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关医女发家记_时见微【完结】(22)

  杜槿正给商陆处理背后擦伤,闻声道:“不急,等下回山洞看看。不仅是草药,咱们的吃食、药箱都在洞里,还有避瘴秘药,尽量得拿回来。”

  众人踩着泥浆返回山洞,周围满地狼藉,折木断枝倒伏,一块巨石将洞口堵得严严实实。

  “幸好我们及时离开,不然就被困在洞里了。”众人纷纷感慨,“多亏有杜大夫和商郎君。”

  杜槿含笑道:“这块石头倒是懂事,正巧堵在洞口,说不准洞里物事都完好。”

  “且慢!当心岩层二次坍塌。”商陆拦住要上前推石的村民,小心查看周围地面,确认没有危险后才点头让众人过来。

  “一、二、三,推!”青壮们的吆喝声中,巨岩纹丝不动。杜槿沉吟片刻,指尖抚过巨岩青苔:“是片麻岩,火烧水淬可破。”

  “片麻岩?”商陆仔细辨认巨石纹路,手指蘸着泥水画出痕迹:“沿此线灼烧试试。”

  众人正待生火,阿荆突然抽出腰间竹筒:“用这个!”叶笛声中,倒出的赤红蚁群顺着巨石痕迹爬行,分泌的蚁酸慢慢将岩石腐蚀出网状纹路。

  杜槿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可以再混合些乌柏汁。”方才她在西坡看到一株乌柏,捣烂成汁后腐蚀性极强,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待巨岩表面出现明显腐蚀痕迹,商陆

  将烧红的箭矢射向裂缝,蛛网纹从巨岩表面蔓延开来。众人捡起石块猛地砸向裂纹,冷热交击的炸响中,巨石轰然碎裂。

  莫大岭捡起碎石端详:“这怪石裂开后都是一片片的,用来盖房倒是不错。”杜槿点头:“片麻岩虽然易裂,但裂开后十分坚固,重量也轻,确实可以建房。”

  商陆思索:“回头运一些到青杏谷去,用石灰和糯米浆试试。”

  众人推开碎石,只见洞内药篓完好,最珍贵的七叶莲都堆在干燥处毫发无损,连杜槿晾晒的忍冬藤都整齐如初。其余铺盖、吃食、药箱等略有脏污,但擦洗一番都能用,真是万幸。

  杜槿拿回药箱便开始给众人处理伤处,清洗包扎后敷上止血药,又分发解毒药丸。其余人七手八脚将洞内收拾干净,重新燃起篝火。

  阿荆则借此机会,顺理成章跟进了山洞。在赵风提醒下,阿荆为先前偷盗之事道了歉,何粟摆手:“不过是些吃食,算不得什么。这次被你救了性命,该是我们感谢你才是。”

  杜槿细想,真要计较起来,这山洞也是冬青与阿荆的住所,青山村众人算是鸠占鹊巢。如今冬青不知去了哪里,阿荆也大大咧咧混不在意,但她还是将这份情谊记在了心里。

  又在山里修整两日,商陆重新探明路线,一行人辗转回到村中。

  最先见到采药队伍归来的是李阿奶,看到几乎人人带伤,满身狼狈,迎上来连连惊呼。闻声赶来的村人将采药众人迎到祠堂大院中,如今已充作晒药场,帮着卸下药篓。李蔓娘带着茶水吃食来寻找李铁,何家老太看到儿子断了腿哭得停不下来,赵方平、兰婶也慌慌张张跑来,见赵风安然无恙后喜极而泣。

  祠堂檐角的铜铃被山风吹响时,晒药场已挤满了人。青山村各家各户都汇聚到祠堂,迎接满载而归的家人。

  “豁!这么多草药!”“何二,你这腿是这么回事?”阿松,你怎么浑身又青又紫!是摔哪儿了?”

  杜槿也被一群人团团围着,“杜大夫,那瘴气真的没事吗!”“杜大夫,这些草药有好几车吧!能卖多少钱?”“槿娘,你们伤得严重吗?”

  村民们又哭又笑,祠堂里一时间喧闹不已。

  待人群逐渐安静,拄着乌木拐的莫里正才高声道:“行了行了!都让开吧,听杜大夫说。”

  杜槿眉目柔和,又自有一股子沉静清丽的气质,满院村民都安静下来,视线汇聚到这年轻女娘身上。

  “这次我们顺利到达了青杏谷,只是返程路上遇到了天灾。”杜槿将山中见闻娓娓道来,如何寻路、如何采药、如何在泥石流中逃出生天。

  众人时而屏息时而惊呼,听到关键处更是倒吸一口冷气。兰婶紧紧抱着赵风,赵林林抿着嘴流泪,都后怕不已。

  “是阿姐先发现了泥流,救了大家的性命哩!”阿荆正被好奇的孩童们围着,悄悄插嘴道。腕间银铃随叮当作响,少年故意将火蚁绕在指尖,吓得小童们尖叫着往后躲,又被他拿甘草糖勾了回来。

  祠堂内,莫里正颤巍巍捧起一株红花灵芝,用红绸包裹着,携众人三拜三叩,在村中族老的注视下祭拜先祖。

  “这次幸得杜大夫指点,族人搏命带回羁縻山的珍贵草药,今年村中生计就仰仗这些收获了。”一耄耋老者哑声道,引得众人再次望向杜槿。

  “中药炮制手艺,水制三法,火制四法,水火共制法二。”面对祠堂外的众村民,杜槿指尖轻点石案,“明日辰时,愿学者携竹匾来此。”

  第21章 制药技术哪家强

  晨雾未散,村口祠堂外晒药场已架起八口陶瓮。

  杜槿将手边草药分作四堆,转头对窃窃私语的妇孺们道:“今日咱们先学这四味火制之法,煅煨炙炒,各有千秋。”

  “以炒为例,可以炒黄、炒焦、炒炭,也可加如土、麸、米等辅料同炒。而炙法又分为蜜炙、酒炙、醋炙、盐炙等,适用于不同药材。”

  李蔓娘咋舌:“可比炒野菜讲究多了。”赵林林不解:“直接洗净晒干不成吗?为何还要弄这么多法子。”

  杜槿温声解释:“炮制目的或是生毒熟减,或是提高药性,有的炮制手艺甚至能使药材脱胎换骨,改变原本归经。”她轻点木案上的陶罐碗碟,“如酒炙可引药上行、活血散寒,醋炙专入肝经,盐炙则可达下焦、增补肾经,功效各不相同。”

  “千锤百炼,方可成药。”

  众人虽听不懂药理,但也明白这炮制手艺的重要性,都收起那玩笑心思肃然倾听。

  杜槿仔细介绍这次收获的各类草药,又一一示范药刀、药碾、杵臼、药锅等炮制工具的用法。待妇孺们熟识上手,她又取了一撮荆芥穗置于药锅内,开始文火微炒。

  赵林林先前已跟着杜槿识了不少药理,便自告奋勇接过药铲。杜槿紧盯药锅:“药香发涩了,或许日后换松枝更好。”旁边立刻有人记下。

  众人纷纷上手尝试,学得极认真。唯有李阿奶一时贪快,将荆芥炒得焦黑,得了蔓娘不少埋怨。杜槿洒了些清水上去,笑道:“无妨,等会儿取出晾干吧,这荆芥炭可是味止血良药,也不算浪费。”

  一番观察下来,最细心巧手的还是那寡妇姜氏,做事不急不忙,细致入微,收拾出的药材干净齐整,得了杜槿不少夸赞。她寡居多年,独自抚养孩子,少与外人打交道。这次为了补贴家用出来做活儿,还得了认可,心中喜不自胜。

  不到半月,青山村众人已学会了基础的药材炮制手艺。其中赵林林和姜氏最为出色,一人专攻火制,一人负责水制,清洗剪切、蒸煮浸泡,日日都顶着日头在晒药场中忙碌。

  残阳将祠堂的青石板镀成金红,陶瓮和药锅升起的青白烟雾蒸腾而上,院中热浪滚滚,弥漫着苍术和艾草的清苦药香。

  十来个妇人戴着粗布手套,头包布巾,将赤芍、丹参等草药清洗分拣后放入陶瓮。孩童们穿梭于药架间,吃着山楂果和甘草糖打闹,又被烧火的老人笑着拍打。村中青壮赤着膀子扛起三摞竹匾,蒸透的药片在匾间簌簌滑动,泛着琥珀色的光。

  送柴火的队伍推着独轮车从后山绵延而至,新劈的松枝还沁着脂香,车辙在晒场压出两道赭色溪流。

  祠堂西屋如今已充作药房,大大小小的木柜抽屉贴着黄麻笺,药匾、药篓在一排排木架上码放整齐,炮制好的药材按四气五味归位,看起来赏心悦目。

  杜槿正在药房中仔细查验药材成色,又默默计算柴薪损耗,思索合适的卖价。屋外传来赵林林的呼唤:“阿槿姐姐,莫里正来了。”

  莫里正面色愁苦进屋:“杜大夫,这药材何时能卖?村中有十几户人家交不上粮税,今日县中户房的官爷们又来催了。”杜槿掀开竹帘:“交税时限可否宽限?如今已制出不少药材,只是去黎州贩卖少说也要半月。”

  莫里正点头:“在中秋前缴上就成,否则会罚三个月苦役。”杜槿扬眉:“无妨,来得及。”辛苦数月,如今也该到收获的时候了。

  十日后,黎州城。

  时隔半年再入黎州,城中各处坊市屋舍依然繁华如锦绣,杜槿的心情却与之前截然不同。

  前一次风尘仆仆、前路未卜,忧虑不安萦绕心头,今日则携着数车珍贵药材,野心勃勃,只望做笔大生意。

  这次村里走商的队伍也是十余人,在山中受伤的何粟等人没来,赵方平、姚康、孟北几人则成了队伍的主力。不同于最远只去过青阳县的其他村民,赵方平他们由南至北行了千里路,见识丰富,胆子也大,一路走来颇得村民佩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天作之合 种田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