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嘛。小嘴角真甜。”江暖笑眯眯的轻捏了捏豆蔻的嫩脸儿。
伸手从妆台上拿了朵粉蓝色的珠花:“这个赏你了,大过年的也给自己好好打扮打扮。”
豆蔻欣喜的接过:“谢小姐赏。”
就连一向嘴欠的白泽,也难得惊奇赞了一句:“哎,没想到你打扮打扮还是很漂亮的嘛?
我就说我白泽选择的人,怎么可能丑。我决定了,你以后就天天这样穿,本大人喜欢!”
江暖使劲揉了揉了它漂亮的小脑袋瓜:“想什么呢。今天是新年,自然要穿得喜庆点。
平时做事情的穿成这样就不合适了。”
出得房门,江彦看到打扮一新的姐姐,也很是欣喜,赞道:“姐姐这样穿,可真是漂亮。”
小少年今儿穿了身淡蓝色的新衣,浑身的儒雅书香之气。
年纪虽小,眉宇间却甚是沉稳,举手投足皆有章法。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世家大族出来的贵公子。
吃过早饭,姐弟俩便相携去村中各位长辈处拜年。
先从村中年纪辈份最长的人家开始,一直走了一上午,无论走到何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去年靠着江暖,或卖茶籽,或做工,尤其是后面去外地收甘蔗,家家都赚了不少钱。
最多的几户,比如老族长家,足有五六十两银子的收入。
在这乡下,十足的巨款。如今,不少人家都打算在今年愉修盖新房子。
如今江暖这位“财神爷”登门拜年,可不得欢欢喜喜的供着。
就连午饭,都是被族长一家硬扣下,在他们家吃的。
正好几位族老也在,江暖便道:“老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正是冬天,趁着河里的水浅,我打算出钱把河边的码头给修修,扩一扩。
我们村将来肯定是要发展的,把码头修大点,将来大家走水路出行也方便些。
但这码头是大家的,我自己做不得主,所以今日趁着各位长辈都在,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
几个老头儿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哪有反对的,当即就投了赞成票。
一张张风干树皮的老脸,硬是笑成了太阳花儿。
这还不算,便又再听到江暖说:“单修码头也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
我打算把咱们村到县道这一段路也给重新修一修,最好是扩宽成两辆马车可以并行的大路。
用夯土筑基,用石灰拌沙浆筑面,这样就算是到了梅雨季也不用怕路面烂得没法走了。
原本的路窄,要是扩路可能会占一部分人的田地。
占了地田的,也由我出钱补偿.......”
江暖把她的打算细细的同在座的族老们说了,老头儿们先是笑,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
好歹记得这是大年初一,哭不得,这才死死忍住没掉泪。
只拉着江暖的手,哽咽道:“好,好女仔,太公代全村的人谢谢你,谢谢你们。”
第23章 地主婆成就达成
甭管是老族长还是族老都是一心想为这个家族好的。
当天晚上就召集各家的当家人开了个会,说了江暖的打算。果然如他们所料,一致通过了。
一个汉子道:“暖丫头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苦出来的。
这些年他们姐弟过得有多不容易我们大伙都看在眼里。
如今她过得好了,也没忘了带上我们这些族人一起挣钱。现在,她又要出钱给村里修码头修路。
这人工费,咱们也得给她节省节省。反正正月里也没什么事干,正好修修路,就当活动身子骨了。”
汉子话得了所有人的认同,于是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第二天,也就是年初二。
江暖就将一千两的大额银票交到了老族长手里,言明若是不够再问她要,多退少补。
嘱咐他:“大家要自己出工出力修路我不反对。
但是修码头和修路的材料一定要好,不用为了给我省钱而选用便宜货。
路修好了,码头修好了,我们村的子子孙孙都能用。”
这个道理江暖知道,老族长自然也懂。如今得了江暖的话,他的底气就更足了。
尽管如此,江暖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找上了周明方,请他帮忙设计下码头泊位,以及村道。
这位大爷是个全才,修路的本事也不弱。
当天就带着石匠直奔江家村,实地考察一番后,第三天就给出了详细的图纸。
因为村民们要自己出人工,江暖就把材料的事情包给了他。
新年伊始就接到了大活,来了个开门红,周明方很是高兴。
拍着胸脯同江暖保证,这事儿一定给她办好了。
江暖与他合作过好几回了,自是相信他的本事。
初六,江暖的糖坊开工,初八,河边码头也同样开了工。
江家村里,人们背锄头、扛铲子挑簸箕,不管是青壮还是妇人,甚至是半大的少年。
只要有空的全都涌向了河边。
江暖家虽然出了大钱,但也派出了江彦,甚至把家里的牛车一并带了过去。
长辈们都劝江彦回去读书:“你将来是要做秀才老爷的,可不能做这样的粗活。”
江彦十分严肃道:“我也是江家村的一份子,村里修码头修路,就该有我的一份力。
况且,我姐姐常说,劳动工作无贵贱之分。
要读书,也不能读死书。当知民生多艰,将来才能有大作为。”
长辈们闻言十分感慨:“好后生,就冲你这态度,将来就一定有出息。”
因牛车被拉去了码头工地,出行和工坊这边运输货物就有些不方便。
正好,初八县城里开了今年的第一次牛马市集。
江暖索性请了江五太公一起,又去县城挑了一辆马车和一架牛车。
这样一来,出行就变得方便了许多。
因为多了一匹马和一头牛,江暖怕江君宝忙不过来。
就让家里看门的陈老爹帮着一起喂喂。
人手充足,又有周明方和石匠指导着,码头上的工程进展的十分顺利。
才出了元宵,江家村的码头就已初见雏形,打眼一看又宽又阔。
以至于胡掌柜再来江家村提货时,很是赞赏不已。
对修码头江家村民道:“你们这码头修的好啊,若是全部完工,只怕就连县城的码头都比不上。”
那汉子闻言笑着嘴都合不拢了,与有荣焉:“是吧!
我们族长和暖暖大侄女说了。要修就要修好些,让子孙后代都能用!”
“是这么个道理。你们村的当家人是个有远见的,跟着他们走你们村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十六,江彦也要回县城的学堂了。下个月就要下场试水了,学堂的先生很是看好他。
说今年提学官恰好巡视到永州府。
他若是能顺利的通过二月的县试和四月的府试,到五月就能参加生员试。
不用再等下一年了。只要通过那就是妥妥的秀才了。
故而,今年对江彦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年景。
江暖让下人赶了车,亲自将弟弟送到学堂,那是各种叮嘱和担心,颇有些老母亲的心态。
送完江彦,江暖转道就去了县衙门。
她有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待办——买山。她想去把那片连绵十几个山头的茶山给买下来。
江暖熟门熟路的进了县衙。
她前几天才来过给吕县令拜年,倒不是她非要巴着权贵不放。
实在是她一个乡下孤女,无根无基的,家业渐大将来难免惹人眼红,总得寻个靠山不是。
平日里勤快点多“烧烧香”,来日有个什么事情,人家提点她一句。
或是关键时刻帮着说句话,她的命运或许就截然不同。
人情社会,就是这么的现实。
恰逢吕县令也在,只笑着问江暖:“你这丫头怎么又给我带这么多糖,上次带的还没吃完呢!”
江暖让人将成箱土特产往桌上一放,笑眯眯的:“没事儿,您放着慢慢吃。
我今儿是来办事的,顺便来看看您。”
“办事,办什么事儿,说说?”
江暖嘿嘿一笑:“您也知道,我这不弄了个榨油坊吗?光有榨油坊没有茶树我这心里没底啊?
我听说,就我们村上游牛尾道后头的片野茶山是块无主之地,所以我想问问咱们县里卖不卖?
若是卖我想买下来,再派人好好打理一番,以后也能有个长久的营生。”
吕县令一听立即了然,笑着指着她道:“你这丫头倒是个精明的,那地方确属无主之物。
你若是想买也可以,只是那片地方连着十几个小山包,面积不小。
全都买下来,怕是花费不小啊。”
江暖双手抱拳,作祈求状:“麻烦您让人给我看看呗,我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