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51)

  “我看顾元娘虽知礼端沉却不懂变通,若是日后顾介甫日日催她逼你为岳父的通天路筹谋,她应当不会反抗,也不会来逼你,只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你害得她过得苦闷怎么办?”

  “谁说的?”仰鹤白耳尖子泛红,“我在你心里就那么废物?”

  萧辰呵了一声,没说话,意味尽在不言中。

  仰鹤白想反驳,但想起自己过往事迹,实在找不到什么可反驳的,只是哼了一声:“你瞧着吧,我也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定让叫你刮目相看!”

  萧辰就好笑:“你才多大就筹谋起了这个?”

  “怎么多大?”仰鹤白听到别人质疑他年纪顿时火了,“我十五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萧辰教导他,“胡人未灭何以家为。再说了,娘娘不是在给你看庆宁公主?”

  皇帝皇后虽然为两人表哥表嫂,但因阚家姐妹年纪差距导致皇帝比两人大二十多岁,所以在帝后眼里就如晚辈一般,总喜欢照拂他们。

  “我不喜欢她。”仰鹤白说得斩钉截铁,“她不好。”

  “庆宁哪里不好?她喜好打马球,比寻常宫中贵胄多一丝活人气。”萧辰胆子大,说起宫中事也百无忌讳,“你就算无意人家也不应当说人家不好,这不是君子所为。”

  “反正我不选驸马!”仰鹤白又急得跳起来,“选中了要去国子监读书,读完《诗》《书》读兵书,不听话祭酒还给圣上打报告,季末还要考核,一路要熬到三十岁才不用念书!这还没完,还要挑个礼部主事教导驸马做事①,惨过在帘子胡同②做相公堂子。”

  他嘴上混不吝惯了,圣上都未曾管束,因此萧辰便也不甚在意,由着他胡乱编排。

  看他一口气说完后才摇摇头:“算了,不去就不去,等江南事毕,护送完乡君我要去宁州一带千户所练兵,你也跟着见识一番。”

  这个年纪的少年说起战场比婚事更上心,仰鹤白不由得眼前一亮:“倭寇那里有动静?”

  本朝倭寇渐渐从海上转而上岸,时常以小股兵力骚扰广东、江苏、浙江一带,百姓们提起就恨得牙根痒痒,仰鹤白也不例外,顿时缠着萧辰,非要他说些细节出来。

  “嗯。”萧辰点头,“广东市舶司若要繁华就得屯兵防倭,我得去高州、信宜等地督建卫城,设置炮门,再练兵屯兵。”

  仰鹤白激动坏了,不过转眼又沮丧:“同样年纪,怎得你又在江南办事,又去千户所练兵,只有我如个废物……”

  萧辰拍拍他肩膀:“定国公家世代为战,我十二岁就被我爹送到战场上当小卒,为活命亲手杀了敌军若干,你想要这份荣耀?”

  仰鹤白想起杀人就打了个哆嗦,想起抗倭却又来了勇气,小声跟萧辰商量:“要不……我先去跟你亲兵练练手,先从习武做起?……”

  许是三娘子被训诫后自己也明白了事态,之后的日子也变得安静,并未再闹出像这次这么大的幺蛾子。

  秋虫聒噪,一声胜似一声,等秋虫熄声后园中大半叶子也落了,剩下还留在树梢的叶片也蔫不拉几,不似夏日精神。

  倒是园中几颗t柿子树叶子落尽后挂着金黄色柿子果,在一片肃杀风景里带来溶溶橙色暖意,太太就吩咐:“不收柿子便是,留着看景也好看。再者给过往山雀留着吃食,也算积德行善。”

  谁知没过两天刮起大风,吹得柿子掉落枝头,粉身碎骨的柿泥弄污了山路不说,还容易砸到过往路人。

  太太哭笑不得,只好吩咐顾一昭带人去将院里的柿子采摘下来。

  正摘着柿子呢,坠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过来:“五娘子,五娘子,贵宾们要动身走了。”

  冬月到达,贵客们也该准备动身前往更南。

  王芜留在江南这段时间已经寻好了秀女,下属们将秀女们带上船,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送往京师,两位公子则计划带着乡君继续南下,顾一昭隐约听顾介甫透露出来的口风,似乎这些日子外头有位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大人忽然下狱,也不知与这一行人有无干系。

  那位盐运使大人的家眷还曾来拜访过顾家,顾一昭记得他家女儿唇红齿白,喜欢喝杏仁茶,是个齐整的小娘子,也不知她今后又将飘零何处。

  姐妹们坐在一起叹息一回,不知说什么好。

  三娘子说“她素日里以嫡女自居,如今她爹身陷囹圄,也算是恶有恶报。”

  二娘子不同意:“家人作恶,她在内宅如何得知?”

  “那又如何?”三娘子跟二娘子抬杠,“她这些年跟着享受家中资财,吃的喝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她爹供给她的?”

  顾一昭平日里不喜欢三娘子,可这回却难得向着三娘子说话: “不管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就该是全家受过。”

  三娘子赢了嘴仗,得意昂起下巴看向二娘子。

  “好了好了,都是一家姐妹,何必吵架?”元娘子打圆场,“说起来后宅勤俭节约也是应当。咱们啊,都应当向六妹学,她平日里只有一件同色衣裳换洗,简朴得每位夫子都夸奖。”

  星宁淡淡一笑,不说话。

  三娘子也不说话。她知道缘故。

  自打大姨娘教育她俩吃穿都要花钱所以不得不去争宠后,六妹就不爱穿戴了,私下不做衣裳不打首饰,就算院子里姐妹按季节裁衣时她也常将份例让给自己,太太发话纠正几次,她才勉强试穿几回。

  姐妹们正闲话家常,外头就有人来禀告:“太太说,要在寒山寺摆宴给乡君送行,叫小娘子们去跟前拿个主意。”

  或许是之前的接待太过奢靡给乡君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当太太下帖子要给乡君践行时,乡君特意派了婢女来告诉太太打扰顾家太多她心中不宁,临行前践行在寒山寺吃一桌素宴便好。

  乡君执意简单,太太想起新近出事的盐运使,也不敢张扬,便就这么定了下来。

  私下里她跟五娘子诉说:“还好家里靠的是祖产,你爹又是个官迷,一心只求高位不求财,否则我这心里真是忐忑难宁。”

  又抱怨:“官场风波诡诈,我劝你爹干脆辞官算了,可他哪里肯?”

  顾一昭知道她是孕期焦虑,所以温言安慰她:“娘放宽心,外公宦海浮沉许多年,以他的眼光能赏识爹,就说明爹爹是个做官的料子,再说爹爹行端坐正,足以应付外面的风波。”

  崔氏神色微霁:“也是,我先前还抱怨他太过逢迎拍马王大人,现在倒觉得他是有见识。”,她父亲是帝师,所以也自诩几分读书人风骨,不大瞧得起太监,可这回运盐使事败才知天子近臣无冕之王代表了什么。

  私下里崔氏就对顾介甫更加体贴。

  顾介甫得意笑,惬意享受妻子给自己打扇,丝毫不在意如今已经是深秋:“说起来这事倒不是王公公的手笔,而是那位萧世子呢。”

  “他?”太太回忆起那位少年郎,“他才那么大点……”。她还以为两位小公子是顽劣跟着出来玩的,先前丈夫提起时也并未放在心上,却没想到那萧世子还真是做正事的。

  一想起看着满脸吊儿郎当还四处寻访姑苏侠客的贪玩少年居然背地里悄无声息做了这么大事,就忍不住觉得后背发凉。

  “所以才说后生可畏啊。”顾介甫心事重重躺回瓷枕,官员的谨慎让他不再说话,只在心里盘算:原本以为圣上抬举王公公,可如今这么大事也只让王公公匡扶,看来对王公公也并未那么信任,或者说……这位圣上天生多疑,谁都不信。

  即使给了王公公极大的权利却仍旧想分权,怪不得把大都督府都拆成了五军都督府,让军权都分成了五处。

  那么……圣上对文官们又有什么想法?

  难道他削弱武官、把控宦官,却能唯独容忍文官一家独大吗?

  不可能。

  顾介甫闭上眼睛,佯装睡觉,却在心里反复揣测起了圣意。

  到了践行这一天,一家人坐船到钟桥码头。

  小娘子们都很兴奋,平日里大家都被关在屋里,这还是第一次出门游玩,虽然要去应酬算不得轻松,但也都面露激动,时不时偷偷撩开船上窗帘看外头,就连一贯端庄的大姐也不拦着她们。

  顾一昭便小心欣赏外面:一派江南气象,时不时路过“佳造诸品各香老店”、“四季名花”、“香糟鸡鸭”的各色店铺,店门口也挂着相应的招牌,卖鞋的门口就挂一个半人高的鞋,卖锡器的就在门口高岸上放一堆锡造小人,穿上彩衣,惹得街坊小孩围成一圈。

  下船后又步行游览寒山寺景色。

  知府出行,又带着一干贵胄,寺里便当天关门半天,清空了闲杂人等,以免出现刺杀之事。

  因此小娘子们便也不用带帷帽,各个打量寺庙风景,但也都还算大大方方,并无偷瞥推搡等小家子气的行为。

  再加之可能都知道齐大非偶的道理,即使面对两位天之骄子也不卑不亢,目不斜视只跟在母亲身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