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松书院小厨娘_九节离【完结】(93)

  这庄子上的厨子做出来的羊肉汤锅是和姜溯霜自己做的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姜溯霜说不出来更喜欢哪一种,但如今面前这个便是最好的。

  “溯溯可还喜欢?”

  “喜欢!不过这厨子的手艺不似京城厨子的手艺。”

  程隽安又给她涮了几片肉,“溯溯说的没错,庄子上的厨子并不是京里人。”

  “他原本是舅舅军营里的百夫长,后来受了重伤,为了治病才来了京里,只是伤好后却再上不了战场。他从小在边关长大,父母还在的时候家中是开酒楼的。他因为带着伤,在京里找不到事做,回边关又徒觉悲伤,家中也无亲人,舅舅便让他在庄子上做厨子。”

  “其实家里许多庄子上都有这样的人……最近几年少了许多……幸而如今是太平盛世。”

  “有机会我也想到边关看看。”

  “好。”

  两人吃完羊肉涮锅,管事的撤了桌子,又给他们煮了解腻的茉莉清茶。清茶喝过两盏,姜溯霜在屋里也待不住了,拉着程隽安在庄子里散步。

  庄子上也种了不少梅,姜溯霜一路上都能嗅到梅香,不只是梅树,就连路边的灯都是梅花的形状。

  更不用说屋后那被砌成梅花形状的汤泉……

  池边点了两盏昏黄的灯,屏风上绣着白鹤和腊梅,热腾腾的雾气绕着遮挡的薄纱蜿蜒而上,池中人声轻悄。

  “溯溯可要同我一起泡汤?”

  岸上的人还未答话,便被揽着腰肢拉进池中,水波荡漾。

  第82章 考试

  二月初三, 青松书院所属的青松县公布了县试时间,程隽安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不停蹄的开始做最后准备。

  开考前书院会给参加考试的学子们放五天假, 方便学子们准备考试要携带的考篮等物品。

  放假前,各个课室的夫子将自己课室准备今年下场考试的学子们都召集起来,开了小会,讲了一些考场的注意事项,以及告诫各位学子,在考场上一定要戒躁戒躁,不慌不忙, 用心答题。

  此次打算下场的学子一共三十五人, 基本都是书院刚开时就入学到学子。

  要知道, 这是青松书院的学子第一次参加考试。所以不仅仅是参加考试的这三十五名学子,整个书院从夫子到学生, 都是箭在弦上的状态, 甚至连姜溯霜所在的后厨, 都变得紧张起来。

  考试前, 姜溯霜带着后厨的厨娘们变着法子给学子们准备了清淡又营养的餐食。

  早饭一般是豆浆,各种南瓜粥青菜粥, 小米粥等等。姜溯霜其实也尝试过给学子们搭配牛奶或是羊奶,只是大多数学子喝不惯,甚至还有喝完以后会腹泻的, 只好把牛奶和羊奶挪出了书院后厨的菜谱。

  这段时间书院的鸡蛋用量也大大提升,怕学子们吃厌烦了煮蛋煎蛋茶叶蛋,便又做了蒸蛋, 鸡蛋饼,鸡蛋糕等等。

  午饭便是要做到荤素搭配但是不油腻。现在后厨食材丰盛, 随便拿起两样在姜溯霜手里就能变成美味。

  红烧肉红烧鸡块还能做几顿,只是那放了不少辣椒的辣子鸡和水煮鱼之类的这段时间却是不能再给学子们吃了,省得到时肠胃不适,耽误了科考。

  夜宵也只做些清汤小馄饨,清汤面,米粉米线之类的。清汤看起来清淡,却是姜溯霜事先熬好的鸡汤或是排骨汤,滋味更上一层楼。

  纵然是清淡的饮食,姜溯霜做的味道好,花样多,有的学子倒是吃的比以往还多些。

  放假前一天,姜溯霜给打算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加了餐——每人一根火腿肠加两颗煎蛋。

  她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前外婆都会让给她煎一根火腿肠,两颗煎蛋,撒几粒盐和葱花,倒几滴酱油。在她长大之后,周围这样的“传统”几乎已经消失。

  她珍惜与外婆之间这样特殊的回忆,也想把这样美好的回忆继续传递下去,哪怕是在不在同一个时空的大晏。

  “姜管事,怎么就他们有,我们没有啊?”有跟她比较熟悉,性子有点顽皮的学子笑闹道。

  姜溯霜用铲柄轻敲了一下他的头,“等你上考场前我也给你弄一个。”

  姜溯霜所在的大晏只有腊肠,是没有火腿肠这种东西的。她想了好多办法,将猪肉打成极细的肉泥,去专门做腊肠的地方买了肠衣,回来才做成了口感和外观很像火腿肠的东西。

  “姜管事,这……火腿肠和煎蛋有什么寓意?”有参加考试的学子问。

  “就是……让你们多考高分的意思!”

  “高分?”

  “就是有个好成绩!此次科举都能榜上有名!”

  “那便多谢姜管事吉言了!”学子们虽然还是不太明白这与他们考试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姜溯霜愿意这样祝福他们,他们听在耳朵里也很舒心,纷纷同她道谢。

  ——

  青松村人口不多,因为所在的青松镇靠近京城,多是富裕的百姓,家家户户不说都盖着青砖大瓦房,结结实实的几大间土房却都是有的,唯有靠近村口的一家,只有一间小小的破败土房,院子的土墙不甚平整,从里面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来。

  “时儿……这是娘做的烤饼,都带上。考篮再打开看一遍,看看有没有少带东西。”王家母亲说着,又从屋里拿出来一双崭新的棉鞋,“这是你王大娘昨天专门来送的,她看你在屋里读书,就没让我叫你。考完了试回书院,记得要专门去谢谢你王大娘……还有你们书院那几位贵人。”

  王时听话的换上新棉鞋,鞋底厚实,鞋面是新棉花做的,穿上之后坐在简陋的考棚里面也不会受冻了。

  “儿啊,好好考。”王家母亲伸手拍了拍自家儿子的肩膀,“多亏了你们书院,娘还能攒几文钱供你考试。现在日子好多了,再过几年娘便能把屋子重新修一修,再给你娶个媳妇儿。”

  “娘……”王时想说娶不娶亲眼下都不是最要紧的,但他向来沉默寡言,只好一句一句耐心的听母亲的叮嘱。

  王时收拾好考篮,“娘,你回屋吧,外头冷。”

  “好,娘知道。”王家母亲嘴上答应着,脚下步子却不停,跟着他往门外走。

  二人在门前站定,外头也有几户人家都亮了灯的,都是家里有学生今日考试。

  “娘,那我走了。”

  “嗯,去吧。”

  王时想催他娘进屋,却也知道如果自己不离开她的视线她是不会走的,便揣着考篮快步往村外走。

  站在家门口的王家母亲一直站到看不到王时的身影,才回了屋,又将方才点的灯吹掉了。儿子不在家里,还是少用些灯,省钱。

  村里人家是再富裕也舍不得到县里去住一夜的,幸而青松村距离县城不远,脚程快些不过一个半时辰,因此学子们都是半夜就出发,天亮时刚好到城门口,休整一番便能去考试了。

  离开村子不久,王时加快了脚程,他想快些到城里,免得误了时辰。

  路上行人稀少,有一辆马车从后面赶上来,王时没多在意,往旁边让了让,继续埋头赶路。

  “王时?”

  马车在他身边停下,跳下来一个眼熟的学子,走了两步到他身边就要来拉他,“快上车,你一个人走路还得走多久!”

  这位同窗跟王时是走的比较近的几位学子之一,家中在村里算是比较有钱的人家,为人热心,有空便喜欢找王时讨论问题。

  王时下意识拒绝,“不了,我……”

  “快走吧,别耽误了时间!我爹娘特地给我租了马车,说是感谢你平日里经常教我学问,让我去考试的时候顺便载你一程,不曾想我到你家时你娘说你已经走了,便叫车夫赶快些来追你,好在被我追到了!”

  王时已被那身材高大的学子拉到了马车边,“王兄上车吧,若不是托了你的福,我还不一定能坐马车去考试呢!”

  他推脱不过,被那学子拉上了马车。

  车帘掀开,里面竟还堆了几堆书。

  那学子挠挠头,不好意思道:“临阵磨枪嘛……哈哈哈哈。”

  王时道了谢安心坐在一边,怕那名学子尴尬,闭目养神,顺便想想回家前夫子讲的一些注意事项。

  那学子见王时没有跟他说话的意思,便低头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那门课的书来,打算翻上一翻。

  ——

  学子们起早赶考,青松山上,程隽安也已经起身。天还没有完全亮,他端了热茶站在院中看着远方墨蓝色的天空出神。

  想自己当年科考前,没有什么同窗,也没什么人作伴,除了独自去李府一个人跟老师学习便是被父亲下令安心待在书房中看书。

  有时他心里烦闷,也会生出几分叛逆来,想丢下书,去外头跑马,射箭,找三两知心好友去吃酒。

  参加会试那一年,他甚少有机会出门跟好友相聚,连赵川隐这位最好的友人都跟他没见到几面。幸而自己的几个知心好友,都知道他家中父亲管教严格,能理解他不能与之常常相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美食文 轻松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