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水平的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越来越精细化后,配合这类工业3D打印技术,那些以往需要多轴机床,高超技术的复杂部件儿,只要在计算机上的设计软件敲定,就可以在高水平的工业3D打印设备上生产出来。
无需图纸,不用热处理,只需简单的研磨抛光,就是完美的可用部件儿,妥妥的颠覆现有制造产业格局。
这要是不支持简直没天理了。
于是乎,庄建业痛下血本儿,追加了五千万的研发预算之外,还给整个研制团队划拨四百万的项目奖金。
腾飞激光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对他们庄老总的大方早就见怪不怪了,看到经费和奖金虽然高兴,但却没啥激动。
华中某大学的技术人员就不一样了,经费砸这么多也就算了,另外还有四百多万的奖金,只是个初步发现,就有这么多奖金?这些象牙塔里的技术人员差点儿疯了。
直到钱落到手里都不敢相信,他们还有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因为不少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为此让不少准备完成这次项目出国的人改变了想法,觉得国内并不是没有希望,至少还有腾飞集团这样尊重科学,重视科研的良心企业在。
于是乎这些大学内的技术人员的热情充分被激发出来,一股脑的全都扑倒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上。
腾飞激光研究院一看,这哪儿行?他们就是搞激光起家的,这要是被人比下去,以后一张脸往哪儿放?于是也使出吃奶得劲儿往激光增材上用。
如此一来,双方在这一技术领域隐隐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而在整体层面又是相互合作,再加上真金白银的投入,进展可谓是一日千里。
很快就完成了第一代样机的试制。
本来对激光增材技术还很茫然的航天部门领导,在看完第一代样机在一天时间内便生产出某型运载火箭的固定支撑架,且各项水平较之以往传统生产制造的同类产品在性能上完全一致后。
之前对两个团队放慢激光焊接研制进度的不满立刻烟消云散,要知道这类运载火箭的支撑架虽然不大,但设计指标却要求极高,而且还是异型,大规模生产困难,只能小批量单独生产,再加上一系列复杂的后续工艺处理,一般的生产周期都在一个月以上。
可是现在有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只需一天,就能生产出一个。
这效率在其他行业或许慢到令人抓狂,可在航天领域这类精密复杂的工业门类中,一天能生产出复杂关键部件儿,那就是超一流的神奇存在。
于是航天部门的领导在将详细情况了解一番后,立刻亲自前往京城汇报,并很快将这一前沿制造关键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由航天部门负责领导,腾飞集团协助指导,两大团队具体承担具体研制任务。
就这样激光成材技术正式进入快车道,并很快发展出第二代产品,由庄建业亲自命名为NB-233型。
腾飞航空修理厂的这台便是腾飞集团内装备的第一台NB-233,主要用于飞机小型异型部件儿的一体化成型,从而提高飞机维修的效率。
第六百一十二章 首长们来了
当然,很多细节郑永宁是不可能跟王焕说得那些详细的,毕竟NB-233型激光增材设备跟“空中专车”特种运输机一样,都是为航天部门做的系统配套,与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研制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一样,除了部分可以公开的学术论文外,基本上都处在鲜为人知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腾飞集团近些年“内功”修炼的愈发精纯,却给外界逐渐包工头化的重要原因,给航天部门提供材料和设备倒也罢了,还参与某新型导弹弹体的生产和制造,上级部门自然要重申下纪律了。
不过也有明白人多少看出腾飞集团的不凡,比如说宋长征,哪怕拒绝也是婉拒,尽量不去得罪庄建业和腾飞集团,如果有需要,合作的第一对象保证腾飞集团,绝不对不想其他分号。
原因很简单,这些年那个企事业单位能把部队的大腿抱得这么紧的?
做的还不是纯军工装备,而是部队支援地方建设的附属单位的设备配套,一年半载的还行,结果腾飞集团一干就是好几年,且各个大项目就没落下过,哪怕庄建业在总部的口碑直往狗皮膏药那一堆里滑,可无论总部的领导和首长如何换,庄建业的腾飞集团总是能稳住大包工头的份额。
这待遇,就算是总部的亲儿子估计都办不到,庄建业和他的腾飞集团怎么就行?
很简单,总部就是明摆着让腾飞集团赚钱,而且不遗余力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为何如此?当然是腾飞集团在其他不为人知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好宋长征他们是不知道,否则绝对会吓跪喽。
王焕和祁宏等人是没有宋长征他们那种高屋建瓴的格局,听郑永宁简单的介绍一番后,还真以为NB-233型激光增材设备是腾飞集团为了腾飞航空维修厂购置的专用设备,用途仅限于飞机的维护修理。
毕竟很多机型的小部件儿容易损坏,且很难得到批量供给的情况下,用这种设备临时生产还是很划算的。
可要投入大规模生产应用,以如今的NB-233型激光增材设备来说就很不现实了。
不说别的,就是那不比普通黑白电视机大多少的工作台,就限制了应用范围,只能制作15公分以内部件,稍微大一点儿都不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