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小河说的云淡风轻,不带半分气性,陈元一起初依旧丈二和尚,不明不白,只是萧小河那句信点醒了他,再想萧小河前言,刹那之间已将其中弯弯绕绕想清,急痛攻心,一口鲜血呕出。又见其手锤石两侧石壁,暗红血丝顺着石壁爬下,悄然无声。
“无耻!下流!”陈元一想尽平生所听之词咒骂着,“你一个楚国将军,竟帮燕人做事,简直是......逆贼!”
“这话谁说也由不得你来说,更何况如今我也并非楚国将军。”萧小河说的毫不避讳,陈元一的心跳停了一瞬,她能说的如此笃定不加丝毫掩饰,至少说明整个天牢,整个燕京都在她的控制之中,甚至可能更糟......
再见到萧小河之前,陈元一并未生出所谓绝望情绪,他甚至觉得这是老天给他重新崛起的机会......直到此刻,他方大梦初醒。
完了,一切都完了。
回想之前与萧小河的种种瓜葛,陈元一深感无力,屈辱、憎
恨、鄙夷,交织着,然而更多的是,不甘。
“反正我也是将死之人,你告诉我,你究竟是谁?”
“我早就知道你也不属于这里,我是陈元一,是那本旧书上所记的天命之主,你定是知晓的……可,你到底是谁?!”
陈元一声嘶力竭,说的过于用力,又接连咳出血沫子来,他口中依旧喃喃不断,质问着萧小河身份......
“他在胡说八道什么呢,难道是疯了?”少蝶回头看萧小河,萧小河笑笑,“知晓自己前途无望,疯了正常,尤其对他这般骄傲之人。”
“我还没寻他报仇,他怎么就疯了?”
“疯了也不耽误你报仇。”方才面对陈元一的质问,萧小河有一瞬的茫然,抛开这个世界给予的身份,萧小河险些忘了自己到底是何人。
不过她很快释然了,人行世间,前尘最是无用,走好今后的路方是要事,又何苦在此纠结?
陈元一也许正是败于此处。
少蝶双眼冒光,连命人解开门上挂的锁:“若是下手重了些......”
“入冬天寒,他又水里泡了那般久,得了风寒没熬过去,正常。”
第213章 随着阿伊拔……
随着阿伊拔爱剑自刎, 陈元一染病恨死牢中,动荡数年的大燕逐渐归于平静,春和之景一闪而过, 转而又是盛夏。
蝉鸣喧闹。
本想剿灭陈元一一举平燕的楚军因燕过内乱而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形势逐渐明晰,卫少焉等人又力劝许晋辰北伐。
“陛下登基半年,勤于政事, 日夜劳苦,如今政通人和,民心所向。我大楚国库充裕,而北燕连失名将, 大有耗损, 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陛下不可再犹豫了!”
许晋辰知晓卫少焉说的句句在理,纵观两国对峙的数百年, 此时的确是举兵的好时机。
与萧小河的失联, 却又让他心中极为不安。
阿伊兵败给年纪轻轻的燕帝,除却大燕内部错综复杂的各路势力纠缠, 许晋辰总觉得其中有萧小河的手笔。
她便是如此信任自己不会动萧家的人吗?
许晋辰苦笑,萧小河倒真是了解自己。
先帝去后,许晋辰便命人撤了围在萧府的禁军, 萧监林已然伏诛, 旧案早结, 没必要牵扯无辜之人。又为萧家旧人新拨了一处府邸,从破败旧居搬离。
莫说是这些有关之人,就是天下百姓,他也都常有记挂, 除却萧小河外,这是他不想北伐的主要原因。
卫少焉不知萧小河之事,却看透了许晋辰心中所想:“陛下此时断不能优柔寡断,伐燕固然会导致部分百姓流离失所,家生变故。但待大燕喘过气来,必对我大楚加倍骚扰,到时会有更多无辜百姓蒙难啊,陛下!”
许晋辰见一向气定神闲的老臣言辞恳切,不禁也产生动摇。
他毕竟当了小半辈子的太子,自小就受着全天下最好的教育,有着代代大儒为师,让他处理国事不再话下,只是一旦要拍板决断,总让他十分头疼。
眼前卫少焉双眼含泪,许晋辰想到祖辈世代的期望,大楚每一个子民都翘首以盼的愿景,双手紧紧握拳,已下下了决心。
“好,朕即日下旨。”
“......伐燕!”
“伐燕?”萧小河惊叹着将信烧于火烬,少蝶见她神色不对,好奇道,“白大人的信上可说的详细?何时打,何人打,如何打?”
“她不过知晓大概,能冒着如此大的风险给我递信已属不易了。”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如此快。”萧小河道。
许凌道:“你有何打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更何况这半年咱们不一直准备着?”
“我的意思是——”许凌有意错过了萧小河的目光,“你打算如何处置许晋辰......”
萧小河怔了片刻,随后笑着,“你就如此有把握我能胜?”
“我话还未说完。”
“你打算如何处置许晋辰,和我。”
......
大殿的气氛陡然变得诡异,人人都沉默着,那层轻薄又危险的面纱被许凌挑开,这是盘旋在每个人心头,心照不宣的秘密。
李三顷将头俯得不能再低,与殿中所有奴仆一般惊惧得浑身发颤,但他心中不由得有几分激动——或许自己的大作马上就会迎来结局,这怎能不让人心悦?
少蝶乐呵呵地看了眼萧小河,又看了眼许凌,她就察觉这二人关系不一般,又不好意思说,如今正好看戏,默默退后了三步,寻了个大好的观战位置。
“许晋辰想殉国就殉,我绝不阻拦,想活着就活,只不过一辈子失了自由。你也亦然,不过——”
“不过什么?”
“你倒还有另一条路。”萧小河瞥了一眼竖起耳朵的众人,走到许凌面前,附耳,
“留在我身边。”
...
临元初年,燕伐楚。初,燕师鼓行而西,楚未阵而溃,燕大胜,获其旌旗,俘馘甚众。楚人震恐。然战势遽变,楚夜袭燕营,燕师溃退。当是时,主萧氏,设伏隘中,楚师轻进,伏发大败,楚子仅免。萧氏遂并燕楚,建宣朝,改元更始。诸侯宾服,兵革息,民安其业,天下大治,史称“宣合一统”。
...
楚,燕之亡不见血流成河,
以十足少的牺牲结束了这一乱世。
宣朝的建立几近顺利,一是稳定了各世家,仍有旧官身处要职,二是萧小河统领着数十万大军,固然有感怀前朝者,相比之下,实是微不足道。
百姓甚至喜闻乐见,结束了连天的战火,日子越过越好,乱七八糟的赋税尽数减轻,个个歌颂起萧小河的好来。
而前朝的萧小河也处理的井井有条,毫不含糊。
卫少焉告老还乡,萧小河并未强留,临走之际二人见了一面,心中皆是五味杂陈。
“老臣当日见陛下,就知陛下非池中之物,只是未曾想——罢了,天命如此,这天下,陛下可要好好对待,莫要再玩闹了。”卫少焉苦婆婆心道。
萧小河暗道自己给卫少焉到底留的是何种印象,面上却一副独属于帝王的沉稳:“朕明白,朕不会负天下百姓的。”
卫少焉走了,带走了大楚最后一抹残魂。
萧小河启用了女子身份的白菑,官至尚书,统筹户部,她如此细心之人,做此事再合适不过。
尚书府中布下了酒宴,月儿与尘儿尽来庆祝,那小月儿喝的不省人事,拉着白菑道:“白大人这会儿可不是穷酸书生了,可,断不要记我当日最快之仇啊!”
“都多少年过去,那一句话你怎还记得。”白菑无奈地将月儿从自己身上扒了下去,边给萧尘儿使眼色,萧尘儿忍着笑意,“月姐姐难得如此高兴,由得她吧。”
“......罢了,说说你,你这几日科举准备的如何?”
萧小河登基后第一件大事儿便是改进了科举制度,许女子也可入京参选,特命萧尘儿做了主考官,这会儿可把萧尘儿忙的焦头烂额。
“光是布置考院就废了我好大心思,你也知我,舞文弄墨倒是擅长,做旁的,事儿一多就力不从心。幸而有李将军和周统领帮衬,才不至于出了差错。”
李寻梅、周柏,皆得了萧小河重用,除此之外,还有本不愿再次出仕的若常柯,再觐见了陛下一面后,奇迹般地决定留在大宣。
若常柯也不负重托,稳定人心,拥立新政,帮衬良多。
“这次公孙氏兄妹二人也出力良多,我先前觉得燕人尽是鄙薄之辈,实是惭愧。”萧尘儿感慨道,她起初觉得萧小河大用前燕之官不过为了稳定局势,几日相处下来实是她过于狭隘。
“哪还有什么燕人楚人,如今人人都是大宣的人,是陛下的臣民。”
月儿忽笑了,双目迷蒙:“有人既做过燕人,又做过楚人,既是宣朝子民,又是陛下的人,这人世真是不枉他走此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