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白烟之中,无论是山顶一样的花岗岩石、那口小井还是旁边石碑全都消失不见,院中恢复原样,仍是青石板地,落着一些薄雪,雪中满是三师兄凌乱的脚印。
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
“小师弟这两年来的供奉与祭拜不亏啊。”三师兄提着剑对他笑道。
“心诚则灵。”
林觉收好两桶水,对他说道:
“吃饭了。”
不知何时雪已停了。
众多道士干脆在院中架起火炉,围炉而坐。
一锅雪白的鲫鱼羊肉汤,热气腾腾,加上半坛自酿米酒,众多道士全都吃得红光满面,一身暖洋洋的,吃完之后,又全都来帮林觉开刃。
十二把流线型的小剑,通体灵金,召出放大之后,长度大约和指尖到手肘差不多。
三把标准的三尺长剑,用梨祖木心做的剑柄。
有人负责检查剑刃哪里还没有被磨得锋锐,有人负责和泥覆土,有人架了炉子并合力施放灵火,将剑烧红,又有人拿了石板来挖出水槽,有人倒入灵泉并控制好灵泉的水温,同门一心,热火朝天。
云鹤道人则是站在身后乐呵呵的看着。
其实由于修道之人的心境思想,加上浮丘观代代相承的和气理念,又是一个小观,除了少数例外,基本每代同门之间的关系都不错,可像是这一代这么融洽的关系还是不常见的。
云鹤道人也由此欣慰欣喜。
便见剑刃与水一沾——
“嗤……”
白烟顿时升起。
嗤嗤几声,便完全沉入其中。
灵金与灵水荡开氤氲。
伴随着众多的议论声,嘈杂之下,观中的氛围十分热烈,好像过年一样。
一直忙活到半下午,十二柄可做短剑可做飞镖的小剑、三柄三尺长剑便被打造好了,多亏山神赠的灵金,哪怕由小变大,也能吹毛断发。
众多师兄忍不住各拿一把,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把玩,品鉴不已。
林觉也拿了一把,左右掂量,爱不释手。
“师弟这剑好啊,连这剑柄都是梨祖木心做的,若不是我不爱用剑,都想讨一把了!”
“吹毛断发,还能小能大,放到山下,也算神兵利器了吧?”
“去年师妹做的那柄剑也不错!”
“师妹那柄还要好些,她没有用豆兵之法,用的是一整块同样的灵金,要扎实得多!”
“这小剑不好用啊……”
“师弟精通飞镖飞刀之术,是用来丢的吧?”
众人谈论之时,云鹤道人仍在旁边坐着笑呵呵的听,因为吃得满足,又饮了酒,脸色红润,只等众人兴致减了一些,他才开口问道:
“林觉你也快二十了吧?”
林觉听见这话,这才连忙转身。
“回师父,就在今年。”
“山下人二十行冠礼,也在这时取字,你上山时可有村中贤老为你取过字?”
“没有。”
“那贫道为你取一字如何?”
“就该师父来取。”
大多人取字本就是由师长取的,或是由附近德高望重的人取,云鹤道人既是他的师父,又是有德的修道高人,由他取字自然再好不过了。
便听云鹤道人思索着道:
“你姓林名觉,觉者,悟也,知也,正好是个修道之人,修道合该悟道知道,便为你取‘悟知’二字如何?”
“多谢师父。”
林觉已是修道之人,不行冠礼,浮丘观也不如符箓派那般要行“冠巾”仪式,此时自然没有什么隆重的仪程,不过在一番吃喝之后,于快乐之时由师父随性之间为他定下字来,倒也挺不错的。
符合道人自然随性的思想。
“要得真知,须到世间。长生虽好,不可强求。”云鹤道人笑着起身了,“愿你能早日悟出自己的道,知晓心安何处。”
林觉似懂非懂,只是见他转身离去,便放下长剑,送他回屋。
“不必送我,还走得动。”云鹤道人对他说道,从院中走入廊下,又走入搬山殿中,盘膝坐下,“你出去玩耍吧,容为师小憩一会儿。”
“是。”
林觉这才转身离去。
刚刚跨出大殿门槛,走到屋檐之下,便听见云鹤道人长叹一声,随即自言自语般的念道,声音淡然:“有生有死寻常事,无去无来谁不然。我今去也何时节,风在松梢月在天。”
院外的师兄们仍在把玩他的小剑长剑,互相谈乐。
院墙上却有十余只猫排成一排走来,那不是观中的猫,是隔壁剪刀峰上的道友们,其中还有两只猫站着行走,抬着一个小的竹编肩舆,上面坐着一只林觉从未见过真容的老花猫,在它们的身后,不知何时已升起了一轮明月。
“呼……”
一缕春风吹过松梢,半下午的时间,地上的薄雪已悄然化尽了。
林觉脚步顿时定住,回身冲回大殿。
众多师兄们也惊疑,为何剪刀峰的道友们突然造访,四姑奶奶更是亲自到来,见到林觉动静,这才慌乱,连忙跟着跑去。
叮叮当当,剑在院中落响一片。
只见云鹤道人盘坐蒲团之上,面向搬山祖师,已是驾鹤仙去了。
第158章 后事
“师父!”
“师父!”
众多道人一齐涌入搬山殿中。
只见老道人盘膝而坐,除了低下头颅以外,与往常没有任何异常,而他须发干净,红光满面,似乎还带着笑容,生机道行却已迅速消退。
“师父!”
众人原本都在开心乐呵,突然如此,都没有反应过来,亦不知所措。
唯有大师兄仿佛早已知晓,最为镇定,立即说道:“莫要慌乱,四师弟,快请好友去仙源观走一趟,请忘机子道爷来!”
“对!快去请忘机子道爷!”
“好!”
四师兄连忙往外跑去。
一声竹笛音,一只鹰隼来,带了书信飞往仙源观。
按照此地习俗,有人去世,要从亲朋好友与乡邻之间请来最德高望重的人主持身后事,此时师父去世,众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忘机子道爷。
再看此时搬山殿中,大师兄也学了识人知命的本领,大概是早已知晓,因此最为冷静,二师兄生性沉着,也是很快静了下来,只是走上前去,为师父再打理了一下道袍与仪容,三师兄只是叹气,走回搬山殿的四师兄和五师兄六师兄七师兄则都觉得突然,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小师妹站在殿门口,一脸呆滞。
林觉亦是不禁叹气。
“诸位师弟师妹,不必哀伤,师父早知今日,你我心中也早有察觉,又何必落泪呢?”大师兄说道,“该是做事的时候。”
众人便都转头看向他。
林觉恍惚之间有了些刚上山时的感觉,那时自己与小师妹心神不宁,不知所措,大师兄也是如此,给自己二人找了一堆事做。
恰好也在这搬山殿中。
便听大师兄说道:
“二师弟你去写信,告知众多师叔和师父的老友,三师弟你带一些礼,去山中请鸟雀禽类精怪帮忙送信,路不好找,请它们多多费心。”
二师兄和三师兄便都出去了。
“四师弟和五师弟去把师父的棺椁抬出来,擦洗一遍,六师弟和七师弟扫扫院子,布置一下道观。”大师兄说着顿了一下,“若是不知道怎么布置就等忘机子道爷来,来了再请教他。”
“好!”
“小师弟小师妹,斋饭就由你们准备了。”大师兄说完,便又看向外面等待的猫儿,“我先去接待四姑奶奶。”
“知道了。”
林觉拍了拍小师妹的肩膀。
小师妹便一脸呆滞的转身,跟着他走,走出搬山殿大门,还转身往后看,不过没走两步,过了门口,就看不见殿中景象了。
林觉此时心情复杂,难以言述。
这已是自己上山的第五年。
来这世间一趟,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长辈无疑就是这位师父了,而他无论是自身品行还是对待自己都没得说,单说自己与他的感情,恐怕还要胜过大伯大娘与堂兄。
然而仓促之间,若说内心悲如泉涌,却也没有,更多的反倒是一种钝感的难舍与遗憾茫然。
不知是因为心中早有准备,还是事情来得太过猝不及防以至于没有反应过来。
也不知小师妹又是如何。
不过知道的是,在这世上,师父大概是第一个对她好的人了。
“篷……”
灶中升起了火。
仙源观的忘机子道爷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来到了这里,看着已然仙逝的云鹤道人,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冷静从容的指挥着观中的师兄们,遵从当地习俗与道门规矩,又按道人的性子做了取舍,为师父尽心操持着后事。
仙源观别的道人们随后才到,再然后是林觉也没见过两次的九龙观的丹鼎派道人,接着还有他们几乎没见过的黟山别的道观的道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 仙侠文 金色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