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宫女都摇头不愿意去。
乌玛禄叫她们下去了。
琉璃伺候着她,乌玛禄随她按着额头,口中问道:“你觉着我该派哪几个去。”
琉璃为她细细分析:“奴才和双儿是断不肯出去的;宝珠原是主子为小主子们备着的,去照看二姑娘倒也无妨;雅利奇刚进宫不久,本就笨手笨脚,送出去难免不能如老大人的意,教不了二姑娘;喜姐虽刚来永和宫,却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品性也没什么问题,去一趟也无妨,留下来也没什么。”
琉璃顿了顿,还是说道:“巧儿虽和雅利奇一样,进宫不久,但是同孟得义有私情,现在出不出宫,是两可的事。”
乌玛禄顿住了,偏头看向她。
琉璃重复了一遍:“巧儿同孟得义有私情,现在出不出宫,是两可的事。”
“他们什么时候有的。”乌玛禄奇道,“若孟得义早说,我也不能让他出宫,把他二人拆散。”
琉璃道:“我们也不知道,宫中不许对食,大家心里都记着哩。孟得义离开后,时常给巧儿送来些簪子首饰,我们才知道的。”
琉璃不在意道:“许是出了宫,便不怕“不许对食”的禁令了。”
乌玛禄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是,我得在宝珠、李巧儿和喜姐里选。”
“主子要是都送去也行。”琉璃道,“若是皇上点头,宫里去几个教养嬷嬷也无妨。只是嬷嬷毕竟不是自己人,未必向着二姑娘。又有些品性不好的,吃拿卡要,听说前朝有公主想见驸马,还要受她们的磋磨……”
琉璃道:“二姑娘那性子怕是拿不住她们。还是咱们身边人好。再说了,要阵仗太大了,难免引人注目。不定其他人心里怎么想。”
琉璃这话说得有理有据,考虑周全。
乌玛禄心中也是这样想的,想来想去,这三人谁出宫都无妨,只是得听听她们自己的想法。
这会儿,这三人倒不反对出去了,只道是主子叫她们去哪儿,她们便去哪儿。
乌玛禄闻言,只叫她们下去了。
康熙还没忙完,不怎么来后宫。
这选秀选了几日,也才选了三个。
待选秀结束,惠妃特意让人去请康熙,康熙原是不想去的,思虑过后,还是去了。
惠妃同他不尴不尬说了几句闲话后,才道:“那伊尔根觉罗家的姑娘,奴才瞧着很好,想留给胤禔做嫡福晋。”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点头:“可以,我叫礼部的人去办。”
他提醒了她一句:“你往他房里送人,倒也没什么,只要别弄出孩子来,免得科尔坤他家脸上无光。”
“是,奴才记着呢。”惠妃应下了。
康熙不欲久留,起身离开。
惠妃绞了绞手帕,又坐下了,她打算等胤禔回来再和他说这事儿。
她心里倒也满意。
皇上给太子定的嫡福晋虽出自名家,家中久有传承,却也不过是汉军正白旗,哪比得上满洲镶黄旗的。
这位伊尔根觉罗氏虽祖辈不显赫,但阿玛是户部尚书,那是顶重要的职位,只靠这个便够了。
她虽然不懂朝堂的事,却也知道,有这么位岳丈,到时候胤禔入朝堂,也有人帮衬,不至于独木难支。
第114章
她拳拳爱子之心。
末了,她叫来钱灵云,再三叮嘱,叫她看着另外两人,万不能在胤禔大婚前弄出孩子来。
惠妃想了想,又道:“他那内宅之事全靠你看着,在他嫡福晋没生下孩子前,万不能有别的孩子。”
钱灵云久久的凝视着她,也不忘点头。
惠妃和她说了几句话,把她打发走了。
她心里嘀咕,这灵云是怎么了,总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康熙出了延禧宫,性起去尚书房看了看。
如今尚书房虽定,却并没有固定地址。康熙也是难得的出来走走,倒也松快。
到了地儿,台上讲课的正是顾八代,而几位皇子正在认真听读,康熙从窗口看了看,很是满意。
他问梁九功:“老五呢?”
梁九功回道:“太后身边的那兰图姑姑前些日子说,太后想让五阿哥多陪陪,不急着送来尚书房。”
康熙闻言,想了会儿:“也好。”
康熙对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是十分孝顺的,这等小事,并没有忤逆的必要。
他想了想,又记起来了一些事:“你让内务府的来一趟。”
如今康熙膝下有六位格格,除却三个年纪尚幼的,余下三个年纪大些的,被各自养在宫中,平常也就学习女红,虽也识得几个字,但并不严苛,只不至于做个睁眼瞎。
但她们这样的身份地位,哪是不做个睁眼瞎就够的。
也不指望她们个个是状元之才,但总归要读得几本书,会些琴棋书画才是正理。
他另有打算。
梁九功派人叫来内务府的人,谈及了几位格格读书识字的事。
内务府的人领命后,下去办了。
梁九功笑道:“皇上爱护格格们。”
康熙笑道:“我同福全,自小相伴,所以比旁的兄弟们多出几分情谊。她们养在各自宫中,又能有几分姐妹情深?时常见见也就好了。”
梁九功闻言笑道:“所以皇上建了尚书房,让阿哥们多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