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可能性是,赔款不会对平常的交易过程造成严重的影响,且无论如何,赔款数额与支付国的财力大致相当,即使没有对赔款进行实际偿还,这笔钱也将投资到海外;第二种可能性是,所涉赔款数额巨大,若支付国的出口没有受到广泛的刺激,其将无力支付……因此,其他国家在出口贸易中有必要对支付国施加影响……就支付国接受赔偿而言,这种伤害出现了巨大偏移;但对流入其他国家的赔款而言,这种偏移就不复存在了。
为此,凯恩斯认为,应该“立刻或在3年内获得所有可转让资产,对其进行无情和彻底的强索,以此整体摧毁德国数年之内的海外贸易发展及其国际信用;但是在完成这些之后的数年中,每年仅索取一小部分的好处”。然而,他同时也警告称,德国的财政危机可能会引发债务抵赖或整个国家的崩溃。简而言之,凯恩斯对过度索取赔款的明智的保留意见在他来到法国参与签署停战协议和和平协商之前便已成熟。
毫无疑问,与一位德国代表共同出席的几场会议为凯恩斯的立场增添了几抹情感因素。卡尔·梅尔希奥是沃伯格在汉堡银行的得力助手;他是一位犹太法律顾问,其戎马经历和经济战略决策水平同样让人刮目相看。之后凯恩斯曾宣称,他在特里尔和斯帕的停战协商会议上对梅尔希奥“有所倾心”,或许这是在间接承认后者对其产生了性吸引。众所周知,当时凯恩斯是一位同性恋者。然而更实际的可能性是,凯恩斯仅仅是因为自己悲观主义的声音得到了他人的认同而对对方产生了迷恋,这种悲观主义来自于对战争道德观的长期怀疑。根据凯恩斯之后的回忆,梅尔希奥描绘了一幅萧瑟惨淡的图景,德国正处在俄国式革命的边缘:
德国的尊严、组织构建和道德感正在崩塌,丝毫看不到光明,德国被诅咒就此堕落,它的文明失去光辉;我们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黑暗的力量盘旋在我们头顶……这场战争的对手变成了俄国人,这股祸起东方的黑暗力量成为困扰他的最大问题。
很明显,如果协约国过于严苛地对待战败的敌人,那么布尔什维克在中欧的束缚便就此打破。这种观点与凯恩斯不谋而合,激起了后者的强烈共鸣。在劳合·乔治改变了对德国食品进口提供财政支持的观点之后,德国外交部官员卡尔·冯·勒斯那尔进行了如下总结:“多亏了梅尔希奥博士的精辟理解,凯恩斯先生才意识到拖延事态的危险性,并试图与我们达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议之后,凯恩斯立刻警示道,“德国与俄国的迅速结好”可能会成为“中欧国家解决温饱的唯一途径”。
对凯恩斯来说,最为详细且最具影响力的德方观点来自于沃伯格5月对协约国条款的回应和反驳。其中心观点(由“财政问题的补充”延伸而来)在于,协约国的条款意味着“对德国经济生活的彻底毁灭”,并让德国政治“步俄国的后尘”。在和平条约的经济约束下——具体而言,是工业实力、殖民地、海外资产和商业船队的损失——德国无法按照协约国的规定赔偿战争损失。如果执意强制执行,定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如果从现任政府的收入中拨款支付赔偿,则需要“暂停或终止支付战争贷款利息、伤残德国士兵的补偿、阵亡士兵亲属的慰问金等,一并受到影响的还有文化建设、学校、高等教育等的开支”。这样做很容易让德国的民主制度毁于一旦:“任何缴税的能力和意愿将不复存在,德国将迎来数十年之久的形势最为激烈的连续性社会阶级斗争。”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通过借债来为战争赔款付账可能会造成同样严重的后果:
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国内贷款还是国外贷款,德国都不可能拥有大数额贷款,因此支付赔偿的唯一方式便是大量发行纸币。如果和平条约如约执行,那么德国业已存在的超级通货膨胀将会进一步恶化。此外,只有在国家补偿生产者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天然产品的充足供应,而这就意味着发行更多的纸币。只要供应活动还在继续,那么想要维持德国货币水平现状则是不可能的事情,马克的贬值将会继续进行。货币的不稳定不仅会危害德国,还会波及所有的出口国,因为货币不断贬值的德国将会成为不安分因素,且会被迫以极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进行商品倾销。
只有在不触及领土、殖民地和商船队利益的情况下,德国才有可能支付得起战争赔款。面对这些情形,德国人同意在1919~1926年分期偿还价值200亿黄金马克的债券(和利息),且以债券形式分期偿还最高800亿黄金马克的额度,该年金“不得超过德意志帝国和联邦州收益的固定比例”。
不管它对德国的外交政策史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该文件最让人吃惊的地方在于它与凯恩斯后来对条约的批评很相似。或许这并不奇怪。我们知道,凯恩斯对德国代表团拒绝签署未修订和平协议的举动印象深刻。实际上,他的预言几乎与德国对其自身命运所做出的预言如出一辙:
德国工业将陷入停滞状态……德国经济摇摇欲坠……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将在内战冲突中殒命或被迫移民……欧洲中心将在经济领域重蹈“巴尔干国家”的覆辙——经历无休止的动荡局面,并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持续威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