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蒙森、奥佩曼都曾在他们的“现在”时态写过凯撒,但他们笔下的凯撒不是同一个面目,元脱脱、蔡东藩、李逸侯都曾在他们的“现在”时态写过赵匡胤,但他们笔下的赵匡胤也不是同一个面目。那种讲述谋杀孟昶是要得到花蕊夫人的赵匡胤,与我笔下的赵匡胤,也不是同一个面目,甚至,是不同的人物。当我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时,我发现了赵匡胤的磊落。
科林伍德还引用席勒的名言“世界历史就是世界法庭”,以此来告诫历史学家要介入历史“重行思想”,在自我的思想中重新审判过去。这类“批判性思维”的法官只能是讲述者自己。
当然,就像科林伍德说过的那样:
历史学家们都会同意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
我的读者都会看到:我正在“解释证据”,并在“解释证据”之后,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性意见——
花蕊夫人,一个惊艳的传说。她很可能并不存在。
陆 吾当救此一方之民
割据在中华国境之南的“南汉”政权,视生民如草芥,残暴酷毒超乎想象。刘岩、刘玢、刘晟、刘鋹无一不是无能奢侈、残暴荒淫的精神病,其行迹荒诞诡异,匪夷所思。南汉甚至一度出现“欲从政,先自宫”满朝皆宦官的病态景观。老赵看不下去了。他决定扫平南汉,救此方哀民于水火。
痴迷卜卦的南汉皇帝
赵匡胤已经准备向南唐用兵了。
但在南唐用兵之前,按照当初与赵普等人设计的意见,应该先平南汉。
刘氏建立的所谓南汉,位于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是史上最为残暴的政权之一。欧阳修《新五代史》说刘氏南汉是“牢牲视人”,拿人当牺牲,当牛肉、猪肉、羊肉般看待。
唐代有个人物叫刘安仁,曾经出任潮州长史。他的儿子叫刘谦,曾为广州牙将,邀击黄巢有功,任封州(今广东新兴县)刺史。当时此人有兵万余人,战舰百余艘,从此刘氏据有两广,成为藩镇大员。此即南汉开国的最初本钱。
刘安仁,史称原籍河南上蔡。《旧五代史》说刘安仁出任潮州长史后,迁居岭南。《新五代史》称刘安仁迁居福建。有史料说他曾到南海做生意,他的孙子刘岩称帝后追尊刘安仁为文帝,庙号太祖。陈寅恪和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等人,都说过刘安仁很可能是“大食商人”,也即阿拉伯商人,从西亚来到泉州,假称为河南上蔡籍贯。据说唐宋蕃客中刘姓多为伊斯兰教徒。此说颇有争议,有人不认同。聊备一说。
像所有的藩镇故事一样,刘谦死后,由他的儿子刘隐继续拥有两广。刘隐趁中原大乱之际,广招北方而来的三种人物:逃难的士人、名臣后裔、不得北返的两广地方官员。与此同时,还不断派出将士侵掠周边各类割据势力。五代后梁时,刘隐先后被封为彭郡王、南海王、加检校太尉、兼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兼侍中,等等。刘氏开始势力坐大。
刘隐死后,由兄弟刘岩继位。此人,精通占卜之术。南汉“称帝”就始自此人。他定都番禺(今广州),先自号为“大越”,后又表示自己是汉朝刘邦的后裔,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
南汉隔着湖南的马楚、湖北的南平,与中原很少来往,称帝后也不联系。一直到后唐颠覆后梁,刘岩听说后唐的兵士身穿黑色兵服,人称“鸦军”,很能打仗,心下有点不放心,就派使者到中原去探听底细,还给唐庄宗李存勖写了封信,称唐主为“大唐皇帝”,自己没敢称“大汉皇帝”,只称“大汉国主”,并在书信中报告说正在准备大批贡品,秋天时估计可以运抵洛阳。但使者回来后就告诉刘岩:中原大乱,石敬瑭正在拥兵自重,后唐覆亡在即,不可能对我南汉构成威胁,云云。刘岩听后大喜,已经准备送给后唐的贡品也取消了。从此,他瞧不上后唐,跟一些亲信、使节谈到后唐皇帝时,说他们是“洛州刺史”。当北方来人时,他总要向人表白,说他刘氏不是本地人,而是咸阳人。那意思就是:他是大汉刘氏的正宗传人,而不是区区两广“蛮夷”之人。
刘岩常用《周易》卜卦。他曾经改名“刘龚”,但遇到个僧人,说有谶书讲到:叫“龚”的人会葬送南汉。他就查《周易》,找到“飞龙在天”,自己造了个字,龙在上,天在下:“?”,定发音为岩。这是武则天给自己名字造字“曌”,定发音为照之后,又一个给自己名字造字的皇帝。
他曾与接壤的马楚国打仗,开始打了败仗,他就用《周易》卜卦,得“大有”二字,于是改年号为“大有”,随即再派人去增援南汉军,居然大败马楚国。刘岩抚摸着《周易》,对自己精妙的卜卦能力更不怀疑。
但刘岩在位期间,丢了越南。
“血溅寝门”
大有十年,公元937年,是中原后晋天福二年,这一年,契丹改元会同,正式定国号为大辽,公卿职官仿中国,并在中枢参用中原人物,原燕京刺史赵延寿成为大辽枢密使,兼政事令。赵匡胤十岁。而刘岩辖区交州(今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一部)则在三月发生了兵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