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_朵朵舞【完结】(134)

  肖稚鱼这回住在华清宫中西侧殿阁,与太子吴王居所毗邻。安顿下来之后,各宫都派人送来些东西,皇帝更是命人为豫王妃单独收拾了个池子,以示对豫王的恩宠。一时间,肖稚鱼在华清宫中也是风头无两,宫中女眷谁也及不上。沈霓跟着太子深居简出,又要照看孩子,几乎不曾露过面。

  在骊山住了十来日,皇帝用过汤泉,自觉身体又恢复了些,将梨园乐工宫女召来,整日听曲观舞。

  这日齐王妃宋常瑜来找肖稚鱼商量前往水悟庵。

  “去年冬天去过一趟,在庵里许了愿,如今灵验,恰巧正逢一年之期,也该去还原才是。”

  肖稚鱼好奇问她许了什么愿。

  宋常瑜眼角眉梢藏不住的喜色,却言辞含糊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肖稚鱼突然明白了什么,朝她腹部看去,冬衣厚重,却是看不出异样,她道:“天寒地冻,走这一趟来回也要四五日,你身子可撑得住?”

  宋常瑜道:“调养身子快两年了,未曾犯过心疾,你不知道,我原先已不敢奢念,可如今老天垂怜,能让我有这样的福份,若是不去供柱香添些香油,心中实在难安,趁着还没下雪,路上多备些软褥手炉,来去快些,四日就足够了。”

  说着她又轻叹一声,皇帝的疑心比身上的病症还重几分,这回来骊山,太子低调,几位皇子也都老老实实,不敢做任何出格之事。因此宋常瑜去水悟庵这趟,齐王却是不能作陪。

  肖稚鱼想着骊山上风景看得差不多,汤泉也不能每日用,便主动提议陪她一同去。宋常瑜拉着她的手,道:“客气话我也不多说了,全记在心里。水悟庵极是灵验,你这回去了也好好许个愿。”

  第二日一早,肖稚鱼和宋常瑜去见贵妃,将去水悟庵的事说了。贵妃问了几句,见她们已准备妥当,也就没劝什么,只嘱咐天寒路上小心些,便放她们去了。

  肖稚鱼带着景春巧儿几个婢女来到宫外,早有几辆马车与几十个侍卫侯着,为首之人腰背挺直,浓眉大眼,正是齐王心腹近卫高衍。

  宋常瑜从马车掀开车帘,招呼道:“就等着你呢,快上来吧。”

  肖稚鱼上了马车,里面铺了一层毛毡,四面皆放着锦缎软垫,宋常瑜倚垫而坐,身上搭着一张厚毛皮子,厢内还摆放着一张几子,角落有食盒和手炉等物。

  肖稚鱼坐在另一头,婢女立刻倒了一杯热茶奉上。

  宋常瑜道:“快暖暖身子,等会儿路上还长着呢。”

  肖稚鱼慢慢将茶喝了,身上暖融融的,与宋常瑜说笑两句。高衍在外问过一声,便喝令起行。马车缓缓动起来,才刚走出一段,后面突然有人喊停。

  只听踏踏马蹄声从后面追来,惠安的声音突然在车外响起:“听说两位嫂嫂要去水悟庵,我早就想去庵中一观千人观经图,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正巧和两位嫂嫂一起去,路上也好做个伴。”

  肖稚鱼掀起帘子,朝外一望,只见一旁马车里,惠安公主露着脸也正瞧着这里。

  宋常瑜脸上略有为难,可惠安公主又说刚与贵妃说过此事,宋常瑜便只能答应下来。

  惠安公主笑道:“早就想和两位嫂嫂亲近,先前说话的机会少,这回也好叫两位嫂嫂知道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见她脸上含笑,说话也含着亲热劲。

  肖稚鱼与宋常瑜面面相视,都觉得意外。

  155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撞上◎

  惠安带着两辆马车, 婢女仆从几个,另有侍卫十余人,跟在高衍等人后头, 拱卫着马车。

  惠安又伸长脖子看了一眼,见肖稚鱼与宋常瑜在车里已坐不下,这才作罢, 转头让婢女拿了一盒子糕点送过来, 说让两位王妃路上尝个味儿解闷。

  因半路多出人来, 一行人耽误片刻,重又出发。

  宋常瑜抿着唇笑了一下,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肖稚鱼心领神会,惠安一向心高气傲,从前对着她们两个态度平平, 还从未像今天这般殷勤周到。

  宋常瑜又道:“惠安一直与太子妃交好,这些日子太子府处境艰难, 她便入观清修去了。这回出来突然转了性子,要与我们同去,是打着左右逢源的主意呢。”

  肖稚鱼早知惠安是什么样人——喜欢捧高踩低, 无利不起早。她道:“变得也太快了,刚才看她笑我都有些心慌。”

  宋常瑜扑哧笑道:“左右不过四天,随她去罢。”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马车上了山路, 摇摇晃晃,宋常瑜犯恶心,喝了一碗温着的药汤便闭目养神起来。

  一路无事, 并无耽搁, 酉时三刻到了王顺山下。

  水悟庵内灯火通明, 庵主带着一众比丘尼在门前相迎。将肖稚鱼宋常瑜与惠安公主请入庵中。原先齐王侍卫来告知的时候并未提及惠安公主。庵里又赶紧收拾出几间客堂。这一天舟车劳顿,简单用过饭,肖稚鱼三人便各自回屋休息。

  山间清冷,幸而庵中早有准备,堂屋添了火盆,屋中暖融。

  一夜安睡。

  第二日一早,宋常瑜便起来听庵主诵径早课,又添香油钱。

  肖稚鱼叫景春拿钱,宋常瑜笑道:“你那份我一起给了,快来诚心拜一拜再许愿。”

  肖稚鱼是来作陪的,也未想过要许什么愿,可是看宋常瑜拳拳盛意,她便取了香,在菩萨座前叩拜闭目许愿。这时殿外传来惠安的声音,“七嫂如此诚心,想是菩萨垂怜,定会让你如愿的。”

  肖稚鱼笑笑,头也不回道:“那就承公主吉言了。”

  惠安起的稍晚,刚才问了婢女,知道她们两个一早就来听庵主说经。她出家入道,对佛经没有兴趣,梳妆打扮又磨蹭了一会儿,见肖稚鱼与宋常瑜一直未回,便来看看情况。她缓步走进殿中,见大殿内菩萨相庄严慈悲,神色不由也严肃了几分,来到肖宋两人身旁,道:“听说这山后有一道灵泉,取水烧茶别有风味,不如现在就叫人去取水来尝尝。”

  两个年长的比丘尼拿着厚厚一沓纸进殿,听到这话笑着道:“送去客堂的热茶都是灵泉水泡的。”

  婢女将纸卷接了过来,宋常瑜叫人去取笔墨。

  惠安道:“莫非是要抄经?”

  宋常瑜点头。惠安道:“抄写经文也不急在一时,我看此处景色着实不错,不如先出去赏景品茗,等午后歇息过后再来抄写正好。”

  这话说的并没有错,肖稚鱼却是不耐烦与她周旋tຊ,将纸拿了一半过来,道:“心诚为上,还是先抄了经再赏玩不迟。”

  宋常瑜也附和两句。

  大殿一层已摆放着书案蒲团,婢女铺纸磨膜,肖稚鱼与宋常瑜各坐一头,提笔抄经文。

  惠安陪坐片刻,见两人专心致志,也不说笑,倍感无趣,她也不是耐得住清净的性子,说了句出去转转,起身带着婢女走了。

  走出大殿,她扭头回看一眼,暗骂:装模作样。

  她这一趟出来,一则在骊山住的有些腻烦,二则皇帝因长安流言对太子越发打压,惠安自幼长在宫中,知道她这位父皇性子何等凉薄,眼看太子之位未必安稳,她便又心思活泛起来,趁着这回出来也与豫齐两位王妃套套近乎。将来哪个得造化,谁能预料?

  可她对肖稚鱼和宋常瑜实在不喜欢,就算勉强去凑趣,也说不到一块去。

  惠安出来在庵中转了一圈,也没回大殿,叫婢女热了酒,拿些糕点,吃喝过后又睡了一觉,醒来已到申时。她重新梳妆打扮,穿一身鲜亮衣裳,从屋里出来,从庵后院子穿过,忽听见马蹄声急奔而来,停在院后小门。两个骑士下马向看门的尼姑道:“听说庵中有灵泉水,我家主人想讨要一些,不知可行个方便?”

  看门的比丘尼面露难色,道:“庵中有贵人在,这几日不接待外客,还是过些日子再来吧。”

  两个骑士面露难色,又拿出两串钱来,要塞给尼姑,尼姑双手合什,后退一步摇头不允。

  惠安公主看了个热闹,左右无事,让婢女去问明情况。不一会儿,婢女便回来禀道:“听说是河东来的商队。”

  惠安知道有不少商贾往来河东,所贩货物还有来自外族的,她正觉得山中太过清净,闻言便生出些兴趣,让婢女去和尼姑说一声,送他们些清泉水,让商队的人明天拿些珍奇货来瞧瞧。

  公主之命,尼姑不敢违背,很快便用水囊装了一袋拿出去给骑士,又将公主的话转述。两个骑士上马飞奔离去,很快就到了离水悟庵五里不到的村庄。他们两个进了其中一家农户家中,只见小院前后皆有人看守,两人进门,对着居中而坐身材微胖的青年跪了,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惠安公主,豫王妃,齐王妃,都在这个庵堂里?”微胖青年原本无精打采,此时却睁大了眼。此人就是康福海的二儿子——康庆绪。

  原来皇帝经不住裴相与杨忠两个相劝,下旨将康福海儿子召来骊山,要为其指婚。等婚事定下,依裴相的意思,到时将康福海也叫回京,看其是否真有反意。康福海已有起兵谋反的打算,为蒙蔽朝廷,只能先让儿子走这一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破镜重圆  追妻火葬场  朵朵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