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_金纲【三册完结】(300)

  李煜时代政制管理之混乱,此事可以略见一斑。

  刘承勋,其实就是南唐的蠹虫。赵匡胤平定荆湖之后,曾经下诏要江南备舟具,运送粮食到汴梁。南唐将任务交给刘承勋。但他很狡黠,算计下来,知道后主李煜最终要失掉南唐,于是准备先结好中朝,为以后做一次铺垫。

  刘承勋开始采办粮食,自督巨舰,从长沙到迎銮(今江苏仪征),史称“千柁相衔”,近千艘船舰相连。

  但这事他做得太过了,赵匡胤一眼就看透了他的机心,非常不爽。等到后来南唐亡,刘承勋归京师,在大殿上首先自陈向大宋运送军粮的事,以为有功。

  老赵道:“此汝主勤王耳,汝安得有劳!”这是你家主人在勤王,你怎么有功劳!然后将其叱出,特下诏告知各部不得叙用此人。

  刘承勋最后久客京师,没有钱,衣服都买不起,半裸着乞食,不胜冻馁而死。

  李煜笃信佛教。他甚至拿出禁中的金钱来招募境内人做和尚,很快金陵一地就有僧人上万。这些人的吃喝用度全部由官方供给。

  中书舍人张洎,每次见李煜就谈佛法,从此得到重用。

  李煜还在京师宫苑造寺,有僧尼百人。李昪、李璟时代的宫女嫔妃,都剃发为尼。李煜每次退朝后,都穿上僧服诵经,佛前拜跪。以至于手足都在长久的跪拜中磨出了老茧。

  境内和尚或者有人犯奸,有司准备法办,李煜就说:“如果按常刑处理,完事之后,他们还会如此,等于放纵了他们。让他们礼佛三百拜,赦其罪。”

  宋马令《南唐书》载,李煜曾经为僧徒亲自削制“厕简”。他担心“厕简”有毛刺,削好后,都要拿到自己脸上刮刮试试,如果有芒刺,就继续刮磨。这事简直就是千古奇闻。“厕简”是什么东西?就是古人出恭后擦腚的竹木条。这个东西又称“厕筹”,民间的称呼就是“搅屎棍”。唐以来有习惯法:不得使用文字故纸。凡有字的纸张,都应该集中起来焚掉。僧徒中更有这个规定,僧人出恭须“常具厕筹,不得失阙(缺)”,更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李煜此举,有礼佛的虔诚,也有“敬惜字纸”的意味。但以君王身份,亲手制作“厕简”,还是令人匪夷所思。

  在李煜影响下,南唐大臣也多吃素持戒奉佛,做居士。只有中书舍人徐铉跟诸臣不一样,徐铉虽然不信佛,却好谈鬼神之说。

  李煜自己的生活,也颇“糜烂”。他一面信奉佛教,吃斋礼忏,一面又大展教坊,广开第宅,终日游乐宴饮。

  他甚至有微服游逛妓院的违背礼制之举。

  有一次他到一家妓院,遇到一个和尚,李煜反成了不速之客。他乘醉在墙壁上写道:“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据说这个花和尚善酒令,讴吟吹弹,也是高手,他见李煜长得“明俊酝藉”,漂亮还有气质,一表人才,也很欣赏,史称二人“契合相爱重”。等到花和尚拥妓转入屏帷,李煜则徐步而出。僧、妓竟不知这人是干吗的。后来李煜私下跟大臣徐铉和亲信们说这事,才被人记录下来。

  僧人嫖娼妓、君主下青楼,这等事在江南竟成为寻常风流谈资,由此也可以概见南唐浮华之风。此事见宋陶谷《清异录》和陆游《避暑漫抄》。

  历史上做了君王还要嫖娼的君王大约李煜是第一个,后来又有宋徽宗赵佶、清穆宗载淳,不去说了。

  雪夜酣宴娥皇谱曲

  大小周后的故实为历代文人所乐于传诵。

  大小周后都是司徒周宗的女儿。大周后史称昭惠国后,小名娥皇,十九岁时嫁给了李煜。这个女孩通书史,善歌舞,琴棋书画,都有曼妙天分。李煜继位后,就将娥皇立为皇后,宠嬖专房,史称“大周后”。她在宫中创造了一种高髻发型,头上乌环翘立,鬓边云朵飘颤,又专门穿了细绸云裳,自有一股难以言传的女性之美。一时间,宫中女眷都来效仿。

  她与李煜曾经在一个雪夜酣宴,举杯请李煜起舞,李煜说:“你能创造一个新的曲子,我就跳舞。”

  大周后就让人拿来笺纸,一边哼唱一边记录曲调,史称“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一会儿工夫,谱成一曲新声,名为《邀醉舞破》,她后来还制作了《恨来迟破》等新声,南唐宫中传唱很久。

  大唐时期盛行的《霓裳羽衣》,是一个大曲,但经安史、黄巢、五代乱离之后,曲调几乎失传。大周后得到一个残谱,就用琵琶反复按寻,居然能够恢复这一沉寂多年的曲谱。史称开元天宝遗音,复传于世。但她恢复的这个曲子,在结尾部分做了一点改造,旋律更趋疾速,与传说中的旋律有差异。

  当时的内史舍人徐铉,从国工曹生那里知道此事后,问曹生:“按旧法相传,此声终曲时应该趋于缓调,周后所传却是急调,这是怎么回事?”

  曹生、徐铉都是精通音律的人物,曹生说:“旧谱终曲确实是缓调,宫中有人做了调换,似乎不是吉兆啊!”

  礼乐是国制中的大事,礼、乐各有政制功能,“乐殊贵贱,礼别尊卑”,这是传统的说法之一。但“礼”更多是调整等级秩序间的“当位”,即不能“逾制越权”;“乐”更多是调整等级秩序间的“节制”,即不能“淫佚放纵”。因此,礼乐制度的思想核心其实是“节制”与“当位”。这是一种秩序诉求,任何负责任的文明邦国无人愿意在非秩序状态下推行政治治理。因此,宫中的音乐,如何做到和融,做到以祥和之音影响天下,就成为历朝文职大臣所关心的大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