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帮帮我!”赶紧求助。
四姨娘瞥她一眼,接过手帕拆线,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丝帕,非但如此,还很快在上面绣上了黄绣娘要求的梅花:“拿去交差吧。”
“娘!您最好了!”顾一昭现在已经可以熟练跟四姨娘亲近了,拿着作业高兴大叫。
四姨娘帮七娘子也做了一份:“又不用做绣娘那么熟练做什么?退一万步顾家落败了做灶娘可比绣娘幸福,饥荒饿不死厨子。”
第二天上女红课时,五娘子和七娘子两个在姐妹们艳羡的目光下得意交了作业。
然而没一刻钟就被夫子叫住:“怎得两人的绣迹一模一样?”,对照了两人以往的绣花作品,立刻发现“不是你俩任何一个人的手艺。”
两姐妹只好苦着脸留堂,在其他姐妹幸灾乐祸的眼神下苦兮兮重新剪裁、缝纫。
等两人绣完后,黄绣娘就问:“这梅花绣得技术一般,但配色、光影堪称一绝,难道你们还养了这样的丫鬟?”
在知道是四姨娘所绣之后,黄绣娘来了精神,拿着绣片来寻四姨娘切磋绣艺。
顾一昭才知道古代原来存放绣花样子是用一种书。这种书用很厚的纸张纳成,每张纸可以折叠成个小容器,就像小时候折叠过的“东南西北”一样,抻开后小容器里面就能放丝线、花样、染料。
两人都很敬惜字纸,顾一昭写大字毁掉的残次品都被她们要走,平平整整叠好,收在厚书里,等要画花样时就拿出来在背面画蝶恋花、鲤鱼穿莲、五福捧寿等图案,再剪下来,将剩下的残片又继续工整叠在“针线本子”里。
日子慢悠悠过,还未到重阳节,顾一昭就从嫡母那里又得了个大活计:“王芜要带着养侄来苏州看选秀事宜。”
初夏时家里就因为这件事起了争端,此时尘埃落定,太太脸色平静,似乎那件事是顾一昭私自猜想误会:“我家自然也要接待的,只不过好在他没有带女眷,内宅也不用出面交际,只用在外院设宴就是。”
这就是确定了不用跟太监联姻,顾一昭替姐妹们松口气,应了下来:“母亲,我会好好布置的。”
将太太逗乐了:“真是孩子话,你才多大,就敢担这么大责任?我叫了二姨娘张罗,你和曦宁参详左右就是。”
顾一昭就随着二姨娘张罗。
原来王芜很是讲究,他身边人半个月前就让人捎话给了顾介甫,顾介甫不敢怠慢,将满满一页纸写给了高升。
顾一昭也看到了那张纸,不由得咋舌:“洗澡水不得用死水烧,要在辰时寻最好的泉眼舀趵起的水露,运水只能用木桶,不能沾铁器,温度不得太烫也不得太冷,睡觉所用房间不得见光,要用黑布蒙住,不得有任何鸟叫蝉鸣,枕头须得是最上等绿豆所填充,如厕用的厕筹都要用松江产的夏布……”
几人看得头晕眼花。顾一昭心中嘀咕:怎么擦腚的都有讲究?
二娘子吃吃笑:“洗澡水也太麻烦了些,就算我们用井水他哪里能试出来?”
“放肆!”顾介甫正色怒道,“家里人的脑袋都关系此处,不得放肆。”
太太从未当外人面训斥过二娘子,此时也点头附和顾介甫:“王大人权倾朝野,据说有位工部侍郎得罪了他,被贬谪不说,全家妻女被贬做乐户。我们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二娘子咬咬嘴唇,面上没有露出任何愤怒的表情。
顾一昭想起二娘子在别院时说过的那些太监误国的话,觉得她也在逐渐成长。
既然关系全家性命,顾一昭就与二娘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按纸条上的要求布置准备。
临到前一天却又忽然接到急信:来人中除了王芜一行人,还有一位尊贵的王世孙。
大雍朝规矩,亲王的嫡长孙满十岁就会被立为王世孙。
顾介甫叹口气:“谁知道这位贵人能再带位贵人。”,难道还能怪王芜怎么不提前通知?
【作者有话说】
来啦!以后每晚九点更新[玫瑰]
第29章
“王世孙,好怪的名字,姓王唤世孙?谁家好人叫孙子?”四姨娘纳罕。
姐妹几个忍俊不禁,只有最善良的元娘认认真真纠正四姨娘:“是韩王的嫡子长孙,所以才被称为王世孙,这人姓仰,名鹤白。”
当初大雍朝初建时,仰家追随左右,阖家上下尽数护卫皇家而死,可谓是满门忠烈,等圣上即位后就将仰家仅剩的子嗣封为韩王,将自家公主嫁了进去。
原本更迭几代,韩王家也削爵没落t成韩侯,空有个花架子,家里残疾的世子眼看没什么出息,就娶了阙家三娘子。
阚家也是败落的京中高门,女儿众多,年纪最长的一个进宫,一个嫁给了成国公萧家的小儿子,一个嫁给韩侯家残疾的世子。
不久阚家因涉嫌谋反被满门抄斩,进宫的那位本就不得宠,也受到牵连,生了个儿子被发配到冷宫郁郁终老。
萧家和韩侯家却没因此切割,仍旧一力扶持宫中的姨姐和外甥。
也是他们运气好,鲁王爆了冷门登基。
因为早年经历圣上不大信任外人,给生母请封,提拔自己的贴身太监王芜,给阚家谋反案平反,再就是依仗韩侯家和成国公家。
原本官员任命、选举、漕运、边务、清军等大政都由内阁决定,圣上大力抬举武官,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其中左都督由成国公担任,右都督由韩侯担任,将军权都交给两家。
有眼色的官员就提起韩侯家自立朝以来还是韩王时就忠心耿耿,皇帝龙心大悦,当场将韩侯提拔为韩王。
这份荣宠岂能是寻常人家能比?
眼看韩王老迈即将推让位给后代,加之身为皇帝姨妈的亲娘是世子妃,仰鹤白这个未来的世子之位稳稳妥妥。
一位司礼太监王芜,一位皇帝至亲仰鹤白,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好在这两人另有居所,顾介甫早就在苏州城择其中风景秀丽的园林宅子,顾一昭只需带着二姨娘等在事先看顾便是。
再加之他们二人的仆从早就提前过来,准备那些劳什子,要不然顾家一户操持这许多还真是亚历山大。
江南的宅邸都离不开水,这座宅邸也是如此,城中河水引来后绕宅一周,比顾府还要宽敞。
只不过不似顾宅院落松散,花园在住宅后面,住宅左右紧凑分为各三进的四合院,王世孙居东,王芜居西,两处中间有小门互通,院墙高竖,方便顾介甫做好安保工作。
院墙森严住宅紧凑、周围大树尽数砍伐保证了贵人们安全,而远处硕大的后花园又方便了贵人们闲逛,免得他们待久了无聊。
顾一昭在宅邸里布置后便再次感慨:官场学就是一门太监学。
二姨娘也很谨慎,她吩咐仆从们将硕大的水桶搬下来,里面装着特供的水源,以后每日都要特意去运送新鲜山泉水过来,再就是叫人在老宅子里熏上熏香,确保蚊虫都被赶跑,随后叫人搬来玉石雕琢的巨大水箱,充当储水器。
寻常百姓拿来雕刻簪子玉佩的玉石,此刻整块半人高用作水缸。
大姐唯恐王芜一行人从北方里受不了江南潮湿,索性叫仆从们每日都将铺好的被褥都放在太阳下晒半个时辰再送进去,每日里晒被褥时都要仆从在旁看着,以免混进去虫蛇。
顾一昭要更仔细些,叫人将艾草点燃四处熏点,更将庭院中水道抽干净水,命令仆从将水道里青苔水草清洗干净,再用流水冲一遍,确保水中无虫卵滋生。
王芜的侍从们已经部分提前到来,听她们布置得头头是道,便也面露赞赏,一起交接摆件杂物。
顾一昭与大姐交换个眼神:王芜侍从们都还算好相处,可见王芜应当也不是太过刁钻。
一行人布置了两天才将宅邸布置得当,顾介甫又特意过来看了一回确保处处精心,然而还是不放心,叫幕僚花大价钱打点了王芜侍从,询问过各处妥当才算勉强放心。
顾一昭:爹,你不高升谁高升?
有了这样的爹在外头扛着,顿觉在内宅也安心许多。
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太太只让二姨娘带着大娘子与她接手,让二娘子负责家里的宴请,横竖这件事有她本人盯着错不了。
不过好处是顾介甫看四处妥当后表演了女儿一回,还勉励两人:“等忙完这一阵子,爹叫忠义开库房,随你俩好好挑一回。”
因担心仆从们趁着主家不在偷懒,顾一昭就与大娘子每日都往返园林与顾宅监工,说是监工,倒也容易,就只要露个脸便是。
秋日清爽风清月朗。落叶慢慢飘落,金黄色树叶一地,踩上去咯吱作响。
姐妹俩很少出门,看什么都好奇,所以偷偷跑到花园里一处小楼里远眺,眼见视野里晒着的被褥旁仆人正在挥舞拂尘驱赶蚊虫,并没偷懒。
看着日头将落,元娘随手将窗拉回来,摇着手里小扇赶蚊呐:“两日后那边就要来人,咱们明天就不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