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煜回宫,去选自己的财物准备带走。
曹彬又派出士卒百人去帮着李煜搬运行李。
潘美等人很担心李煜回宫后,万一自杀,回去不好交代,主张不要放他回去。诸将知道:李煜曾在皇宫堆积了不少柴草,此前与家人有约定,准备在城陷时投火自尽。曹彬说:“诸位不见——李煜上那个独木板还怕得不敢走,他是很怕死的。我等既然许诺他回中朝,他哪能取死!”诸将还是有所不安。
第二天,李煜果然带着数不清的宫中宝藏来到了江边。诸将这才对曹彬的识量心服口服。
李煜举族北上
当初李煜听到过一种流言,说北朝来使,返回时,会趁李煜送别时,劫持他上船载之北渡回汴梁。从那以后,李煜害怕,饯行时不再登使者的大船。老赵多次下诏要李煜“入朝”,李煜不听,还对人说:“他日王师来讨伐,孤当躬擐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如其不获,乃聚宝自焚,终不作他国之鬼!”他日如果王师来讨伐,我会亲自穿了甲胄,监督士卒,背城一战,以此来保存江山社稷。如果万一不能保存江山社稷,我就与宫中聚齐的宝藏在一起,自焚。我绝不做他乡的鬼魂。这话传到老赵耳内,老赵笑着对左右说:“这不过是措大说的话罢了,徒有其口,必无其志。他要是能这么做,当初守江南的吴国孙皓、陈国叔宝,也就不做降虏了!”老赵的判断和曹彬的判断一样:李煜不会自杀。
李煜此际正在为国亡而悔恨,虽然臣下为他准备了很多财物,但他此时对这些东西没有感觉,还不断地将身边可见的黄金赏赐给左右。
曹彬进入金陵后,不断申明军纪,保护了很多士大夫。即使这样,曹彬还是不放心,下令在军中大规模搜查,严禁士兵掠夺金陵士庶妻子儿女。南唐仓库,全部委托给转运使处理,曹彬一概不问。回到京师后,曹彬所携带的只有地图书籍、衣服而已。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曹彬派遣翰林副使郭守文奉露布,一路传扬到京师,告知朝廷:俘江南国主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等四十五人献于朝廷。
李璟、李煜,都写得一手好字,史称“妙于笔札”,而且好多方寻求古迹。宫中藏有图籍万卷,其中古人手迹很多,城将陷时,李煜对他所宠幸的嫔妃保仪黄氏说:“这都是先帝特别喜爱的东西,也是我特别喜爱的东西,有一天金陵城若是失守,你可以将这些东西全都烧了,不要让它们散逸人间。”城陷时,这个傻娘们果然把宫中所藏文化典籍、古人手迹一把火烧了。此事,实为文化浩劫之一,李煜难辞其咎,黄氏难辞其咎。
保仪,是南唐宫中嫔妃名号。保仪黄氏,她的父亲在湖南马氏为偏将,南唐大将边镐进入长沙后,得到黄氏,送入后宫,被李煜相中,选为保仪。这个女孩工于书札,于是让她专管宫中书籍。她卑辞侍奉大小周后,那时争宠的美女大多遇害,黄氏不争,得以保全。金陵城陷,黄氏也跟着李煜北迁,死于汴梁。
李煜举族北上时,那一天有雨。
家族、官属,人群浩荡,冒雨乘舟,将要开船时,船上北行人,船下送行人,号泣之声溢于水陆。
大船驶入雨中时,船上文武视江心,李煜遥望金陵城,想想昔日繁华,有如梦境,凄凉之感袭来,不禁泪流满面,一时哽咽,泣不成声。于是自赋诗云: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这诗被后人题为《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关于这首诗,有不同说法。
宋人马令《南唐书》认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
宋人郑文宝《江表志》认为是吴让皇杨溥所作。
马令是宜兴人,他的祖上马元康世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对南唐故实很熟悉,曾经广收旧史遗文、故老传说,及各类见闻、诗话小说,马令将这些材料整理为《南唐书》一种。应该可信。
但郑文宝则亲自侍奉南唐后主李煜,他所见所闻多有亲历,如此,关于这首诗,郑文宝的意见似乎就更可信。史上关于南唐记录,一般也都认为郑书可以订正马书之讹误。
又有《五国故事》一书,也是北宋人所作,该书也认为这一首诗应该是杨溥所作。内中说:
徐氏将移杨氏之祚,称杨氏欲入道。乃营室于茆山,迁溥居之。册白受禅,老臣知诰上尊号曰:高尚思元崇古让皇帝。溥既渡江,赋诗,略曰:“烟凝楚岫愁千点,雨滴吴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端坐细思量。”及将遇弑,方诵佛书于楼上。使者前趋,溥以香炉掷之。俄而见害。
徐知诰即李昪,要颠覆杨行密以来的吴国祚运,对外称杨氏末帝杨溥要到山中学道,就在镇江山上为杨溥建造了道观宫室丹阳宫,迁徙杨溥到那里去居住。然后下传禅书册,由老臣徐知诰为杨溥上尊号为:高尚思元崇古让皇帝。杨溥退位,渡江上山,赋诗,大略说:“烟凝楚岫愁千点,雨滴吴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端坐细思量。”等到将要遇害时,正在楼上诵读佛书。来杀他的使者逼上前来,杨溥拿起香炉向使者掷去。很快遇害而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