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_朵朵舞【完结】(67)

  肖思齐坐在床前,泉儿拿帕子在铜盆里过水绞干了递过去,肖思齐拿着帕子擦脸,脸上虽留着些微醺红,眼神却明亮镇定。

  肖稚鱼讶然道:“阿兄,你没醉?”

  肖思齐将帕子放下,屏退泉儿,这才道:“长安富贵场里的应酬,我如何敢真的喝醉。”

  肖稚鱼笑道:“刚才装的真像,连我也骗过去了。”

  肖思齐道:“沈玄在外面说了什么?”

  肖稚鱼正想着该如何提醒沈玄的事,还未张口,却听肖思齐突然又道:“此人城府极深,明明眼高于顶,却能和那群纨绔子弟玩到一起,今日好像是有意冲着我来的。”

  肖稚鱼为兄长这份敏锐真正吃了一惊,“阿兄如何看出来的?”

  肖思齐道:“明面上不是他劝我酒,还偶尔有劝阻,但那些世家公子与我过去并无交情,还左一杯右一杯来敬酒,我看他们暗地还有眼神来往,等我装醉,沈玄又提起太原同在郭家的交情,特意送我回来,足以说明他是另有目的。”

  肖稚鱼听他说起今日宴席上的事,心道:别的纨绔子弟还在受长辈庇护时,阿兄就已经掌家,虽说不是富贵乡里长大,但论识人辨人,是远胜那些人的。

  她仍有一件事放心不下,“方才听沈玄说还约了阿兄去城外庄子上饮宴?”

  肖思齐虽说并非真的喝醉,但喝进肚子里的酒也有不少,揉了揉发胀的眉心道:“我没有答应,此事是沈玄提起,也有几个嚷着同去,我总觉得这事来的蹊跷,以公务忙推却了。”

  肖稚鱼这下算是心彻底踏实了,沈玄说的那些话果然是试探,若她因为担心肖思齐牵涉而露出慌张,定会被沈玄看穿自己知道丰庄背后的内情。

  “阿兄,沈玄为人到底如何,我倒是听人说过一件事。”肖稚鱼不能透露两世的事,便将前世探知的一件事说给肖思齐听。

  从来围绕世家望族是非就不少,沈氏是京兆名门,接连两代子弟才学平平,沈玄父亲与他叔父都是才智平平,他祖父难以从中选定继承家业人选,倒是沈玄幼时聪明过人展露头角,得到祖父倾力培养。沈玄时常对其祖父说,哪天叔父带他出去游玩,或是叔父带了些奇淫技巧的玩物送他。祖父起先不以为意,听沈玄提起次数多了,便渐渐对沈玄叔父多了些看法,觉得他气量褊狭,有意耽误侄子成才。自此之后行事就有了偏颇,让沈玄父亲承袭了家业。

  肖思齐听幼妹说完,道:“如此看来,小小年纪就心思狡诈,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物。”

  “沈家根基深厚,原先他家女郎可是要嫁给豫王的,上回见着我时神色就有些奇怪,阿兄没见他家还特意送礼来。”肖稚鱼添油加醋道。

  肖思齐点点头,对沈玄更增警惕。

  肖稚鱼本就是要兄长对沈家重视起来,见目的达成,又说了几句,泉儿送解酒汤进来,她看着肖思齐喝下,这才回屋休息。

  过了两日,宫中果然派人来传话,圣驾将前往华清宫,命肖家兄妹随行。

  于是家中仆从开始准备行囊。正值入冬,天气寒冷,鞋袜冬衣少不了,但华清宫内有热汤池,轻薄衣裳也得备几件,还有梳洗器具等,圣上每年都要去华清宫,一住两个多月,直到岁末前才回长安,那些平日用惯的物什也不能少。

  到了十月二十二这日,御驾起行,率百官前往华清宫。

  昨天夜里刮了一晚的寒风,天气又更冷了些。四更起,金吾卫,千牛卫的军士便把守住通化门沿途。

  【📢作者有话说】

  非常抱歉有一段时间没写文了,目前正在寻找感觉中,断章有点问题

  74 ☪ 第七十四章

  ◎别宫◎

  天光大亮之时, 宫掖四门之外的路上便已是人声躁动,相邻的坊市内所住勋贵官员都各自往此处赶。当今天子登基后,几次扩建骊山别宫, 又改名为华清宫,自宫殿扩建大修完成,每年游幸, 从未落下。

  清早肖稚鱼与兄长赶至景冈门外, 只见偌大一个广场, 挤满了随驾的官员及家眷从属。太常寺的官员正核对名册,安排车驾队列。因皇帝每年去华清宫都会带上文武百官,勋贵宗室,人员虽多,倒也还算有序。

  等了大半时辰, 肖家的马车按礼官指示入列,肖思齐官位不高, 所处的位置却还算靠前。肖稚鱼在车内吃了块糕点垫肚子,正听着外头动静,这时赵家马车从前方空地经过时停了下来。

  车帘掀开, 露出赵琼林的脸,她头梳锥髻,面绘花钿,穿着葡萄纹深碧色衫子, 正是上回在东市时买的。赵琼林微笑颔首,与肖思齐行礼道:“肖郎中,此去骊山路途不短, 不如让稚鱼与我同行, 解路上独行苦闷。”

  肖思齐稍作考虑就答应了, 他本就担心头一回随驾有诸多考虑不周行事不便,让幼妹跟着赵家娘子,既可以作伴又有人看顾。

  肖稚鱼与赵琼林同车,又往前行了一段,重归于队列中。

  赵琼林跟着父兄去骊山已有过几回,刚才路上指指点点,将从前见闻说给肖稚鱼听。婢女在车里给两人倒茶。赵琼林笑道:“先前我们族里还有人闲话,刚才见着令兄,我佩服叔父着实有识人之明。”

  肖稚鱼听她夸奖兄长,自是高兴,笑着回道:“也是我阿兄有福气,才能娶赵家女郎。”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恭维,然后忍不住笑一阵。

  等随驾队伍集齐,等了片刻,忽然人生躁动,原来是禁卫整装待发。

  玉辂从宫门驶出,正是皇帝所用舆辇,行驾有五辂、五副、十二从,十二属,禁军身着银色甲胄,映在日光里的万点细碎银光,威严凛冽,让人不敢逼视,拱卫着御驾,橐橐蹄声让道路都为之轻颤。随后便是后妃,太子,诸王宗亲,百官及从属缓行在后。

  肖稚鱼和赵琼林在车里远远看到舆辇起行,不免感叹一声气势非凡。等了片刻,马车跟着前方队伍出发。

  闲坐无事,赵琼林起了话头,“你猜我tຊ刚才瞧见什么?”

  肖稚鱼好奇看过来。

  “燕国夫人的马车,就跟在舆辇后头,气派的很。”

  肖稚鱼这些日子不知听过多少燕国夫人的传闻,她的衣着妆容,她的马车,还有她的一些香艳传闻,便是坊间百姓都能说上两句。

  “杨家风头正劲,长安不都在传‘宁生女不生男’了。”

  “陛下宠爱贵妃,当初不惜坏了伦常,杨家这份泼天富贵,谁见了不眼红?”赵琼林唏嘘一声,又道,“可一个贵妃不够,还要多个燕国夫人……”

  肖稚鱼道:“兴许是平常事不足以挂心,唯有特别点的才叫圣上丢不开,贵妃和燕国夫人不都如此?”

  赵琼林眼睛微微瞪大,听出这句话言外音是说皇帝喜好悖逆人伦之事。

  外面车轮辚辚如潮水涌动不息,她深呼吸一口,道:“说起来,吴王最是无辜,你是不知道,当年在京中,吴王也曾风光过好几年,丝毫不亚于豫王。”

  许是行路枯燥,赵琼林起了谈兴,压低了声音和肖稚鱼说起当年的长安秘闻。

  说是秘闻,其实全天下皆知——现在的贵妃杨氏,原是吴王之妻。

  吴王的母亲惠妃,曾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盛宠十年不衰。惠妃活着时,吴王早早就被封王。先太子因罪被杀后,吴王得宰相支持,当年隐隐已有储君之相。可事有不巧,正是立储的要紧时候,惠妃生了一场大病过世了。

  吴王失去惠妃这个依靠,皇帝很快立了当时的忠王李业为太子。对吴王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的,惠妃死后,皇帝对后宫妃嫔都无兴致,却看上了吴王妃——他的儿媳。

  吴王妃杨氏年轻貌美,冠绝天下,又擅音律,让皇帝都为止倾心,于是命她出家做了女冠,一年后又接回宫中,后来更是晋封贵妃,成为后宫第一人,圣眷正浓,杨家也因她而飞黄腾达。

  皇帝坏了伦常,吴王因此蒙羞,从前的意气风发全没了,成了诸皇子中最低调老实的一个。

  赵琼林与肖稚鱼说了好些个宫中传闻,大半都是关于贵妃的,在车上只她们与两个贴身婢女,不担心让人听了去。她也是考虑肖稚鱼将要嫁给豫王,皇帝与贵妃的忌讳总该知道些。

  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打发的也快。

  舆辇日行二十里地,停下稍作休整。此行跟随御驾的官员不少,还有眷属仆从等,队伍浩浩荡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如一条在山野中蜿蜒的长龙。

  休息半个时辰重又起行,日行五十余里,直到天黑歇在就近县城,第二日又行四十余里,御驾抵达骊山。

  华清宫南依骊山,北面渭水,殿宇依山而建,掩映在山林之间,从上而下,层层叠叠,楼台亭阁不计其数。皇帝每年都要到此小住,为了不耽误朝政,便在宫外设置百司区署,安纳官员及眷属。

  正是太阳西落之时,山间晚霞如炼,余晖灿灿。肖稚鱼下了马车,抬头见骊山上各处殿宇馆阁都已点起了灯,如明珠点点,星罗棋步,看起来比长安皇宫更秀丽壮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破镜重圆  追妻火葬场  朵朵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