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店都还算轻松的,这要搁以前我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候,她不得跟着一起杀鸭子、拔鸭毛、洗海带、煮卤水?”
“她自己家也是做生意的,我就搞不懂为什么这样小家子气!”
说到激动处忽然莫名其妙来了句:“跟你没法比!”
明香:“……”
明香见后头桂枝挺着肚子,哭得脸红红的,颠颠地跑过来,不禁想起这人平时温柔贤惠好相处的样子。
于是就好意地提醒了一下:“你家桂枝也没错,小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
赵老三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
“你当我三岁小孩子啊?”
“我会连这个都不知道?”
“你放心,我有的是法子。”
“那些小崽子想偷我的秘方,他们做梦呢!”
明香点了点头。
被明香这么一截,桂枝也就跟上来了。
如明香认为的,赵老三本性还是好的。
虽然在气头上,但在自己媳妇儿那张涕泪纵横的脸和突出来的小腹上扫了一眼,神色便也流露出一丝温情。
他用手给人家把眼泪给揩了,又往怀里搂了搂。
语气虽然不软,却也不是刚才那么硬了。
“好了,别哭了,我再买套房子,咱们跟他们隔开来单独住。”
“不过,到时候你可别又嫌没人帮你干家务活。”
“我你肯定是指望不上的,我这几家店都要去巡视呢。”
陆桂枝抽泣了一声,说:“我会做。”
赵老三“嗯”了一声,看了明香一眼,带着人回去了。
明香看了一出鹣鲽情深情深的好戏,不禁有些动容,又想起自家那越长越霸气的小曾同志来。
转眼到了1985年,星洲厂的罐头厂强大的资金支持下改造完成,成了明香的甜品加工厂。
与此同时,借着新颁布的政策的东风,明香的“明香甜艺”公司正式成立了。
公司一成立,几个重点城市立马就开花小样算被写着“明香甜艺”招牌的甜品店给强势入驻。
包括数千公里之外的——
京市。
第88章
但其实京市并不是明香主攻的城市。
她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广省的几个大城市。
比如深市和广市。
除了是对海滨城市的个人喜爱之外, 也是做了多方面考虑。
最重要的是,明香知道哪些城市是风口。
正如她预料的一样,这几年因为政策、地理位置等等原因, 这几个城市乘上了国家改革的东风, 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城市的发展带给她的店铺源源不断的客流和财富。
而且这些海滨城市离星洲岛的工厂也很近,能够很快得到供应。
于是她的商业版图是这样的。
从星洲岛她的甜品加工厂开始, 数条线辐射到周边的海滨城市。
又另有一两条长长的线辐射到京市、上市这种国内心脏级别的大城市。
牛奶、羊奶、蔗糖、鸡蛋之类的原料直接从和国内靠谱的养殖户达成协议,以她的要求专门供货。
最初级的原材料在甜品加工厂加工成二级材料, 包括蛋糕饼、果酱、果汁、奶油、奶酪、饼干、糖果等等。
当然,也会按照顾客的要求从海上进口国外的材料。
这些材料无一例外的都会被严格把关,以保证质量。
然后用强大的输送网输送到各个城市的分店里, 由她的店员们进行精心组装和加工,再把成品包装好销售出去。
她的员工里,心腹是李红云、陆继红这样的多年老友。
李红云已经把婚离了, 人也脱胎换骨,变成了干练利落的模样。
还抽空在夜大读经济管理学,把总店的事务继续打理得井井有条。
陆继红被明香派去组建团队管理下沉市场去了。
几年前, 明香另辟蹊径直接把高端顾客给牢牢掌握在手心。
而那时候,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是些小商小贩,最典型的就是在街上摆摊卖彩线和头绳的, 还有就是骑着自行车, 转多个农村卖老鼠/药之类的小物品的。
但明香知道, 后面几年, 会有更多的穷人富裕起来。
所以在把高端顾客给掌控之后, 她马上就分团队去研究怎么占领下沉市场。
陆继红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在她三言两语的提示之下,立马就携团队一起开发了一款掌心花篮蛋糕。
明香在见到那款蛋糕的时候人都麻了。
婴儿巴掌大粉色扁平的塑料小花篮里, 放了一公分厚的蛋糕饼,上面挤了一点奶油做成花朵的形状。
一个卖一块钱,批发给小商贩加个一两毛钱卖,着重卖给全国大大小小的县城、乡镇,包括村里头的小商店,还有学校门口的小摊子。
明香什么会觉得讶异?
因为她刷短视频的时候曾刷到过,自己的父母那辈人,童年时就特别流行买这款蛋糕吃。
命运在此刻完成了回环,让她有一种震撼又唏嘘的感觉。
等营业额被下头汇报上来、等报纸上出现了专门的报道、等有一天明香心血来潮亲自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她才发现这款产品在现在的孩子们这里也很受欢迎。
孩子们用两根小指头拎着小花篮上的小提手,笑靥如花地对面的伙伴比着。
“我这个篮子是粉色的,里头的蛋糕是草莓味的,是我最喜欢的,不比你的好?”
“呸!我的也不孬。这个是芒果味的,你看这篮子的颜色跟芒果皮一样一样的,多有意思啊!”
“我的好!”
“我的才好!”
“哼,你睁眼说瞎话,我不跟你玩了!”
“那我也不跟你玩了,哼!”
明香:“……”
于是那种宿命感就越发的明显了,恍恍惚惚中却酝酿出了一股幸福的情绪。
除了掌心小花篮蛋糕,陆继红他们还把将以前做过的甜品也这样稍微改装,把成本降下来,做成品质不差,却更大众的产品,用来针对下沉市场。
比如牛角包,这里的馅儿不加奶油,就用普通的红糖。
个体也做得更小一些,一两口就能吃的完,主打一个尝尝味道,不贵,稍微咬咬牙就能买来打牙祭,顺便哄孩子。
其他的夹心糖果、牛奶压片儿、果汁□□糖之类的也都把个体做得小巧精致,发散到下面,让小商贩们按个来卖。
一个卖个一毛两毛,商贩们可能挣不了多少钱,然而到了明香的公司,却是聚少成多,滴水成海了。
就这样,得益于从前的默默部署和培养,明香手底下一大批信得过的人。
这些亲信或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或者对甜品事业的喜爱,又或者个人的抱负,都在想方设法为把“明香甜艺”做大做强添砖加瓦。
加之他们都对明香非常敬佩和喜爱,工作起来都是带着满满的快意,也因此不会给明香搞什么幺蛾子。
明香还喜欢从大学生里招聘人才。
这年头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毕业了。
虽然他们大部分人更喜欢选择去机关,但也有人并不想过那样的生活,而是把能明香的公司当成目标。
总之,明香收放自如地统筹着一切。
在她的安排之下,“明香甜艺”的产品种类琳琅满目。
光是主打的奶油蛋糕就纷繁复杂,每一家门店都被当地人调侃,是有着似锦繁花的花园。
“这他娘的,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哎呀,是真不知道该选哪个,要不各样都买点儿?”
类似的对话不绝于耳。
除了一眼惊艳的奶油蛋糕们,什么水果缤纷抱抱卷、桂花酒酿巴斯克、大吉岭茶爆浆冰面包、生椰拿铁慕斯杯……
形形色色地放在展览柜上。
柔美温暖的色泽、馥
郁绵软的香气,都让人顿感心旷神怡,舍不得不进去看看。
加上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人们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窘迫,连思想也跟着开放起来,不再那么节省了。
于是,哪怕是手头不那么宽裕的,只要还能拿得出来一点闲钱,都会适当买一点。
而那年头买房子又便宜,明香又有钱,只要逮着机会有人肯卖祖宅,她就会把地段好、未来有可能成为开发区或市中心的给买下来。
当然这也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活,但她目光精准,手底下帮忙探听和牵头的人也多,这两年也买下了好几套满意的,用来开着店。
就这样,明香渐渐地愈加脱身开来。
她现在只要负责坐镇了,就连收钱的事都不用亲自去查账了。
毕竟她现在已经有一个完整而可靠的财务团队在帮她打理。
财务、安全、商品开发、公关、店员都已经完善了,明香的事业轨迹完美流畅,让她挣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