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屋里,文氏就迫不及待地问:“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以朝回去以后,跟我和乐安说了一些,可是那孩子不着调,前言不搭后语的,把你大哥和我说得又害怕又迷糊的。”
乔氏略一想,就知道又是江达年那个嘴巴没怎么把门的,把事情给说了出去了。
上了茶水点心,将下人们屏退后,乔氏才捡了一些能说的,给文氏说了。
从白马寺买人掳人招待权贵富人,到杀人取乐,再到十多年前害了数千条性命,敛财数千万之巨的事,都给说了一遍。
至于更加详细的,乔氏就没细讲了,办案的细节不能随意透露。
而且,文氏和乔家关注的,都是白马寺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太子在白马寺如何查案的,所以乔氏就避重就轻地隐了去。
文氏听得惊叹连连,又怒气一丛丛的:“他们还是人吗?怎么能如此对待别人?那些都是娘生爹养的,都是爹娘的宝,怎么能那般折辱他们?!”
乔氏应和道:“可不是嘛?所以外头说,白马寺的和尚是妖魔鬼怪,是披着人皮的精鬼,我觉得也没差,但凡有点良心的人,如何做得出那些事?对了,以朝回去后,没有做噩梦吧?达年那小子也真是的,嘴上得上把锁才行,怎么什么事都往外秃噜,万一吓着弟弟们了怎么办?”
文氏摇头:“以朝还好,他自己噼里啪啦说完,晚上睡得贼香,倒是骇得他爹和我都没睡个整觉。”
乔氏安慰道:“他心大也好,不会被吓着,这些事儿传来传去,那面落到老人和孩子耳朵里,不知道会吓着多少人呢!这个事儿背后情由复杂,案情很大,你们都只管顾好自己,不要多说什么,也无需做什么,置身事外就好。”
文氏自然没有不赞同的,这么可怕的案子,脑子有病了才掺和进去。
“你大哥近日被老侯爷支使得团团转,也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掺和了;爹年纪大了,这种大案也轮不到差遣他,你只管放心,我们定不会沾染半分的。”
乔氏听着这话,觉得十分心安。
只要婆家娘家都好,妹妹好,几个交好的人家也好,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很快,两个人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儿女和一些婚丧嫁娶的事,说起了年末来福京的妹妹乔若衡,还说到了江玉容相看好的女婿徐庭珂。
也说起了来年就要春闱的事。
乔氏想起白马寺的靖国细作,在各府都安插了不少眼线,又提醒大嫂回去查一查,清一清家里的下人奴仆们,要尽快将钉子拔掉。
小闺女梦中的那场大火,若没有人里应外合,如何能那么快将乔家里外烧个透?那一场火,直接毁掉了整个乔家。
相对于乔家这种没沾边的人家,更多的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被太子抓了现行的一些官员,不是被投进了京兆尹的牢房,就是被下令禁足府中,不得外出,后续要如何处置,还要看皇帝的意思;还有一些运气好,刚好逃过太子突袭的人,也是日日惴惴不安,生怕太子查到的证据,会牵连到自己,把自己挖出来……
京中鲜有人家,能够像侯府和乔家一样,能安然地隔岸观火;就算是自家的老少爷们没有去过白马寺,但女儿嫁去的夫家,嫁来媳妇的亲家,难免有人去过,即便是他们狡辩说,自己只是去喝了几次酒,抱了抱美人,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做,其他人也难以相信了。
于是,这段时间,不仅案子的事闹得大,各家各户的后院中也不得安宁。不少夫人得知自己的丈夫去了白马寺寻欢作乐,天都塌了,只要沾了白马寺,焉知有没有沾上人命?白马寺死了那么多人,怎么一个一个查清楚,是谁的罪责?
因此,各府闹着要和离的夫妻不少,从青壮年夫妻到老年夫妻都有。
眼下的福京,真可谓是乱成一锅粥了。
而身居皇宫的皇帝,看着每日太子递上来的新折子,禀报着案情的新进展,心情十分不美丽。
这个案子,牵涉的官员太多,对朝堂的影响极大,他如果重罚那些官员,那这朝堂就要瘫痪一半;可是如果从轻处置,保证了朝堂的运转,他的名声,还有民心臣心,怕是要失去不少。
皇帝甚至有些恨上太子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弄来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为了不让皇后去白马寺祈福,他就把整个白马寺都掀了?至于么?
在皇帝看来,太子如此勤勤恳恳地追查白马寺的案子,就是为了和自己作对!
虽然拔除白马寺这样一个毒瘤,是大功劳一件,但别扭的心情,让皇帝看不得太子做出这样的好事。
就连太子从白马寺运回来了数百万之巨的金银财物,也没能让皇帝开心多少。
就在福京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太子正在办的白马寺大案占据的时候,在一个普通的朝会上,老侯爷主动出列,躬身行礼后对皇帝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皇帝心情有些糟糕,有些不耐烦,但还是得接话道:“呈上来。”
老侯爷将奏折转交给太监陈永江,陈永江转呈给皇帝。
其他大臣心中暗暗猜测,难道这威远侯,是要在白马寺案一事上,再添一把火?就是不知道哪个倒霉鬼,被威远侯抓住了把柄了。
所有人都提起了一颗心,生怕这个雷落到了自己身上。
皇帝本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眼下最火热的,就是白马寺的案子,大臣们都想撇清干系,又想把政敌拉下水,所以这个时候动手脚的人不少。
直到他拿起折子,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就精彩极了。
没想到老侯爷在奏折中说的,是国库账目对不上,有人偷窃国库的事。
有一瞬间,皇帝都怀疑,老侯爷就是要指证他这个皇帝了。
幸好,看到奏折中的内容,皇帝才松了口气,原来是发现了几个蛀虫。
看到奏折中,将皇帝自己个儿挪用的国库银两,都算到了那些人身上,皇帝竟然有一种逃过一劫的感觉。
-----------------------
作者有话说:多谢琉璃月海的营养液~[点赞][点赞][比心][比心]
第131章 皇后守信去祈福
皇帝略思索了几息,就立即做出了决定——要严惩这偷盗国库的几人!
用国库的银钱中饱私囊,本就是大罪;而且,这还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将皇帝自己个儿,偷偷挪用国库银钱一事,遮掩过去。
皇帝将折子重重地摔在地上,怒意勃发地喝道:“王绪、郑柘恺、尹碧辉!你们几人上前来!”
朝堂上的大臣们一抖,被皇帝点到名字的几人,哆哆嗦嗦上前跪下。
看到同伴都被叫了出来,几人心中已经猜到,到底是为何事了。
其他朝臣都提起了一颗心,生怕这件事会牵连到自己,心中忍不住猜测,难道,这几人和白马寺一事,也有关联?
皇帝站起身来,怒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把手伸向国库?!”
这话,让朝堂上其他大臣都震惊地抬起头:不是白马寺一案?不对,竟然是偷盗国库案?这几人真是胆大包天啊!
有些官员已经偷偷交头接耳起来了,询问交好的,知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些人看向老侯爷的背影,心中惊异,没想到这威远侯,在这个档口,做出了这样一件大事。
白马寺案子大,是因为牵连人数多,受害者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可能是受害者;偷盗国库一事,则是性质严重,不论金额多少,只要查实,就是三族跑不掉的罪名。
跪在那里的几名官员立刻大喊起来:“冤枉啊!臣等冤枉!国库是社稷之基,臣等哪敢伸手啊!”
尹碧辉还指着老侯爷大骂起来:“江淮川!你不要血口喷人!刚当上户部尚书,就拿我们几个祭旗是吧?!”
老侯爷抱着笏板站在一旁,根本不搭理几人的叫骂。
事情已经查实,证据也已经拿到手,他们再怎么叫唤,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皇帝被几个人吵得头疼,骂道:“叫唤什么!怎么都跟被石头砸了的狗一样?!”
几人顿时喉咙一哽,喊冤的话顿时被噎在喉咙里。
见皇帝如此态度,几人忙用眼睛去看安国公,他们平日里可没少讨好和依附这位皇帝跟前的红人!
收了那么多好处,这个关键时候,总该为他们说几句话吧?
安国公站在最前排,整个人却显得无精打采的,好似被抽干了精气神一般。
白马寺案发,他与白马寺的往来藏不住,现在太子正紧盯着他查,也不知道太子是从何处得来那么多消息的,竟然查的飞快,导致他明里暗里许多人马都被抓了去。
损失如此之大,安国公不仅心疼,还发愁要如何跟岳父交代。
这几日,安国公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坐卧难安,总提着一颗心,精神都有些恍惚了。在这个时候,他都没太注意皇帝处理的是什么事情,更别提为几人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