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刘瑜自然注意到了王蒙的失态,咳嗽了两声才将人的注意力给唤回来,王蒙见小女娘一脸好奇地打量自己,顿时老脸一红,举手给邵玖作揖,道:
“子慎见过小夫人。”
“这位是我东宫的太子詹事,王蒙,字子慎,是孤的亲信。”
“妾见过王大人。”
邵玖微微福身算是还礼了,随即挥手让青青拿来了食盒,放在空着的案几上,打开食盒,一阵食物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面?”
“嗯,这是裙带面,这是南朝广陵很盛行的一种食物,用小刀将面截成条,略宽,讲究的是汤多,以碗中不见面为妙。”
刘瑜翻动着面,的确有些惊异,这南朝美食,他还没有品尝过了,这时青青又揭开了下一层,是一叠小食,成块状,闻起来清香软糯。
“子慎,这面我就不与你分食了,这小食,你可以尝尝味道如何,看起来玲珑小巧的,和咱们平日的可不一样。”
“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蒙也没拒绝,和太子谈了半会事情,他也的确饿了,这会腹中空空,哪管什么君臣礼仪了,再说,他也很想尝尝这南朝的小食。
“嗯?软软糯糯的,只是有些偏甜了,入口生香,只可惜不太合臣的口味,看来这福分也只能殿下一个人享用了。”
刘瑜其实也不怎么喜欢甜食,可毕竟是美人的一番心意,也不能浪费,还是拿了一块尝了尝,果然香甜。
“这小食叫什么名字?”
“软香糕。”
回答刘瑜的是青青,对于美食,邵玖是一窍不通,因而只是站在一边笑着。
“软香糕,果如其名,这味道太子妃应该会喜欢,剩下的就赏给太子妃吧。”
对于这个结果青青很明显是有些失望的,南北方巨大的饮食文化差异,让她原本想凭借美食吸引太子注意力的想法一时落了空。
“殿下,若是没事,妾就先退下了。”
邵玖正要告退,刘瑜却叫住了她,递给了她一份奏章,王蒙刚要阻止,可邵玖已经打开来开始看了,他只好用目光向太子表示自己的不满。
“琼之,你博学多才,不知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邵玖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桩侵地案,讲述的一位皇亲国戚侵占民田,修筑宅院的事,只是这民田数目巨大,让邵玖惊讶了一番。
“民田两千亩?什么宅院?要这么大的地方?”
“一处别院。”
邵玖皱着眉头,拿着奏章一边走一边思考,她不知道这奏章中的人物是谁,也不知道她这一开口会得罪什么人。
她在北朝无权无势,只是一个姬妾罢了,而这奏章上的人很明显就是极有权势的,若是秉公直言,肯定会得罪其人,届时只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可若是违心之论,这上面被侵占土地的百姓岂不是太可悲了吗?而这也有违她自幼所受的教导。
【作者有话说】
【推文】《纨娘》
【表面柔弱实则心狠手辣小丫鬟vs表面冷清实则腹黑闷骚世家子】
【强取豪夺+追妻火葬场+上位者臣服】
纨娘不过是永安侯一卑微婢女,却生的颇有些姿色,凭着这张脸,纨娘被赏给侯府三公子院里,做了一个二等丫鬟。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奈何三公子是个不解风情的,每天对着天仙般的美人,竟能自怀不乱,院中众人是看得着吃不着,只得是望洋兴叹。
纨娘没有做姨娘、求富贵的心气,只望着早日攒够赎身的银子,能够出府去自谋一条生路。
一次酒醉,三公子竟将她错认成了公子青梅竹马的表姑娘,竟强要了她!
自此之后,三公子待她的眼神便没了往日清白,只是红罗翻帐中,三公子总避开纨娘的眼睛,只因为那双眼睛与表姑娘最为相似。
没名没分,纨娘就这样跟了三公子。
直到三公子与表姑娘定下婚约,自此三公子再没夜间找过她。
纨娘知道自己该退场了!
……&……
朱衍一直以为自己的婚姻不过是家族的一场交易,直到那个莽撞的小丫头跌跌撞撞闯进他怀里,自此以后他再也移不开眼。
一次酒醉,一个开端。
朱衍告诉自己,一个丫鬟罢了!又岂能动摇自己?
等正妻入门后,抬举她做妾,已是最大的恩赐。
只是朦胧雨夜,朱衍发现再也寻不到那熟悉身影……万念俱灰,肝肠寸断。
朱衍发现,自己聪明了一世,却唯独没有看透自己的心。
只是纨娘已经不在了!她带着身契消失的无影无踪。
ps:1. 狗血文,日常风
2. 绝对的1v1,追妻火葬场,he
第9章 勇谏言侵田事,表真意志向存
“妾以为私侵良田数千亩,当严惩不贷。”
在这样的事情上她做不了违心的事,她必须秉公直言,对于这话说出口的结果,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小夫人知道这位闵安侯是何人吗?”
“妾不知。但妾以为侵田一事于百姓而言无疑灭顶之灾,于国而言也是有害的,这样的违法乱纪的事,就当严惩。”
“这位闵安侯可是当今宠妃周淑妃的堂兄,如此你也敢说要严惩吗?小夫人该知道的是,若是今日太子殿下依了您的建议,他日东窗事发,你可是难逃一死!
小夫人难道不怕死吗?”
王蒙笑着,他很好奇这位小夫人会说出怎样令人惊奇的话,故意试探着,刘瑜也没有阻止,他也想知道邵玖的态度。
“妾当然怕,”否则又怎么会委身于太子,这话当然只能在心底说,但邵玖脸上却出现了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
“孟夫子有云,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小夫人读过《孟子》?”
“子慎,你可别小瞧了孤的这位小夫人,她可是南朝大儒邵恺之的女儿。”
“原来是邵女公子。”
王蒙闻言果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再看邵玖的目光已少了几分探究,而是长拜躬身,规规矩矩行了一个大礼。
“是蒙眼拙了,蒙见过邵女公子。”
对于王蒙来说,太子宠姬的身份远远比不过一位经学大儒的女儿更值得人尊重,他尊重的从来不是权势,而是文字,是知识。
更何况,百年的战乱,多少世家湮灭,与南朝相比,北朝的文化衰弱太多了,北朝的读书人,又有几人不向往南朝文化昌盛的。
更何况北朝政权更迭,诸侯林立,作为汉族文人,他们莫说想发扬文化了,连保存都很艰难,生死之间,谁还会去顾忌身外之物了?
邵玖也用同样的礼仪回敬王蒙,眼神澄澈,她并不在乎旁人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她,只是对于尊重她的人,她是会心存感激的。
“无妨,鄙陋之人,不敢担先生之礼。”
刘瑜可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正经谦卑的王蒙,当然也是第一次在邵玖身上看到几分士人的风姿,不为权势所折腰。
“女公子可知闵安侯的权势连太子都要逊色三分,若是殿下严惩了,恐怕得罪的就会是整个羌族。”
“妾相信殿下。”
邵玖看向了刘瑜,刘瑜被这样的目光看着,仿佛心中注入了一股暖流,他在被人信任着,而这人相信他的能力。
“妾相信一位可以诛杀暴君的人,必然是一位以天下为先的勇士,妾相信殿下的志向并不会只在一个小小的魏国,妾以为殿下是要做秦皇汉武一般的人物。”
邵玖是在赌,凭她这半月和刘瑜的相处,她知道刘瑜的志向不在小,她知道太子偏爱儒家文化,就一定不甘心永远做这中原的客人。
“殿下,是展翅鲲鹏,不是困于浅滩的潜龙。潜龙在渊,那不是殿下的志向。”
刘瑜的确有着一统北朝的志向,的确有着结束乱世的雄心,他不愿做一时的诸侯,而意图做万世的明君。
他不敢想象,他的志向会被一个小女娘给点破,他以为邵玖有才,不过在诗文之中,却从未想过,她是世间第二个能明白自己志向的人。
见刘瑜的眼神看着自己晦暗难明,邵玖知道自己已经说到了刘瑜的心里,但她不了解的是,刘瑜是否能够允许有人猜透他的心思。
“殿下,妾以为殿下以武力统一北朝易,而治理北朝,安定天下难。北朝百余年来,战争纷乱,生灵涂炭,妾请殿下还天下以安宁。”
邵玖说完便朝刘瑜叩拜,行大礼,言之恳切,令人动容,一旁的王蒙,也紧跟着跪了下来,言之道:
“臣亦请殿下还北朝百姓安宁。”
他们都是忠直之士,当他们踏上北朝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目之所见皆是生灵涂炭、易子而食,百年动乱,这非天灾,实乃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