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煜长俩瞳仁,史称“重瞳”。据说历史上只有圣人才可能有“重瞳”,如仓颉、虞舜,就是俩瞳仁。但后来医学认为这是一种眼疾,属于瞳孔发生粘连,因此有了畸变。又说李煜还长了两排牙,史称“骈齿”。据说也是圣人之相,如帝喾、周王,就是两排牙。但后来医学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龅牙。李煜神骨秀异,笃信佛教,曾经自叹道:“天下无周公、仲尼,君道不可行。”于是自己专门写了一部《杂说》,有百篇文章,记录了他志向。证明他有儒学思想背景。但因为“佞佛”,观其一生,这些儒学思想背景没有成为他的主要的思想资源。
但他有好生之德。
有一次,到山中去打猎,看到一只母猴撞上了铺设的猎网。李煜到了现场,这个母猴居然流下了眼泪,还懂得磕头,多次用手指点自己的腹部。李煜很惊奇,就命令人看守。当晚,这个猴子生下了两只小猴子。
李煜很受感动。回到朝廷后,就到大理寺去看犯人,亲自审理案件,很多案子都得到了从轻处理。有一个应该被判处死刑的妇人,因为怀孕,所以当初定的处理意见是:生下孩子后,再处决。不久这个犯案的女人生下两个儿子。李煜感到与山中的事情有感应,于是没有判处这个女子死刑,只把她流放到远处。但这件事被人非议,认为没有遵从法律条文。
他对案子不愿意用重刑,这样就让国家没法按法办事,于是有司多次跟他争论,这才勉强得到一点用刑的可能,就是这样,李煜还是有恻隐之心,多次都是“垂泣而后许之”,流着眼泪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办案人意见。当时韩熙载正做着中书侍郎,看到李煜这位新科皇帝这么柔弱,就上书讽刺挖苦连带劝谏说:“狱讼这是有关部门的事,监狱里更不是皇上车驾应该到的地方。今上到狱中等于违背前朝规定,请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李煜虽然不愿意接受韩熙载的意见,但也不发怒。
不过李璟迁都南昌,李煜在金陵监国时,史称他处理国中大事很是“明允”,清晰允当,所以时论对李煜多有赞美。
赵匡胤在他登基后,也专门下诏褒扬李煜。
李煜继承了乃父晚年制定的和平政策,继续与大宋和好。李昪曾经对吴越有过一次主动用兵;李璟曾经对湖南、福建有过两次主动用兵;李煜终其一世,没有对外主动用兵。李璟时已经在用后周年号“宣德”,现在则改用大宋年号。大宋用“建隆”,他也用“建隆”;大宋用“乾德”,他也用“乾德”;大宋用“开宝”,他也用“开宝”。每当听说大宋有战事,出师克捷,或有喜事,庆典,或逢节日,李煜也一定会遣使修贡;遇到大庆,更以“贡宴”为名,另外贡献珍玩宝物。李煜对大宋,比他的父亲李璟还要“恭顺”。
老赵也常常派遣使节到江南颁赏或是庆贺节日。
自大宋建国,到开宝年间,两国通好,十余年平安无事。这期间,赵匡胤共发动了六场主要战争:
平定晋南李筠的泽潞之战;
平定淮南李重进的扬州之战;
平定荆南高继冲的南平之战;
平定湖南周保权的武平之战;
平定四川孟昶的后蜀之战;
平定岭南刘鋹的南汉之战。
期间还与北汉、契丹发生了大小七八场战役。
完成这一系列战争后,老赵瞄向了契丹和北汉。但他知道王朴的“先南后北”战略是有价值的,股肱大臣赵普与王朴一样,也持“先南后北”战略,大将张永德也认为北汉可以缓图。所以蜀汉荆湖之后,必下江南。
李煜也有这个感觉。这些战争,南唐都看在眼里,它知道北方这个大家伙确有混一天下之志。宋田况《儒林公议》说老赵长得天表神伟,须发黑紫,下巴阔大,很是威风凛凛,见者不敢正视。说李煜据有江南之后,曾派人图画老赵容貌,李煜见到老赵画像,一天比一天还忧惧,他认为这是“真人”在管理中夏,不仅对中原正朔心生畏惧,对老赵的模样也有恐惧感。故李煜一朝对待大宋,始终是卑辞说话、恭顺做事,一时间,老赵还真是师出无名。
君主下青楼
南唐内部管理问题重重。除了靠老成的大臣们自我约束之外,境内处处都是制度的漏洞。
南唐德昌宫,这是李昪的义父徐温在当初的吴国(也就是南唐的前身)做宰相时,留下的仓库,李昪时代作为储藏“内帑”的“外府”。李昪一生节俭,一金不妄用,故德昌宫内,货财积累如山。但这么重要的军需物资所在地,宫中数百间房屋,除了杂役,只有一个叫刘承勋的人在管理。宫中簿籍互相混淆,散乱不堪,登记的物品根本无法查考。刘承勋借机盗用物品不可统计。陆游《南唐书》说此人“善心计”,在李昪时代做粮料判官,迁德昌宫使。靠盗用德昌宫蓄积而发财,家中畜妓乐数十百人,每买一个乐伎要花数十万钱,教给他们乐艺,又要费数十万,而服饰、珠犀、金翠之类也大约要这个数。此人同时又将盗用的布帛金钱贿赂当朝权要,故终其一生,没有人检举揭发他的罪恶。以至于李璟的皇后病逝,办丧事,召他要布帛治丧服,竟然没有。而李煜不查,只好发钱去购买。事实上,刘承勋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布帛。后来德昌宫年久失修,有几间房屋坍坏,有司派人来修,发现光是储藏布帛的房屋就有四十间。所藏布帛近千万匹。这都是徐温、李昪时代储存下来的战略物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