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金色黄龙”就是赵匡胤。他答应了僧人的请求。
等到他有了大宋天下,并没有忘记这个僧人,派人去寻找,僧人还在。于是为他建寺,并赐名“普安”,时人称为“道者院”。
老赵“微时”,还有“大难不死”的传说。
他学老爸赵弘殷,爱拳脚骑射。尤其是骑射,功夫了得,一般人根本和他没法比。他少时曾经骑一恶马,不施衔勒,结果恶马没法控驭,跑上城中斜道,老赵脑门撞到门楣上,从马上坠地。惊马狂奔,门楣挡住脑门摔下,观者以为这位“香孩儿”脑袋肯定碎了!不料,小“香孩儿”慢慢爬起来,追着马腾身而上,一无所伤。香孩儿骑烈马倒地未伤,事件传闻开来,成为他的“异禀”材料。据说这是受到了神灵保佑。但老赵曾练就一身骑射本领是实。太祖即位后的建隆四年春,原后周名将符彦卿来朝,老赵给了他不少赏赐,又在金凤园“宴射”。老赵骑马射靶,连发七箭皆中。观者惊异。符彦卿由衷叹服,进贡名马称贺。
江湖上流传老赵的武功故实很多,有些是有来源的。譬如最为人乐道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就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书中的《拳经捷要篇》将此拳列为“古今拳家”第一大家。明人程子颐《武备要略》说到《长拳法》时,又说“拳中二十四势,出自宋太祖短拳”。明何良臣《阵纪》还说宋太祖赵匡胤有“腾蛇棍”流传。
关于老赵的拳术、棍术,最早的记录者还有宋人蔡绦《铁围山丛谈》。说徽宗政和年间,效法汉武帝扈从侍卫的故事,令出侍左右的宦者一定要带两种东西,以备不测。一个是“玉拳”,一个是“铁棒”。玉拳是新疆于阗玉制作,比真人的拳头要大,用红锦装饰。铁棒,乃是赵匡胤“微时”以至于“受命”后,亲手所持铁杆棒。据说这根老赵多年用过的纯铁棒,因为几十年的使用,已经“爪痕宛然”,也即留下了几十年的抓痕。坊间流传宋太祖一根棍棒打天下,在《铁围山丛谈》中的说法就是:“恭惟神武,(天下)得之艰难,一至斯乎?”
我想象老赵年轻时投奔后汉枢密使(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手中应该持有一根铁棒,很可能就是宋徽宗时说到的这根“纯铁棒”。
另一件事情似乎也有神灵的影子。
说他年少时,与一个叫韩令坤的孩子跑到一所无人的土房子里玩赌博游戏,无非是些石头剪子布下棋弹球之类。不料正玩得热闹,忽然听到门外一群麻雀在急躁地叫唤,那声音想必引起了他俩的注意,赶出来看,想趁机捉住几只麻雀烤了吃。但一出门,那土房子就塌了。——这不是神灵保佑吗?
这个韩令坤,就是后来屡立战功的大宋名将。
后汉初年,二十岁出头的赵匡胤离开杜家庄各地漫游,一无所遇。有一次住在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见他相貌堂堂,有英雄气,就对他说:“我给你一笔盘缠,你往北走,就会有机会。”当时后汉枢密使郭威正在征讨叛臣李守贞,四处招兵买马。赵匡胤应募居于郭威帐下。这是赵匡胤从军的开始。郭威建立后周王朝后,赵匡胤又做了滑州副指挥。直到后周柴荣时代,他又做开封府马直军使,柴荣正式即位后,赵匡胤开始典禁兵。
赵匡胤在往北寻求立身机会时,路上碰到一个人,这人是王彦超。
王彦超,字德升,五代及北宋初年的名将。战功显赫。官至右金吾卫上将军,封邠国公。“杯酒释兵权”第一个领会赵匡胤深意的就是此人。
有意思的是,同样在凤翔,这段子却有两个不同版本。
一个版本说,王彦超与赵弘殷有旧交,于是赵匡胤便来到陕西凤翔找时任后汉节度使的王彦超。不想王彦超不留,太祖转赴洛阳。疲惫之极,便枕在长寿寺大佛殿西南角柱础上昼寝。有藏经院的主僧看见一条赤蛇从太祖鼻子里出入,很惊异,知道这位不是凡人。太祖醒了以后,这位主僧问他要到哪里去。太祖说:“我要到澶州去见郭太尉,没有盘缠。”这里说的“郭太尉”,就是后周的郭威,此时,郭威还没有做皇帝。僧人说:“我有一头驴子,你可以乘它去。”还给了赵匡胤一些银两。这样,赵匡胤才有了进身的机会。
另一个版本说“太祖微时”,往凤翔见节度使王彦超,“得钱数千”。这一次赵匡胤到了原州,“卧于日间,而树阴覆之不移”。据说这种树到多年后还存在。人称“龙泉木”。
两个版本记录不同,虽然记录者都是宋代人。
第一个故事见于《邵氏闻见前录》。这书是北宋中期邵伯温所撰。伯温是邵雍之子,少时曾与司马光等交游。伯温之子邵博又有《邵氏闻见后录》。显然,这里的记录与正史记录很相似。
第二个故事见于《鸡肋编》。这书是北宋后期、南宋前期庄绰所著。庄绰之父与黄庭坚、苏轼、米芾等人交情不错,有来往。
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有一次与王彦超设宴围猎,酒酣时道:“朕昔日来投你,你因何不接纳我?”
王彦超听了立即降阶顿首道:“我那一点小水洼子,怎么可以安顿神龙?万一那时候要是留止了陛下,岂有今日之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