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说,王焕等人这才明白怎么回事,旋即便来了兴趣,能让三天做好高端修复工作,到底是什么工艺?
怀着三分怀疑,三分好奇,三分期盼以及一分的谨慎,王焕等人跟在乔士明身后很快便来到了那座很不起眼儿的小厂房内,刚一进入,就让众人有种怪异的感觉,因为整个内部与其说是厂房,更不如说是实验室,各种仪器,各种显示装置以及亮闪闪的计算和和处理器,再加上往来穿梭的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令王焕等人都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刚准备问旁边的郑永宁这究竟是不是生产车间,乔士明突然开口:“恩,来得正好,他们正好开始加工新的低压涡轮叶片的叶冠。”
说着往厂房中央一指,众人立刻顺势看去,只见隔着后玻璃的厂房中央矗立着两米多高,三米多宽的大型设备。
不过设备虽然大,但大部分都是支撑机构或辅助结构,真正的核心却是正中央那个不过18英寸电视机大小的半透明工作台。
其内部一个类似加工探头的东西在灵活的来回挪动着。
“这是……多轴加工中心?”
因为隔着远,且设备上的工作台又太小,加上眼神又不太好,王焕根本就看不清里面搞的是什么,但从整体的构造看,很符合王焕心中多轴加工中心的设定。
一旁的郑永宁却笑了笑:“这可比多轴加工中心神奇多了,王工,看这里,屏幕上有实时监控。”
被这么一提醒,王焕这才注意到旁边的控制台上的屏幕正好是设备工作台内的画面,赶紧扶着眼镜定睛看去。
只见黑白的画面上,那个灵活的探头沿着一个奇怪的轨迹转动一圈儿,随后一个送给装置阻断一下,随后探头继续划着奇怪的圈圈。
只看了两眼王焕变皱起了眉头,这都什么是什么呀,不是多轴加工中心,那是什么东西?无聊画圈机?腾飞航空维修厂要不要这么无聊。
就在王焕准备开口说两句看法时,祁宏忽然用手碰了碰他,然后一脸见鬼的指着屏幕说道:“王工,快看,金属部件儿在自己一层层的往上长。”
王焕闻言再次仔细看去,脸色同样如祁宏一样活见鬼,工作台内的金属部件真的在自己生长。
第六百一十一章 NB-233型激光增材设备
这下王焕等人可就不淡定了,见过焊接一起的,见过铸造成型,见过机械加工,还是第一次见到部件儿能够自己生长的。
王焕差点儿以为自己眼睛出了毛病,摘下眼镜使劲儿揉了揉眼睛不说,掏出手绢又把眼镜是擦了又擦,这才重新戴上盯向屏幕,这才发现不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而是工作台内的部件正的在自己往上生长,虽然缓慢,但长势却不可以。
“这……这……这……”
一瞬间,王焕指着屏幕,这了半天也没这处所以然,没办法,实在是眼前的状况太过诡异,以至于王焕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
“这就是我们维修JT9D涡扇发动机的关键,应用了全新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NB-233型一体化制造设备,可以在全真空环境下对十五公分以内的部分特殊部件进行直接加工。”
这个时候乔士明忽然开口,脸上带着不加掩饰的欣赏,就像在看自己出色的孩子,充满了自豪之情:“我们之所以能在三天内完成低压涡轮叶片的劳损叶冠修复,用的就是这台设备。”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直接加工特殊部件儿?”
听了乔士明的话,王焕似乎抓到了什么,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把握到,没办法实在是乔士明说的太笼统,王焕是根本没听明白。
还好郑永宁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开始做了些简单的科普。
原来这款NB-233是并入腾飞集团的华北激光研究所,现更名为腾飞激光研究院与华中某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特种生产设备。
双方起初的想法是想根据腾飞激光研究院研制的激光焊接机为基础,拓展其应用范围,为航天和造船部门研制一种大功率的精密激光焊接设备。
用于航天运载火箭的精密焊接与潜艇艇体的特种焊接。
如此重要的课题免不了需要大量试验,结果在一次对耐高温合金真空环境下的焊接试验后发现,同样材料的焊丝不但可以牢牢稳固两个部件儿,而且还可以在部件儿其他方位进行叠加。
这一发现等于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参与研制的几位专家骤然发现,似乎在激光焊接外,还可以做更多选择。
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资料的收集,专家们这才知道原来美国早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将这种情况叫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小型耐高温部件儿的一体化成型。
有了发现,又找到了出处,两个研制单位立刻形成备忘录向上汇报。
航天部门对此不能不说重视,但因为这类资料太少,且是新发现,不明白应用前景如何,再加之其期望的重点放在激光焊接机上,所以对这个新发现只是简单的扶持,并未列入帮扶的重点。
但在腾飞集团就不一样了,庄建业看到备忘录之后立马倒吸一口凉气,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这名字拗口而又复杂,但庄建业却知道这东西放在十数年后有着另一个拉风的名字,工业3D打印技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