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等于老赵给了曹彬一个“特敕”,好比“锦囊”,跟“尚方宝剑”一个功能。史称潘美等人“惶恐汗下”。等到打仗时,沿路有人想剽掠;江南破,有人想捆缚李煜,曹彬都不同意,争论起来,曹彬就要打开老赵所授“锦囊”宣读,吓得诸将只好听令,据说“如此者数四”。
等到功成还朝,曹彬面奏将佐皆一心用命,现在请交还所降“特敕”。老赵有旨,召诸将赴后苑吃酒。又到酒半,老赵命潘美启封,曹翰执读,诸位同席者环立。等到展开一看,原来里面就是一张白纸,啥字也没有。原来老赵并不想要曹彬临阵诛杀大将,吓唬吓唬而已。
于是,老赵与诸将大笑,再命饮,极欢而退。
此事最早记录出自于《建隆遗事》,各种记录有不同。宋李心传《旧闻证误》认为此事“可疑”。我倾向于认为这个“故实”确实可当“故事”看。但透过这个故事也确实可以看到老赵的用心良苦:收江南势在必行;但必须慎勿杀人;曹彬厚重,是足可信任人选;但诸将万一不用命,就会有杀戮;必须预先制止可能的杀戮;但又不能让曹彬阵前真的诛杀大将……于是,有“空锦囊”。
当晚,赵匡胤还将曹彬召入禁中,亲自酌酒给他,谈江南战事。曹彬不胜酒力,喝醉了迷糊,宫中人用冷水给他擦脸,这才醒过来。老赵看他醒了,就抚着他的后背送他回府歇息,一面说:“会取、会取,他本无罪,只是自家着他不得!”
一定会取下江南的,一定会取下江南的!江南李煜本来无罪,只是天下一统,咱家不能要南唐存在,所以才不得已而用兵!
这番话,还是叮咛要以“恩德”让李煜归附。
史称江南之役,“以曹彬之厚重、潘美之明锐,更相为助,令行禁止,未尝妄戮一人,而江南平。”
收江南的战役,就在这样的政治文明态势下,开始了。
樊若水的跨江浮梁
曹彬等从荆南发师后,以吴越王钱俶为升州(今南京)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策应宋师东进。曹彬等自蕲阳(今湖北蕲春)过江,破峡口寨,杀守卒八百人,擒二百七十人。不久,传来诏书,任命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
公元974年,大宋开宝七年闰十月。宋师初战,拔池州(今安徽境内,长江南岸)。王师趋池州时,南唐缘江屯戍部队,还以为是大宋每年例行派遣的巡逻兵,只需要闭城自守,遣使奉牛酒犒师即可。这一次发觉动静不比往常,池州守将吓得弃城而逃。曹彬等人入据池州。
此前,樊若水所献江上浮梁攻策后,有人怀疑,长江水面开阔,常有风涛,史称天堑,从未有过任何桥梁。但老赵相信此事可行。就派工程兵和征调的丁夫,在南平旧地石牌镇(今属湖北钟祥市)先做跨江实验。成功以后,即用竹竿拧制成巨大的绳缆,从荆南常德由大船满载直下采石矶。此前所造的黄龙、黑龙平板浮船也同时到达,按樊若水设计的规格,两岸系上竹制巨缆,浮船则一字排开,三天完工,尺寸准确不差。于是,长江有了史上第一条跨江浮梁。桥成后,即命专人驻兵看守。江北陆路将士由此过江,如履平地。
曹彬与江南兵战于铜陵(今属安徽),击败之,获战船百余艘,擒八百余人。随后,大军至当涂(今属安徽芜湖)。南唐雄远(镇所即当涂)军判官魏羽献城而降。王师拔铜陵、取芜湖、克当涂,大军遂屯采石矶。
当初在石牌镇做浮梁时,消息传到金陵,李煜听说后,问清辉殿学士张洎,此事之战役价值该如何评价。张洎回答:“从有历史记载以来,长江从无浮梁之说。此事必不成!”
李煜想想也是,笑道:“我看这也是个儿戏!”
听到采石矶建成浮梁,李煜大惊。于是派遣水、步军两万余人与王师抢夺浮梁。被曹彬战败,俘千余人,擒马步军副都部署、兵马都监等多人,又获战马三百余匹。江南本来不产马骡,一看这些马,屁股上都烫着印记,原来都是过去大宋赐给江南的。
十二月,金陵开始戒严。李煜下了一个最大决心:去掉大宋“开宝”纪年,等于与大宋决裂,但又不敢用旧有的南唐年号,故公私文书记录年代时间,但称“甲戌岁”。
当初,曹彬等人还没有出师时,老赵命韶州刺史王明为黄州(在湖北东部,武汉北岸)刺史,并面授方略。王明到黄州后,急令修葺城垒,训练士卒,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曹彬出师,老赵即以王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相当于沿江战舰安全保卫局局长。
南唐开始招募民兵,庶民有以钱财及粮草贡献者,给官爵表彰。
但从这一年底到第二年初,南唐败报不断——
大宋汉阳兵马监押宁光祚击败江南鄂州水军三千余人。
曹彬等破江南兵于新林港口,斩首二千级,焚战舰六百余艘。
吴越王钱俶率兵围常州,俘其军士二百余人、马八十匹。
吴越王又拔南唐常州附近几个军事要塞,破其军三千余众,擒六百余人。
吴越王再破江南兵万余众于常州北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