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就好_一把火烧云【完结】(18)

  三人回到市中心用了晚餐,艾瑞克却嫌还不够尽兴,嚷嚷着非要再去唱K。正巧姚荣斌打电话来,便顺道叫上了他和程云瑶一同前往。

  没想到姚荣斌和艾瑞克一见如故,两人聊得火热,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蓝熹在一旁看得好笑,忍不住打趣道:“艾瑞克,你该不会是因为觉得我们说话带点台湾腔,才这么一见如故的吧?”

  艾瑞克闻言哈哈大笑,顺势亲昵地揽住姚荣斌的肩膀:“被你看穿啦!我前任就是台中人,每次听他讲‘真的假的啦’我都觉得超亲切的。”

  他说着还惟妙惟肖地学了一句台湾腔,眼里的笑意带着几分怀念,“所以听到你们说话的语气,就忍不住想多聊几句。”

  蓝熹听着,给他点了一首他的最爱,伍佰《突然的自我》。

  前奏刚一响起,他就抓起麦克风,瞬间切换成略带沧桑的腔调,“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

  他一边唱,一边还不忘对着姚荣斌做出举杯邀饮的动作,程云瑶和蓝熹笑得东倒西歪。

  在一片喧闹笑声中,林和颂的目光静静落在蓝熹身上。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叠合,原来真的有一种魅力,能够跨越时间。

  他依然会为记忆中明媚鲜活的少女心动,也同样被如今更加从容明亮、认真生活、闪闪发光的她深深吸引。

  艾瑞克一曲嘶吼完毕,屏幕上的画面忽然一切,跳转出一首轻快又带着一丝怅惘的英文歌《Sunshine in the Rain》。

  众人尚在愣神之际,林和颂已神色自若地从艾瑞克手中接过了话筒。

  前奏的电子音粒清脆地跳跃起来,他并未看屏幕上的歌词,而是微微侧头,目光低垂。

  他的嗓音并非多么华丽或具有冲击力,而是低沉而稳定,带着一种温和的叙事感,每一个单词的吐字都清晰而从容,仿佛在平静地讲述一个关于距离与思念的故事。

  When I'm in Berlin you're off to London

  当我在柏林时你正起飞去伦敦

  When I'm in New York you're doing Rome

  当我在纽约时你正在罗马

  蓝熹原本带笑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屏幕上的歌词,那几行简单的英文猝不及防地撞入眼帘。

  All those crazy nights we spend together

  所有那些我们共同度过的疯狂的夜晚

  As voices on the phone

  就像电话里的声音一样飘渺虚幻了

  Wishing we could be more telepathic

  希望我们能更加心有灵犀

  Tired of the nights I sleep alone

  我厌倦了那些独眠的夜晚

  ……

  她的笑容微微凝在嘴角,包厢里依旧喧闹,艾瑞克正和姚荣斌笑着碰杯,程云瑶低头挑选着下一首歌。

  那些关于距离、思念和独自等待的词句,在林和颂那沉稳而清晰的嗓音里,忽然变得具象起来,悄无声息地渗入空气,缠绕上她的心尖。

  他唱得那样平静,甚至没有看向她,可她在这一刻,莫名听出了一种深藏的跨越了光阴的寂寥,那七年横亘的时光,那些错过的日夜。

  他从美国归来上海,而她即将离开上海返回鹭城……

  两段交错的轨迹,短暂重合后又将各奔东西。

  聚会散场,艾瑞克打车离去,姚荣斌和程云瑶也返回浦东的家。

  夜渐深,不知是谁先提议,最终,她与林和颂坐在了他家安静的阳台上。

  夏夜的微风拂过,远处城市的灯火温柔闪烁。

  他递来一杯冰镇过的酒,“东西都收拾好了?”

  “差不多了,”她抿了一口酒,清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到时候我弟来上海,陪我一起开车回去。”

  两人并肩靠在栏杆上,就着冰啤酒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从上海忽晴忽雨的天气,说到鹭城终年不变的海风;从工作里琐碎的烦恼,聊到学生时代那些早已褪色的趣事。

  他今晚的心情似乎格外放松,主动说起了在美国的经历。

  他说起那个编程天才印度室友,居然捣鼓出一个地铁逃票APP,但得意没几天就被警方找上门。

  又说,他还有两位极出色的校友,埋头数年研发出一种能与植物人患者进行基础沟通的芯片,硬是将初创公司做上了市,可以试着投入他们的股票。

  也说,疫情困守美国的那几年,虽未能回国,却阴差阳错申请到原本竞争极激烈的科研项目,顺利读完了博士,这才有机会回国任教。

  说到最后,他问她:“你呢?怎么想回去鹭城,不留在上海了?”

  蓝熹垂眸笑了笑,又抬起头迎上这温柔的晚风,“最现实的原因就是我现在的工作没有那么景气了,我好像也没有那么热爱建筑设计了。

  “还有就是……你也看到啦,我其实在上海,并没有过得很好。

  “我有很多同学和校友,本科毕业就出国读研,或者进了很好的外企、国企。到现在这个年纪,很多人都已经做到了不错的职位。而我呢?”

  她笑意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倦意,“名校毕业,还在日复一日地画图、改图,

  说实在的……有时候真的觉得挺麻木的。”

  《山月记》里有句话,‘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她想,她也是这样,不甘于现状,但又沉溺于现状。若注定要沉溺,她宁愿选择回到鹭城,至少那里有触手可及的温暖,有家人的陪伴,能够过上一种更从容、更舒心的生活。

  所幸,这些年她经营自媒体和画漫画积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就算回去鹭城也不用啃老,还可以找一份顺心的工作,日子可以随心所欲一些。

  夜风静静地流淌着,林和颂侧目看她,喉间滚出一声低低的轻笑。

  蓝熹挑眉,“笑什么?”

  “没什么,”他摇了摇头,眼底还残留着未散的笑意,难得调侃,“只是刚才有一瞬间,我以为你会说,你是被家里催得紧,要回去相亲结婚了。”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顺着他的话锋笑道:“当然也有这方面的一点原因啦。”

  “哦?那真是太可惜了。”

  作者有话说:

  ----------------------

  第15章

  学生时代的热恋,大多太过年轻,太过青涩,像一场仓促的烟火,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

  那时的心动纯粹又汹涌,却往往敌不过现实的洪流与成长的岔路,最终只留下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和一段被岁月温柔封存的回忆。

  如今,她依然会喜欢、会怀恋十七岁时那个勇敢又懵懂的自己,但她也会更爱27岁的自己,喜爱岁月赠送的这份馥郁的礼物。

  徐婷在群里发布了离婚证的照片,蓝熹也发布了一张和弟弟蓝浩在高速上开车的照片,宣布正式离开上海。

  这座城市,曾见证她褪去青涩、踉跄成长,一步步从懵懂走向成熟,也在人海与浪潮中,留下她跌跌撞撞却始终向前的身影。

  黑白双煞两只猫安静地偎在她身侧,一同注视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

  蓝浩退伍转业回了鹭城,他们一家四口终将团圆,回了鹭城的家。

  S大进入暑假,校园渐渐安静下来,但图书馆的工程却进度紧迫,林和颂同样忙碌,前往北京出差。

  蓝熹走的时候,将自己养了多年的仙人掌放在了他的门口,盆底压着一张素白卡片,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好好养。”

  车驶下高速时,天际已泛起了朦胧的灰白色。

  凌晨五点的鹭城笼罩在静谧的薄雾里,老蓝和妈妈早已守在了小区门口,身影在路灯下拉得长长的。

  老蓝盯着后备箱里那几只塞得满满的行李箱,喉头滚动了一下,良久才望着女儿感慨道:“好像……你去上海念大学,一读就是快十年,如今总算学成回家了。”

  蓝熹笑着上前挽住他的手臂,亲昵地晃了晃:“哎呀,你家姑娘终于回家啦!做了什么好吃的早餐呀?饿坏了。”

  蓝妈拎出黑白双煞的猫包,笑着催促:“什么都有,赶紧先把东西都拿上楼再说。”

  小区门口已有不少早餐店亮起了灯,蒸汽袅袅。老蓝拍了拍儿子蓝浩的肩,“去门口买几袋豆浆回来。”

  蓝浩当了这些年兵,身姿挺拔高大,站在晨光里格外显眼,只是常年的训练让他皮肤黝黑,笑起来时露出一口格外白的牙,应了声“好”。

  终于回了家,这套房子是2年前买的,半旧不新的小区,复式顶楼,离老蓝经营的店铺不远,日常照应起来也方便。

  不过之后蓝熹要进岛上班,估计就得依靠换乘地铁通勤了,鹭城的交通状况自然与上海无法相比,若是开车,十有八九要堵在进出岛的大桥上。

  相比之下,蓝浩就便利多了,他就职的消防大队就在隔壁街道,步行不过10分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甜宠文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