏罚,乃是国之常典,不可辞也。”还是坚持封赏了他。
曹彬,实是大宋王朝富有人道精神的一位将军,这样的将军史上罕见。他后来曾权知徐州,有个小吏犯罪,当时就立了案,但是一直过了多年之后,他才把小吏召来,数说往年的罪过,按律给了他一顿棍子。当时人都不知道为何这么做。曹彬解释说:“当年,我听说此人刚刚娶了媳妇。那时我如果就判刑给他一顿棍子,他家的亲戚们一定会认为新媳妇是个不吉祥的女人,那就会将怨气发到这个新媳妇身上,还不得天天闹矛盾?闹严重了,新媳妇估计都不好在这家里待下去了。所以要‘缓刑’,但罪过是不能赦免的。”
曹彬就是这样宅心仁厚的一个人。他这个“缓刑”的案例,乃是中华法系最为动人的精神体现:律法不外乎人情。
孟昶“待罪”受礼遇
孟昶等浮江东下到江陵后,上岸。太祖派人在此设御府的供帐,并拨出官署府邸,供蜀人居用。又派遣特使到江陵,分给他一行人鞍马车乘。孟昶到汴梁南郊时,皇弟开封尹赵光义在玉津园设宴迎接。
玉津园,是大梁的皇家园林。此地是皇家游乐、宴会、劝农、阅兵、祭祀之地,外国来使,一般也都在此地接见。大宋时有“四大名园”:琼林苑、金明池、宜春园、玉津园,以玉津园最为著名。这是五代时留下的一座园林。园中有一半土地是麦田,皇上每年夏天要在这里“观刈麦”。有时还会在这里练习骑射。但玉津园里最常见的活动是大宴群臣。老赵曾经在此地有过一次醉酒,以至于举止失去了庄重,有了轻浮失礼的狎习动作。翌日酒醒,很后悔,对侍臣说:“沉湎于酒,何以为人!朕或因宴会而吃醉,每一次醒了之后,都很后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