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202)

  旁边的女眷们都已经低低哭泣起来,有位夫人,应当是米元心的姨娘,反而还算刚强,道:“老夫人、夫人不堪受辱,当日就自戕了,听外头打听消息的人说,老爷被判了斩立决,其余男丁虽然还未判刑,但也是迟早之事……”

  那些衙差推搡呵斥,还有人蓄意占女眷便宜,女眷们有想不开的纷纷自杀。

  一片哭声中,牢房另一头坐着府里的丫鬟婆子们,她们压根不似从前恭顺,只冷笑道:“活该!横竖我们很快就被卖到下一家了,到时候我们还在富贵乡里,倒是这些昔日耀武扬威的主子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还不如我们哩!”,说着就走到米元心,竟然不顾及顾一昭在场,伸手就要夺走她身上的棉袄。

  米元心又是垂泪,反倒是那姨娘凶狠,一巴掌就将那婆子扇到一边去:“当初苛刻你的是老爷,又不是家里小姐,小姐平日里给救济贫困孤老,给扫地的陈三婆子看过腿伤,还给摔伤的胡大奶奶养了老,你们有良心没有?!”

  又扯着脖子骂袖手旁观的丫鬟婆子:“就算小姐如今虎落平阳,可监牢也有规矩,没有哪个阶下囚殴打欺凌另一个犯人的缘故,你若不服,我就唤来女牢头,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顾一昭也沉声开口:“米娘子与我是好友,我虽然救不出她,可几日后发卖奴婢我却是能买卖的,到时候谁欺负她我就买了回去折磨!”,她沉着脸时候杀气浓重,让那些蠢蠢欲动的仆t从不敢开口。

  米云心自己的丫鬟倒很忠心,围着她护卫她,顾一昭就将手里的药和使用方法都交于她们,还叫她们给米元心含人参片:“舌根下含着续气,我给你大姐写信,若是发卖你们我必出面买下你们。再者,外头可还有什么我能做的?”

  米家姨娘是个利落人,谢过顾一昭后就摇头:“恐怕连累了娘子,家里的事有幕僚和男人们走动,只给西北的大娘子去封信,告诉她若是阚家容不下和离便是,没必要在婆家看人眼色。”

  提到了大姐米云心的知觉才回来了些,给顾一昭口述了几句话,看着神色恢复了不少。顾一昭就再劝她了几句,又勉励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得直白些,你若不管不顾去了家里这么多人又要靠谁去?”

  米家长辈男性砍头充军,女性长辈自戕了大半,有家世的夫人们趁机和离回娘家,剩下的老弱病残放眼看去也就米云心能顶事。

  米元心环顾一圈,眸子里才多了些光彩,挣扎着起来喝了一碗肉粥。

  她愿意吃东西就说明还有救,顾一昭放心下来,又将自己缝在衣服夹角里的肉干和人参干告诉几人,好歹让她们先顶过这最煎熬的一段时间。

  等回到家里半月才等来米家案子的定论,米家男丁基本都没救了,甚至连襁褓里的男童都被流放到了岭南,女眷们也全部随之流放岭南,十年后才可以回京。

  顾一昭替米元心担心之余又庆幸:还好没充入教坊司做乐女或是送到边疆军营里去。她又赶紧准备了一批药物和衣服金银,那边米家出嫁的一些女眷也雇了人在旁护送米家人,顾一昭就将东西托付给了这些人,她又应了西北米娘子托付买了一批米家的奴仆,将他们也都送到了米家出嫁女的手里安排。

  眼看到了米家出发的日子,顾一昭特意坐车去城门外送她。

  米元心已经与先前完全不同,她振作起来了,神色机敏,虽然黑了瘦了但是整个人更精神了,像是经历过风霜的腊梅,整个人都坚定又从容,因着无法说话,她只是遥遥对着顾一昭颔首,做出“多谢”的口型,就被衙差呵斥走了。

  顾一昭目送她的背影,叹了口气:所谓宦海浮沉。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家,她接到了另一个消息:顾介甫邀请了厉指挥使来府上赴宴。

  【作者有话说】

  呼,终于把周六日的都补上了[垂耳兔头],求一个作者收藏,右上角点进去——本文作者专栏——收藏作者。

  第106章

  厉大人其人与顾介甫同岁,长相虽不如顾介甫风流英俊,但一身的杀气裹挟着英猛,让人见之神摇目夺。

  顾一昭在门口随着家人迎接厉大人,匆匆一瞥,就觉得这人与顾介甫截然不同,还好她这回准备宴席前遣人问过厉家口味、忌讳,因着有厉老夫人这层关系,厉家人倒是没为难顾家。

  顾介甫这阵尝遍了世间冷暖,此时能请到厉大人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他笑得殷勤,给厉大人介绍:“这是家眷,几位大的女儿纷纷出嫁,也只余了几个不成器的还在家中。”

  厉大人瞥一眼几人。

  顾一昭低着头行礼做柔顺状,可后背却觉察到了一丝异样,直觉告诉她这位厉大人正在扫视自己。

  她还来不及仔细追究,就听得厉大人淡淡道:“顾家宝树金兰,各个都嫁娶得宜,我也略有耳闻。”

  一句话就让顾介甫心口提了起来:这位厉大人虽然只是副使,却是杀人不见血的人物,听闻他在朝中命官府上都有耳目,自己虽然谨言慎行,但家里的事已经被他打听得底朝天,说不定还有什么旁的把柄也落在他手里……

  顿时背若芒刺,诚惶诚恐。

  厉大人却展露出笑颜,亲自来扶他:“顾大人可莫要多心,听闻顾家世代簪缨,家里有了本菜谱,我这回可是有口服了。”

  顾介甫顿时轻松了,笑道:“大人里面请,家里早就备好了。”,后背的汗还没干呢。

  先是打压又是亲热,一冷一热将顾介甫的情绪操纵得死死的,饶是他这种老奸巨猾的官场老油子也不由得入彀。

  顾一昭在后面看得清楚,微微摇摇头,觉得这位厉大人是个有手腕的。

  比起厉大人阴鸷莫测,厉老夫人就慈祥得多,携过顾一昭的手,一边与顾老夫人、崔氏说些家常琐事,什么西边的煤市街有家豆腐坊做的豆腐好,一边说取灯胡同门口的果子行卖得好果蔬,都是居家过日子的讲究,活脱脱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封君。

  因着她只说福建土话,崔氏还特意叫人招来四姨娘陪着说话:“她祖籍是福建人,正好陪老夫人讲话。”

  四姨娘笑吟吟出面,听说被传唤,她特意穿金戴银修饰了一番,进了花厅先趾高气扬与旁边的三太太对视一眼,下巴抬得高高——原来昨天说到今日迎宾时三太太还刺了四姨娘几句,说别看她如今风光得意,可是遇到这种体面场合还是要回避。

  三太太气得翻了个白眼,谁能想到崔氏叫四姨娘来迎客呢?

  四姨娘原本春风得意,一心想着好好表现多些体面,谁知抬头与老夫人打个照面就愣在了原地。

  顾家女眷都没防备,一时只听得廊下风马在北京初春风里“叮叮当当”作响,石榴石门帘凝成一片血红。

  老夫人却似乎早有准备,只笑道:“这位与我老家隔壁村一位阿妹有点像。”

  四姨娘更是泪水差点夺眶而出,哽咽道:“依婶,我是阮家珠娘,是阮瓷碗啊!”

  依婶、珠娘崔氏是知道的,泉州府管老年女性叫做依婶,类似大婶敬称,管年轻的女子叫做“珠娘”,与阿妹类似,意思是如珠如宝的女儿家,可是阮瓷碗又是什么意思?

  四姨娘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叫做阮涉溱,怎么又叫什么瓷碗?

  崔氏心中迷惑,面上却不动声色,可旁边的三太太才不管那么多呢,她看着四姨娘开口嘲笑:“府上的姨娘有些上不得台面,如今贵客在座,到底露怯。你不是叫做什么阮涉溱么?怎得又冒充什么旁人?”

  四姨娘看了她一眼,只对太太说:“回禀老夫人、夫人,进府后我改了名字。”

  改名?崔氏读过书,立刻就想到涉溱应当是顾介甫改的,出自《诗经》中《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的字句,想想应当是两人情浓时顾介甫享受红袖添香的生活,才起了这么个情意绵绵的名字。

  老夫人却镇定:“没想到这里遇到瓷碗,她是我隔壁村的小阿妹,居然也有二十年未见了。”,语气里有遮掩不去的惆怅。

  顾老夫人笑道:“原来是他乡遇故知,既然是旧识,就更应当好好款待。”,将这场插曲弥散于无形。

  待到客人走后,这场插曲自然免不了传到顾介甫耳朵里,想起厉大人特意看五娘子那一眼,他恍然大悟。

  顾一昭也在房里问四姨娘:“若只是寻常故旧,娘应当是欢喜,怎么会掉眼泪?”,怪不得老夫人一开始就对自己很亲近,怪不得厉大人会特意看自己一眼,说不定老夫人在第一次见面前就已经筹谋好会面了。

  “我……”四姨娘罕见羞涩起来,拧着刺绣着蝶恋花忍冬藤蔓的湖蓝底丝绸腰带半天不说话,半天才说了一句话,“从前我们有过婚约的……”

  “?”

  “是与厉宁隼。”四姨娘扭扭捏捏,“他在我隔壁村,我爷爷在世时与他家结了婚约,他家是军户,免除杂役日子也过得很殷实,原本家里已经出了三个兵丁他不用当兵,可他伯父死在了外面,他只好去卫所服役,原来说好了回来娶我,可我等不来他,家境中落,兄长将我卖了,就再没消息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