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172)

  寿宁不解:“大家从前待我不是这样。”

  “哼。”公公冷笑一声,“原先我们是忍受你,如今自然不用再忍受了!”,他们还要将从前所受的委屈统统报复回来才好!

  反正如今寿宁是顾家弃子,欺负她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寿宁惊讶不已:原来从前大家待自己好,并不是发自真心,都是在压抑本性。原先婆母夸她“生得娇嫩”,如今变成了呵斥她娇气;原先兄长夸她“读书多”,如今成了“女人能有什么见识?”;原先家里大事小事公公都要问过她,如今变成了“家里事女人不得插手。”

  她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人性的恶意:她晾晒在屋外的衣裳被人从晾衣绳上扯下来,上面还有几个清晰的泥脚印;轮到旁人做饭时她碗里永远是清汤寡水,轮到她做饭时家人不是嫌弃她做饭咸就是嫌她鸡蛋放少了,公公甚至当众质问她有没有偷吃鸡蛋?!

  若只是这些困难寿宁也不怕,可更让她伤心的是跟丈夫之间也渐渐有了隔阂:以前两人在一起探讨学问,作诗作画,闺房画眉,如今丈夫嫌他们的小屋子没光亮,总是去书院读书,好容易回家后又要面对她无休止的泪水和抱怨,所以渐渐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在书院申请了住宿,不再回家。

  寿宁提出去书院送饭,可是公婆冷眼看待:“老三是要有大出息的,你莫要耽搁了他。”,不许她去探望丈夫。

  等到一月之后,丈夫好容易回家,可寿宁觉得两人的关系疏远了不少,只淡淡聊了几句饭菜淡了咸了的话题就再也无话可说,像是两人之间隔阂了一层什么。

  寿宁想聊聊嫂子们对自己的针对,可只打了个头:“嫂嫂们欺负我……”,丈夫就如老鼠见到猫,立刻找借口躲了:“我忽然想起来书院有事。”,说完就逃也似离开了家。

  寿宁独坐窗前,忽然觉得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有听母亲的建议呢!

  第82章

  寿宁原本跟丈夫夫唱妇随,两人自成亲后感情就很好,却没想到这些天江河日下,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岌岌可危。

  寿宁原先不可能独守空房,她身边有好几个陪嫁丫鬟婆子,一得空就要凑过来给她讨巧找乐子:这本来也是富贵人家丫鬟的必备技巧,翻个花绳、编个柳树花篮、陪小姐斗草、六博、踢毽子、藏钩、荡秋千、射覆、捏面人、缝手鞠……

  要不然你还指望小姐给你找乐子吗?

  可如今她的丫鬟都被娘家收走,烦闷起来身边没有丫鬟,连个听她说说心里话的都没有。

  寿宁好容易跟大嫂的女儿说了两句体几话,第二天全家都知道了,公公敲打她:“男人家读书是好事,如今你既然没钱,难道还要拴他在女人裤腰带一辈子不成?”

  寿宁无端被骂,心里又气又羞,这时候就念起了娘家的好:当初在顾家她身为长房嫡女,谁会这么跟她讲话?t就算偶然秉承庭训,祖父母念在她父亲早逝的份上都会对她和颜悦色,哪里会不由青红皂白说一顿?

  她想了娘家一夜的好,第二天眼见着天还麻麻亮就起身梳妆好,想要将满腹委屈说给丈夫听。

  虽然两人感情这些天略有消磨,但寿宁对丈夫还是充满感情,她觉得只要自己跟丈夫好好聊聊,就能重回从前,特别是这次受了公公的斥责她就更需要丈夫的安慰。

  她没钱雇车,愣是自己步行到了丈夫就读的书院,虽然脚磨得疼,但是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丈夫,听到他贴心的话语,

  寿宁就觉得心里充满憧憬。

  可等到书院门口寿宁就慌了神:门口正和一个梳着双丫髻行小娘子聊得正欢的,不正是她朝思暮想的丈夫?

  寿宁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直接快步向前,冲着丈夫那张错愕的脸,狠狠扇了两个大耳光,还不解气,将旁边扫地杂役手里的污水桶接过,对着丈夫狠狠泼了过去。

  那桶水是擦地的,很脏,里头混合了树叶和尘土,灰色的脏水混合着树叶从温安生身上掉落下去。

  他嘴巴一张一合拼命解释:“娘子,你听我说……”

  可是寿宁已经扬长而去,不愿意听她解释半句。

  大太太听了五娘子的劝告将女儿“逐出”了家门,可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坐立难安,连饭都吃不安生。

  崔氏知道她心里的担忧,就常常去劝她,将里头的道理翻来覆去告诉她:“这回断亲的事也就我们知道,上头公公婆婆都不知道,万一闹大了我们还有转圜余地。”

  “多谢弟妹帮我周全。”大太太不好意思笑笑,“我就是觉得对不起寿宁,要是她父亲去世后我能腾出精力多管管她,何至于让她被个男人的温情给骗走?”

  “其实渴望夫君温情倒也没什么。”崔氏沉吟,“只是要将这夫君管控在顾家荫蔽下也成。”

  若是寿宁不出嫁是招赘,寻个小意温存的男人,专心生养个孩子随母性,男人家里没有势力,要靠着顾家的权势就不得不温顺服帖,有顾家看着在招赘时就直接买断,这样这么也翻不出什么花来。

  大太太听明白了,苦笑:“当初倒是提过入赘,只是温家不同意。”,温家又要享受顾家的权势,又不愿意被顾家拿捏,想要软饭硬吃。

  五娘子在旁边听得也很有感悟:这温家还是高明,事先将姿态做足,先搞定了这门婚事,等寿宁嫁过来再慢慢感化寿宁,而一旦手里捏着寿宁这个宝贝,由不得大太太不妥协。

  正聊着天,忽然听得外面丫鬟来报:“回禀太太,大太太,外头大娘子回来了!”

  “什么?”大太太第一个站起来,心神激动。

  崔氏扶着大太太到院里,果然见寿宁已经进了远门,进门就跪在院里对着大太太磕头:“娘,是孩儿愚钝,如今我都悟了!”

  原先她沉浸于温家带来的虚假亲情中,等顾家收走自己财产后才看到温家的真面目:公爹掌控欲强,婆婆利益至上,妯娌们更是只求钱财。

  “你能醒悟就好。人没事吧?他们没欺负你吧?”大太太哪里舍得让女儿吃苦?赶紧扶起女儿拉着她进屋,一边上下打量女儿周身,确保女儿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几人进了屋,寿宁将这些天的情形都娓娓道来。

  五娘子在旁边听完,和崔氏交换一个眼神,大约算是心有戚戚。

  这温安生是个温吞性子,说话慢吞吞又温柔,算是现代的食草男,没什么攻击性,可是这样的人一般都会有个致命缺点就是耳根子软没有主见。

  父母说儿媳妇不好,他就也人云亦云觉得媳妇不好,不会在父母跟前为媳妇据理力争。

  这样的人,在生活一帆风顺事事都有妻子顶着时,自然能给妻子足足的情绪价值,可是当抵御风雨的那个换成了他,就会变得懦弱没有担当,甚至还会逃避,觉得妻子变了。

  甚至转而寻找第二个“寿宁”。

  听闻他走得近的那个女子是他同窗的妹妹,从前那女子就常常敬仰他,时不时寻他搭话,在知道他有妻子之后还艳羡道:“嫂子是一时气糊涂了么?居然连这样的好亲事都错过?”

  温安生顿时觉得找到了知己,将自己与妻子吵架的内容尽数跟那女子倾诉,两人一来二去打得火热。

  大太太听完女儿所说之后,眼神已经变得狠厉:“你好好休息,这件事就交给娘来善后。”

  寿宁点点头,眼神清明,早就没了对丈夫的深情。

  她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同样当她发现爱情荡然无存时也能毫不犹豫舍弃丈夫。

  大太太亲自去求了公婆,顾家先是请当初的媒人出马,写了两人的和离书,和离理由明晃晃写明了温家挪用儿媳妇嫁妆。随后派了若干仆人在温家附近将这份和离书逐字逐句朗诵,还把温安生不能生育的消息放出去,让温家人在熟悉的街坊邻居跟前再也抬不起头来。

  随后大太太就找人开始算账,原先硬件的嫁妆都收回来了,可是往年给温家花费的还没算呢!

  顾家的权势摆在这里,温家就算不想认账,也抵不过温家族长的威逼,于是温家上下只好不情不愿拿出了家产来抵账,别说寿宁给二老垫付的几百两银子医药费,就是几年里的买菜钱都交付得明明白白。

  顾家拿了这笔钱却不收着,而是分了两部分,一部分给了温家的家族里,一部分是捐给了温家所在街坊开了家私塾。

  在古代生活家族很重要,温家就算想闹事也要纠结宗族亲戚,可有了这一出,温家的那些亲戚就都不打算出力:“人家顾家又没有贪图你那些钱,反而分给了咱们温家,再寻人家算账岂不是不厚道?”

  温家想寻街坊邻居,结果街坊邻居们都不乐意,顾家捐赠了私塾,他们的孩子还想博一个前程呢!

  原先向着温家是看在他家出了个举人的份上,可如今有了顾家帮忙自己家孩子也有了读书机会,帮温家就性价比很低了。再说万一攀附上了顾家,以后孩子考学一路都不用发愁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