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忆君王_碧翠思思【完结】(134)

  “张玉令?那贱婢?别跟我提那贱婢!再让我看见她,我撕了她的贱嘴!我呸!我只恨不能把她那两张贱嘴皮子从长安撕到洛阳去!我周婈珠说到做到!”

  福蓉还想问她,她对长沙公主这脾气和怨恨是从哪来的,可她一时连插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

  周婈珠气得咬牙切齿,左一个“贱婢”右一个“该死”,左右开弓一般咒骂起来,比她读诵佛经还要顺心顺口,愣是让福蓉也呆住了。

  “后来呢?然后二姐姐说了什么?”

  媜珠问道。

  “后来琅琊公主说,她和长沙公主的积怨是有由来的。”

  当然,在周婈珠的视角讲述下,这肯定都是张玉令一个人的错。

  第89章

  张玉令是什么人?

  她是张道恭的祖父穆宗皇帝最小的女儿,也是穆宗皇帝继后所生的嫡公主。

  长沙公主两岁那年,她父亲穆宗便驾崩了。

  她的生母,年轻的继后出身望族,彼时虽膝下并无亲子,但是她却很快拉拢了后来的代宗皇帝,在穆宗病重之际,储位久悬不定,继后为代宗皇帝颇多美言,吹了无数的枕头风。

  代宗皇帝的即位,继后是出了大力气的。

  因此,在代宗一朝,他的幼妹长沙公主颇有宠耀,圣眷优渥。

  她是皇后所生的嫡公主,她有显赫的外祖一家,她还得到皇兄代宗的宠爱。

  反正不是自己的亲女儿,代宗对这个小妹妹也没有什么闲心管教,就是给足了金银赏赐,由着她自己想怎样便怎样,而代宗皇帝亲生的皇子公主们,又要管长沙公主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姑母”,把她当成长辈一样敬着,长沙公主的前半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所不能。

  直到后来,张道恭狠狠得罪了她。

  是代宗皇帝的至宁十七年,北地奚族来犯,边疆有乱。

  河间王张道恭向皇父上书,说与其重用武人平乱、滋长武人气焰,不如行和亲之策,将正值适婚妙龄的长沙公主嫁给奚族王子术里,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消解战乱,实在是上计。

  这话不知怎么传了出来,闹得整个洛阳人尽皆知,自然不可避免得罪了长沙公主,把心高气傲的长沙公主张玉令气得怒目切齿,恨意不绝。

  再后来,当河间王张道恭回到洛阳,周婈珠也顶替了自己三妹妹的婚约嫁来洛阳成为河间王侧妃后,长沙公主与河间王府的矛盾便彻底爆发了。

  张道恭是个男人,长沙公主虽则与他势不两立,但找麻烦也不容易当面找到他的头上去。

  正巧,撞到长沙公主刀口上的,就是从北地远嫁而来的河间王侧妃,周婈珠。

  治不了张道恭,她还治不了你周婈珠?

  彼时刚从北地嫁来洛阳的周婈珠,在洛阳城里无亲无故,根基浅薄,处处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结交宗亲女眷,唯恐哪里失仪就得罪了人,也是过了一段不容易的日子。

  长沙公主遂率先释放出了敌意,开始频频对着初来乍到的周婈珠发难,让周婈珠一开始措手不及,好几次当众下不来台。

  譬如说,身为长沙公主的“侄媳妇”,在河间王还没有成为皇帝时,河间王侧妃对皇室的姑母是要礼数周到地行礼问候的。

  每当宫中大小宫宴,周婈珠必须入宫应付时,张玉令就对着周婈珠百般刁难,挖苦嘲讽,的确很是尖酸刻薄。

  “我姑母俪阳公主当年可是宫中公主的典范,怎么却教出这样难登大雅之堂的孙女?瞧着不像是我姑母的孙女,呵,倒像是北地破落户人家的庶女!”

  再后来,哪怕是河间王被封为太子,周婈珠做了太子良娣,当她第一次亲自主持中秋宫宴时,张玉令也毫不客气地当众拆了她的台。

  “这鹅羹乃是发物!我皇兄最吃不得这些的,是哪个没良心的还把这些东西摆在宫宴上,是意欲弑君吗!”

  周良娣赶紧上前解释:“姑母,姑母息怒,这鹅羹是给德妃娘娘准备的,德妃娘娘喜食鹅肉。陛下跟前,妾命人摆的就是陛下平素所用的药膳。”

  张玉令当即横眉冷对:“荒唐!做事不力便应认错知改才是,竟然还把德妃娘娘拿出来为你挡罪,这是谁家教出来的规矩?就是你们北人的规矩?还是冀州侯府的规矩?”

  一众皇亲国戚、王妃公主们面前,周良娣委委屈屈地捏着鼻子认下了她的教训,被她像奴婢一样当众训斥。

  没过一会,张玉令又开始挑刺了:

  “这桂花是谁摆的?这般小家子气的模样,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家罢。”

  “今年的歌舞怎么这样上不得台面?靡靡之音,还不如教坊司里出来的。”

  “今年的螃蟹都没往年的肥,我说句玩笑话,兴许这螃蟹腿的几两肉也叫人克扣进自己的口袋了呢!”

  这样的林林总总,在张玉令和周婈珠的交锋之中,简直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张玉令有她的理由去恨张道恭,而周婈珠又为何不能去厌恶张玉令呢?

  在她怀揣着满心忐忑和期望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洛阳,在她战战兢兢地想要融入洛阳的皇室宗亲之中时,别人即便不喜欢她,也不至于给她使什么绊子,顶多是不搭理她也就算了。

  唯独张玉令,唯独是张玉令,让周婈珠生平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恶意,什么是无缘无故的恶意。

  初来洛阳的一两个月时间里,她一边在河间王府内伤心于张道恭对她的冷淡,失望张道恭心心念念只惦记着她妹妹周媜珠;另一面,出了这个河间王府,她还要忍受张玉令不间断地对她步步紧逼的发难。

  倘若不是她心气强些,换成一般没经过事的女孩儿,只怕早就郁郁寡欢、积成心病,一年半载地兴许就把自己给熬死了。

  周婈珠如何能对张玉令有好脸色?

  起先,连张道恭都有过一阵疑问,这长沙公主张玉令就算脾气不好、就算和他们河间王府过不去,那也不至于就这么死盯着周婈珠和她死磕下去吧?

  这两个女人斗的几乎是疯魔了。

  后来张道恭找到原因了。

  那是因为,

  ——周婈珠骨子里也不是个好惹的主。

  在冀州侯府近二十年来,周婈珠就算不是周鼎最宠爱者,可身为长女,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对她也是恭恭敬敬,不敢有半分逾矩。

  哪怕是嫡母所生的周媜珠,在她这个二姐姐面前也是客客气气的,姐妹们一处闲聊小坐时,什么糕点茶水,她不先张嘴吃一口,周媜珠那柔弱的蠢货绝不敢动手去取。

  她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闲气!

  于是乎,张玉令有一分不让着她,她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回敬两分回去。

  张玉令也是大为惊奇,呵,这洛阳城里从来只有我不给别人脸的,现在还有人敢对着我把脸子摆回来?

  于是她又拿三分的架势回头再去羞辱周婈珠,周婈珠当然绝不相让,在这基础上不停加码报复回去。

  本来张玉令对周婈珠或许还只是单纯地看不顺眼,想要泄气似的羞辱羞辱她,对她发发脾气也就算了。

  见周婈珠这副不肯退让、严阵以待的桀骜架势,张玉令的怒火越发被挑了起来,真真把她当做了眼中钉肉中刺。

  再到后来,两人几乎斗成了血海深仇的累世死敌一般,竟是奔着你死我活的架势去的。

  代宗皇帝驾崩前,立河间王为太子,又忧虑太子尚未娶妻,日后中宫无主,到底不是什么好事。

  因见太子良娣周氏出身世族,又乃俪阳公主之孙女,血统高贵,曾犹豫着令太子将周良娣扶正,封为太子妃,日后再当中宫国母,也能辅佐太子,为太子分忧解难。

  得知此事,张玉令又眼巴巴地凑上去对代宗皇帝挑拨起来:

  “皇兄,您说那周良娣的出身好,玉令不敢置喙。可若说此人有做太子妃的风范,那也实在贻笑大方了些。这言行举止,贤良淑德,风仪气度,我瞧连咱们洛阳城里七八品小官家中、那妾生的庶女还不如。

  这种人哪能做太子妃呢?就算是只看那容色,给太子做个侍妾也是抬举她了。看在俪阳姑母的份上,您叫她做了太子良娣,那也实在足够的了。”

  她洋洋洒洒地告了一堆周婈珠的黑状,代宗皇帝也迟疑了起来,说是再观望观望,看看周良娣到底有没有能做太子妃的资质。

  这一观望下来……等到代宗都死了,周婈珠也还未当上太子妃。

  不过,等到代宗一死,张道恭当了皇帝,周婈珠做了淑妃后,她们二人之间的战局一下就彻底翻盘了。

  以前周婈珠是河间王侧妃,是太子良娣,张玉令是皇帝的幼妹,是她的“姑母”,哪怕二人年龄相仿,她也要恭恭敬敬地对长辈低头。

  可当她做了淑妃后,哪怕张玉令还是什么长辈,在皇妃面前也要叩首行礼了。

  这就是皇权的力量。

  这下,就轮到周婈珠在张道恭面前大吹枕头风报复张玉令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白月光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