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威远侯府,皇后也有些感叹,这福京那么多权贵官员,怕是没有一家像他们家那样,一直被水深火热包围的了。
太子也赞同道:“配方放在威远侯府,确实是最为安全的,连如今的我,都最好不要拿到。”
他与皇后身边还有一些探子,不是没发现,也不是处理不了,而是留着有用。
既然身边还有探子,那配方就不宜拿来,免得一个疏漏被偷走了。
皇后欣慰地看着太子,道:“你比你父皇要好得多,身为君主,就不能只为自己一人想,而是要为这江山,这天下人着想,要将江山重任放在自己的私人欲望前头。”
太子起身行礼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皇后虚扶让他起身后,转而说起了后面的安排:“此番归来,你再次立了大功,在朝中的威望会再次高涨,这次咱们就趁势接过监国之事吧!”
太子应道:“是,母后!”
此次江陵剿匪,让太子再次认识到,原来郑首辅那一系,不仅深入了朝堂,而且在民间也布置了许多爪牙,这私开金矿的、买卖人口的、暗中开娼*寮的、转运私盐的……一桩桩一件件惊天大案,都是靖国人和郑首辅在幕后操控的,目的无非是暗中吸取兴国百姓的血肉,来滋养壮大靖国。
这也是为何,当初太子在朝会上提出剿匪一事,安国伯一派就要阻拦的原因,因为太子想打掉的,就是他们的钱袋子,是他们吸血的路子!
要问他们为何不直接做生意?呵!正经的路子,哪有灰*产来钱快?
光是在金陵、余英、涂州一带设下的赌场,一年就能有数百万两的收入进账!
太子从开始的震惊,再到后面对他们的手段慢慢感到麻木,只有对被坑害的百姓的心疼和同情。
他们只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想靠自己老老实实的干活赚的口粮和栖身之所,想能按部就班地娶妻生子,再为儿女谋个好婚事好前程,又有什么错呢?
作为兴国的百姓,他们的血肉不该因为那些凶残恶毒的靖国人,逐渐腐朽凋零!
而一国之君,就是要护佑住他治下的百姓,令万民安居乐业,令这天下承平!
既然他父皇做不好,尽不到一国之君的责任,那就换他来吧!
*
太子的归来,令江陵一带发生的大案,都传开了,福京的人属实也是没想到,金陵的繁华富庶之下,竟然隐藏着那么多黑暗恐怖的事情。
这案子,太子回福京不是因为一切都已经处理完毕,而是因为收尾的部分在福京。
在太子回来当日,就领着京兆尹的衙差们、大理寺的差役们,直接上门抓走了福京好些官员,有几个人甚至就是当场抓人抄家。
这番动作极为大,太子那干脆果决的行动,令许多人都感觉,去江陵剿了一趟匪,太子整个人都多了许多铁血之感!
也有人直接喊冤:“冤枉啊!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太子没多搭理,喊冤的人就被一旁的统领踹了一脚:“要喊冤等到审讯的时候喊不迟!此番抓你们,都是太子殿下带着证据来抓的!你们自己屁股有多不干净,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不少人顿时像被捏住了脖子的鸭子似的,歇了声。
他们喊冤,不过是猝不及防的惊惶之下,忍不住喊出来的罢了,被一踹一凶恶的提醒,他们终于想起自己背地里做的那些勾当了,顿时心虚得喊不出来了。
这些人被很快抄家下大狱,问斩的等着问斩,流放的等着流放,太子就没有抓错任何一个人。
当然,安国伯和郑首辅是最坐不住的,他们这边想要拿到的炸*药配方还没拿到手,江陵一带的摊子就整个被掀了,损失巨大。
他们早就想方设法,想说服皇帝给太子施压,让太子别搞得太过,没想到皇帝病倒了,他们作为朝臣,想见皇帝没有那么容易了。
想通过后宫的妃嫔们,去见皇帝,可后宫不能多言前朝政事,否则会引起皇帝惊觉不说,贤妃也是个出工不出力的,见着皇帝后,表达自己的心痛和担忧,远远多过为安国伯和郑首辅一行说话。
在皇后的安排下,郑首辅和安国伯好不容易得进宫探望皇帝一回,皇帝不是刚吃完药,要歇下了,听两人说话的时间不多;就是御医在给皇帝诊治,不能被打扰,需要等上一两个时辰,皇帝清醒一些才能进去问安……
这个时候,郑首辅和安国伯才察觉到,皇后对整个后宫的掌控有多深,他们之前安排的所谓的探子和妃嫔美人之类的,在皇后手下过不了一招;如今皇帝病倒,皇后更是让那些好不容易安插进去的人,动弹不得,一动就暴露;那些御医们,更是皇后说什么都听,背后使手段都没用……
之前郑首辅挑唆皇帝对皇后下手,只因皇帝确实是君主,手握着唯一的权柄,他才有对皇后施压和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没了皇帝,皇后简直就是金刚不坏之身,谁也没法得手。
郑首辅和安国伯都扼腕不已,皇帝躺下后,他们才发觉,错失了多么重要的机会!
如果能早之前干掉皇后,太子没了皇后的支持,没了皇后如此严防死守地把控着皇帝,他们现在也不会这般束手无策了!
早知如此,崇云寺那次刺杀,他们就自己派人去了!
现在的皇后和太子,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褪掉了一直以来求稳、求不出错、求占住规矩大义的风格,一直猛烈进攻着。
半年前,办白马寺一案时,太子还规规矩矩的,每一步都会向皇帝禀报,皇帝吩咐他不许追责太过,太子便会轻轻放过一些人;皇帝命他不许挖太深,太子也就放过了一些真相;皇帝放过了他们这些实打实的通敌叛国之人,太子也就真的没有再追着他们问责……
原来,皇帝才是那个套住太子的囚笼,皇帝一倒下,这种全程亲自抓人,才是太子的作风。
以前的太子可真能忍啊!
郑首辅心惊之余,也发现了不对:“不好!接下来,皇后和太子会控制住皇帝,让太子顺利监国!若太子监国,包括你我等所有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安国伯也终于明白了皇后和太子的目的,顿时冷汗下来了,难怪太子现在抓人已经无所顾忌,原是打着皇帝再也起不来的主意!
“这……这可怎么办?若是那样,太子定然不会放过咱们,咱们可就都完了!”安国伯急得直拍大腿。
对于这个向来没什么脑子的女婿,郑首辅也没抱过什么希望,只道:“既然皇宫里咱们插不进手,那就只能把水直接搅浑,咱们才有机会出手。”
没多久,朝中就有传言说,怀疑皇帝不是自己病倒了,而是被下了毒。
虽然这传言没说,是谁下的毒,但是看皇后对皇帝掌控那么严的情况,不就是想替儿子夺权吗?
皇后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一下子让皇后和太子在朝中的口碑,又有了翻转了。
皇后知道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丝毫不慌,道:“郑首辅那挑动舆论、挑拨人心的本事,依旧还是这么出众。”
郑首辅可太懂大家的痛点和关注点了。
这种说法一出现,哪怕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也会给皇后和太子造成极大的困扰。
因为从目前的情势看来,皇帝病倒后,就是皇后和太子母子掌握了大权,是最大获利者。
大朝会,皇帝因起不了身而无法出席,但派了贴身太监陈永江来代天子听询。
陈永江站在御台上,轻轻甩了甩拂尘,提声振气道:“诸位大人有何要事相禀,请陈因递折吧!”
宁国伯还在给安排的人手使眼色,太子却突然出列,恭敬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陈永江应了声,太子才继续道:“臣近日在朝中听到传闻,说陛下病倒,并非因勤政所致,而是有人下毒,臣恳请陛下着人查清此事,是否真有人暗中戕害一国之君!”
这话,不仅让其他人愣了,安国伯也愣了:这不是我安排的人该说的词儿么!为什么太子会跳出来说了!
不等安国伯反应过来,大皇子也站出来道:“臣附议!陛下龙体,事关江山社稷,必须要查清!无论是谣言,还是真有此事,都须得给众臣、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心!”
老侯爷等人虽不太明白,太子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但既然太子敢主动提出调查此事,自然就有应对之法,便也出列声援。
这可是关系皇帝的健康,不是别的事,是最好表态的朝会议题了。
有了老侯爷的带动,更多的大臣开始赞同此事,而安国伯一派若是不应声附和,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好像他们不关心皇帝的龙体一样。
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跟着附和,这……这应该也算是完成了郑首辅的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