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真的懂他的想法,能同他想到一起去,跟他不谋而合。
“你说的连锁……”程隽安有些疑惑,姜溯霜一开始就说些他不懂的词,什么果酱,连锁……
“这个不重要!”姜溯霜摆摆手,“这个日后再说,你先说,要不要同我合作?”
程隽安轻咳一声,道:“其实……山后那一片田地连同一个庄子也在我的名下,只不过,一直没怎么管过。”
“什么?!”姜溯霜大为震惊!
她一直觉得他其实是个豪门少爷没错!没想到这么有钱!这家伙到底什么来头啊……
既然他自己管不了……
姜溯霜一拍桌子,双眼炯炯有神,“让我来!”
程隽安……程隽安看着她那双神采飞扬的眼睛,稀里糊涂点了点头。
他忽然想起大哥对他说的话:“隽安,你若不想做官,去经商也行!可你放着家产不管,去办什么书院?束脩还这么低,将来还怎么成家立业?”
他家世代清流,没什么铺子酒楼,但因着读书人多的缘故,家里天地庄子不少,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因此也没管过。每月的月例按时拿,多少却从不上心。
窗外墙角有只蛐蛐不停叫着,恍惚夏天快来了,距离他建立书院那天已经过了许久许久,第一批学子甚至还未参加科考……
青松书院的名字还有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不知道,他还要继续……这远远不够。
程隽安郑重站起身,脱去身上披着的外衣,郑重超姜溯霜行了一礼,“那便麻烦姑娘了,多谢姑娘帮我。”
霎时未关严的窗户被风吹开来,扶起姜溯霜耳边的碎发,她颔首,轻声而又郑重的应道:“好,交给我了!”
第9章 锅巴土豆
第二天天还没亮,青松书院的后厨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昏黄温暖的灯光下,映照着姜溯霜和王大娘忙碌的身影。竹溪则进进出出忙着擦洗炊具,把做好的野菜团子装车,土豆整筐搬上车,到了之后再削皮也来得及。
下山摆摊的炊具是梅娘回家借的,她丈夫从前在县城摆过摊子,后来改行做了木匠,原来的推车和炊具便闲置了。
姜溯霜跟梅娘说好了,借一天算二十文钱,梅娘本想推脱,姜溯霜硬是把钱塞进了她怀里,“这钱你一定要拿,回去也好给婆婆交代。”
梅娘的丈夫夜里便把推车送上来了,顺便还把儿子带上来给梅娘看看。
姜溯霜几人看了梅娘怀里的孩子便各自干活去了,没打扰一家三口。
没一会儿,梅娘抛来找她,从怀里数出五文钱还给她,眼角依稀还带着泪痕,脸上却带着笑意,“我们家那位说,东西放着不用也是浪费,十五文钱就行。”
这回姜溯霜没再坚持,爽快收下了。
到了山下集市,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开始摆摊,一旁的观音庙更是香火旺盛,人来人往,帮着她们驮东西的小黑被拴在树下,乖巧站着。
王大娘交了摊位费便着手切土豆块儿,此时正是清晨上香的时辰,许多人进完香都会顺便在门口买个早饭吃。
野菜团子不什么稀罕东西,大部分人家自己都能做了带上,因此姜溯霜稍微做了些改进。
这野菜团子简单的做法便是野菜剁碎加点儿鸡蛋拌匀,加盐,再上锅蒸熟,自己在家就能做。
但姜溯霜还在里面加了萝卜丁儿,胡萝卜和白萝卜都有,配着颜色更好看,吃起来口感更好。调味料也不只有盐,姜溯霜做了辣的和不辣的,又有油炸的没有炸过的,价钱也各有不同。
小摊上有两口大锅和一个平底锅,旁边摆着一盆姜溯霜的秘制调料,两小盆葱和香菜,一碗调好的辣椒粉和一碗辣椒酱。
起初摊子上并没有什么人来,直到姜溯霜烧起一锅油,下锅炸起了土豆才有人试探上前。
姜溯霜老早就注意到摊子对面有顶轿子停了好久,半晌才从轿子上下来一个小丫鬟,往摊子这边来,像是犹豫了许久。
那丫鬟穿着藕荷色绣荷花的衣裳,头上珠翠玉润可爱,瞧着就是京中大户人家的丫鬟。
这丫鬟的穿着打扮略有些眼熟,姜溯霜没想起来是哪家的,便作罢,许是那次她被母亲安排到“相亲会”上瞧见过。
那丫鬟走过来,看了看摊子上的吃食,指着一份刚出锅的土豆问道:“这是何物?”
“这是炸的土豆,外表酥脆,内里软绵,可以做成辣的和不辣的,小姐要哪种?”王大娘热心招呼,姜溯霜已为她讲过做法。
这边姜溯霜已经拌好了一小份递过来,“姑娘可以尝尝,不收银子。”
丫鬟伸手拿起竹签扎了块儿土豆,土豆表面微微焦黄,表面是些细碎的青葱和芫荽,红艳艳的辣椒粉点缀其间,看着就叫人口齿生津。
“姑娘小心烫。”姜溯霜悉心叮嘱。
丫鬟将还冒着热气的土豆块儿递到嘴边,轻轻吹了吹,才咬下一小口,好烫!但是又很香。酥脆的表皮下是绵软的土豆,青葱,芫荽,辣椒混合在一起,既不喧宾夺主,也能让原本单调土豆的味道变得更让人惊喜。
丫鬟小口吃完土豆,用帕子轻捻了下嘴角,“辣的和不辣的各来一份……两份吧。”
“大份还是小份?”姜溯霜拿出两个油纸包给她看。
“小份。”
她看了看一旁的野菜团子,这东西她们家小姐应该是瞧不上的,但这摊子上的吃食实在是与众不同,买两个尝尝好了,小姐若是不吃,也会赏给自己。
“这野菜团子也来两个吧。”
“姑娘要炸的还是蒸的?辣椒要不要?”
“还有炸的?”丫鬟来了兴趣,“那便要两个炸的,两个蒸的,一半放辣椒。”
姜溯霜利落炸了土豆和野菜团子,分别装了油纸包,撒了一半辣椒粉,“姑娘,四份土豆二十八文钱,两个蒸团子两文钱,炸团子两个八文,一共三十八文钱。”
不少路人见着摊子上的吃食有人买,也来张望。丫鬟走后,便有人上前来,他们刚刚都从姜溯霜嘴里得知了价钱,纷纷点起菜来。
“我要两个炸的菜团子,不要葱。”
“姑娘!要两个大份炸土豆,一个要辣一个不要辣。”
姜溯霜和王大娘忙的脚不沾地,竹溪在一旁算账收钱。
过了一会儿,那丫鬟又折身回来,“再要两个大份土豆,四个炸菜团子,都要辣的。”
说着她把钱扔进竹溪前面的箱子里,“不用找了。”
那丫鬟拿了新买的吃食回去,她们家夫人已经坐在轿子里吃完了两份土豆,正在啃菜团子。
“买回来吗?”瞧上去有些圆润的夫人脸颊鼓鼓,嘴巴里嚼菜团子,有些口齿不清。
丫鬟十分无奈的把新买来的吃食放在桌上,“买来了,夫人,大公子说了,让你少吃这些小摊儿上的吃食……”
“哼!程永安整天只知道去大理寺办事!哪里管得了我!”
对面的轿子还没走,姜溯霜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过了好一会儿,那轿子才走,起轿的时候姜溯霜正看到一个圆鼓鼓的侧脸,往嘴巴阿里送土豆。
真是个可爱的姑娘。
姜溯霜心情愉悦,有人喜欢吃她做的东西真是太好了!
不到一个上午,东西卖的七七八八,姜溯霜打算收摊,毕竟他们只是解一时之急,并不打算长久干这个。
她跟王大娘清点了银钱,买接下来一个月的米面都绰绰有余。
“卖吃食真是赚钱啊!”王大娘锤了锤腰,“但也够累。”
姜溯霜看了眼天色,“咱们买了米面就回去吧,清池和清墨估摸着已经等在山脚下了。”
虽说来了一趟观音庙,却没有进去看看,也没上香,临走前,王大娘还朝着主殿的方向作了个揖。
三人结伴去买了米面粮油,还买了肉和豆腐,平日里山上难得的,能稍微放的住的,七七八八都买了些。
小黑任劳任怨拉着车,车上驮着东西。
早上来的时候便是清池和清墨帮她们搬的东西,姜溯霜跟他们又约好了回去的时间在山下接应。
回到山上已经快到做下午饭的时间了,姜溯霜三人简单做了碗面条对付了一口,就开始跟梅娘和兰婶儿准备下午饭。
“早晨的时候,学子们还问怎么姜厨娘不在,我说你去山下买米面了,那些学子们才放心,生怕日后吃不到你做的饭。”
“早晨的凉拌黄瓜,明明是用姜姑娘交给我的法子做的,可学子们一尝便说这不是姜厨娘拌的,味道跟往常不一样。”
姜溯霜被说的有些脸红,“多练练就熟悉了,以后我再多教教你们。”
兰婶儿和梅娘主动拦下了晚饭的大部分活,让姜溯霜好好休息,只帮她们烧烧火。
姜溯霜灌了一大碗凉开水,清池好和清墨帮忙卸了货,走过来,一个推一个。
“有事儿?”姜溯霜端着空碗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