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观察着所有人的表情,“在我看来,在场的每个人,都是嫌疑人。”
44
第44章
◎第一轮嫌疑人的排除◎
“秦老师,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我刚才听你的分析,感觉挺有道理的,知道得最多的就是很可疑!但你为什么不针对最大嫌疑人李彬进行深入调查,反过来怀疑每个人?”
有人忍不住问。
找到嫌疑人然后进行深挖,这才是正经推理吧?
可秦闻的做法,就像往前走了一步,又主动后退了无数步,回到了案件的起点。
“因为概念化的分析似是而非,它就像一个套路,往谁身上搬都行得通。这种分析法得出的最大嫌疑人不是真的嫌疑人,嵌套进客观事实中就会发现,很多细节对不上。”
秦闻举了个例子。
他之前说:这可能是李彬控制住关鹏后,用他的手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但从时间线和尸体状态来讲,这个推论都有很多疑点。
其一:采风团众人收到群发短信的时间在九点半左右。这个时间点,商业街有店员看到过关鹏。那时候他一个人坐在一家奶茶店里玩手机(这是大家出去找人之后得出的时间线)。
这时候与李彬互发消息的应该是关鹏本人吧?那自导自演就不成立了。
其二:尸体上没有束缚伤,李彬是怎么控制的?
……
关于案情的进度,秦闻并不是往前走了一步后退回原点,他一直都在原点,且蓄势待发。
听到秦闻主动为自己洗清嫌疑,李彬的表情先是恍然:对哦,这种分析是有问题的!
随后变成了茫然无措:如果秦闻真的是他想象中的杀人狂魔,为什么还要帮自己脱罪?可不是秦闻,又该是谁?
秦闻瞥了李彬一眼,继续扫视全场,他希望用【尸体状态】和【时间线】这些关键词勾起某些人的表情变化。
在场众人神色各异,但很遗憾,秦闻没有看出明显异样。
好吧,想用这种方法将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诈出来,还是有些天真了。
秦闻收回视线,决定按照流程来:他需要对时间线进行重新梳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询。
原本滞留在各楼层的客人,在值守在各个楼梯口的酒店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被有序疏散到了大堂中。
这回,没有人再质疑秦闻的调查主导权,包括李彬。
秦闻也拿到了酒店工作人员及住客的名单。除了他们采风团外,滞留酒店的住客只有十八人。
当然,也有普通住客提出了疑问,“这件事跟我们这些普通住客没有关系吧?你们说的那什么【群发短信】,我们没有收到。问题应该出在你们采风团和酒店工作人员内部。”
其他住客接连点头:对!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只是局外人,不想当嫌疑人!
秦闻平静道:“【群发消息】和【关鹏被害】虽然有关联,但这是两个事件。”
如果不知道群发消息是关鹏发的,那拥有群发联系方式的酒店工作人员和采风团成员确实是秦闻的第一怀疑目标。因为这很容易让人将两件事并为一件事,认为只有一个凶手。
所以秦闻也说:李彬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
在他的说辞没有明显漏洞的情况下,先认定关鹏群发消息为真,也就是说,凶手无需满足【拥有群发联系方式】的条件。那么,普通住客的嫌疑与采风团成员、酒店工作人员就一样了。
好吧,这下普通住客也没法儿反驳了,只能不安地在大堂内踱步,目光在一张张陌生的脸上游弋,仿佛在寻找可疑人员。
安抚情绪就不在秦闻的工作范围之内了。
将酒店内全员都与名单一一对上之后,他开始忙碌地收集各种信息。
首先是所有酒店工作人员。
“今天除了住客和同事外,你们有看到其他生面孔吗?或者,熟面孔也行。”商业街有些店铺会提供外送服务,有可能出现在酒店里。
“没有。我们酒店对访客管理一向严格。真有陌生人,我们肯定会认出来并做好登记的。”
像前台之类的岗位,基本上要做到客人的脸与房号对应起来,这是在高星酒店工作的必备修养。
“今天没有其他人入住,如果有生面孔的话,我们的印象会比较深刻。但一个都没有。”
“熟面孔也没有。这种天气,商业街的那些店铺也几乎不会提供外送服务。”
酒店工作人员七嘴八舌地说着。
这是个好消息。
然后,秦闻单独将那个目击了现场并下楼报信的工作人员拎了出来。
“可以说说你发现尸体时的情况么?比如,你是怎么发现现场的?我记得我的门口挂着无需打扫、不要打扰的牌子。”
“你们采风团的人回来后,有的回去换衣服了。我在想你们需不需要额外的毛毯、毛巾,就去四楼五楼转了一圈——你们就住那两层楼。”
“五楼没有其他客人在。只有501房门虚掩着,然后我就闻到了一股诡异的味道。”
像是回想起了那股味道,工作人员一副想吐出来的样子,但他还是继续说了下去。
他过去敲了两下门,没有人回应,但他也将虚掩的门推开了一些,已经足够让他看到里面染血的地毯。
他惊慌地将门完全推开(就是秦闻等人去现场时看到的状态),终于看清了里面的惨状。
当时的四楼五楼除了他没有其他工作人员,所以他就一路狂奔下来了。
秦闻继续问:“我想了解一下你的具体工作模式。”
“呃,这个该怎么回答?有没有更具体一点的问题。”
“那你就先回忆一下今天的工作日程。”
……
问询过程消耗了秦闻大量的时间精力。
以前这些流程都有充足的警力配合,用不着他做这类笔录工作,如今却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可想而知会有多麻烦。
秦闻整理着已知线索:
从各个酒店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来看,酒店对外部访客的管理比较严格,但在电力瘫痪、监控失效后,内部管理就比较混乱了。
只要能进入酒店内部,谁都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五楼,每个楼层没有固定值守人员。期间凶手有多个机会拿走工作人员的房卡,刷开501的门禁。
不过部分人的嫌疑仍可以排除。
从创口和出血量以及尸体状态来看,501房间就是第一现场。
秦闻是一点二十分下楼跟大家一起去找人的,工作人员发现尸体的时间大约在两点零五分左右。即,关鹏的命案就发生于这个时间段。
酒店工作人员中,不在客房区域(如餐饮部、游戏室)工作且在时间段内从未离岗的人员可排除嫌疑;
采风团成员中,出去找人后,就留在大厅里没离开过的可排除嫌疑;
普通住客中,在该时间段内有第三方见证从未进入客房区域的人员可排除嫌疑。
酒店工作人员中剩下的嫌疑人有八人。
采风团成员中剩下的嫌疑人有四人(其中三人住四楼,一人住五楼)。
普通住客中剩下的嫌疑人有十五人(四人住在六楼,三人住在四楼,八人住在三楼,无人住在五楼)。
这个排除嫌疑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
这场凶案不管怎么看都更像是采风团的“内部事务”,怎么采风团中的嫌疑人反而变成了最少的!
没办法,酒店工作人员大多岗位固定,突然消失在岗位上,你记不住,你的同事会帮你记住,排查起来很方便;
采风团众人的行动路线也比较明确;
可普通住客消失一段时间,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反过来说,很难有人坚定地帮他们排除嫌疑。
这也是秦闻坚决将所有人列为嫌疑人重新做排查的原因:被忽略的嫌疑人,比凶残的嫌疑人更可怕。
45
第45章 (捉虫)
◎死者关鹏的【消息来源】◎
对于排查结果,自然有人不服,“这样的结果真的客观吗?我看某人就是把自己摘出去,把无辜的人当成嫌疑人对待!”
这话立刻引来了其余十多人的赞同,“就是啊!我来这里不是找气受的!酒店经理呢?赶紧出来说句话!”
“……”
秦闻脑壳疼,来了,又来了,这种他不擅长应付的菜市场般的场面,“嫌疑人的多少不代表嫌疑的大小。”
但这种纯理性的发言很难安抚住惊慌的住客。
酒店工作人员不得不用对讲机联系正在五楼的经理。
经理同样被对面嗡嗡的声音吵得头疼。他忽然发现跟尸体待在一起的好处了,起码够安静。
施亿闲得慌,果断凑到对讲机前出主意。
“各位,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重点不是嫌疑人身份,重点是,秦闻可以当侦探,你们也可以当!他既没有隐瞒梳理出来的情报,也没阻止你们彼此交流信息、交换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