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义毛线坊?”于村长乐呵呵道。
薛老汉和王香月同时摇头:“这跟薛记有什么区别?不好听。”
三人齐齐望向闷不吭声的云婵。
“云闺女,你有啥主意没?”薛老汉问道。
要说有学问,他觉得全家就儿媳妇最有学问,虽然他也不知道为啥会这样觉得,也许是因为她平时说话最慢条斯理……
云婵望着几人带着期盼的目光,犹豫着开口:“春暖毛线坊?”
一时间她也只能想出春暖花开这个词,多好的寓意,自家毯子还保暖。
“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好像不怎么好念。”
于村长的点评,引来薛家二老的认同。
一时间屋内四人僵住了,没想到做营生的第一步竟难在了取名上。
冥思苦想半炷香,薛老汉一拍大腿,有主意了!
“干脆就从你俩名字里各取一个字得了,反正这事儿也是由你俩牵头干的!”
“月婵毛线坊,怎么样!”
于村长拍桌:“这个好听!”
云婵和王香月二人细细一品,真是觉得不错,听着还怪顺耳。
薛老汉这时候倒是忘了,自己还有个正在外面奔波辛苦的儿子,不过忘了也好,不然叫月婵照,或者照月婵,还不如月婵两个字好听……
于村长得了名字当即回家,找到几个儿子一起忙活了两天,拼出块木板子,在上面刻写好,送到空院子上挂好,弄得像模像样。
薛家几人得空就拎着抹布扫帚,里里外外把毛线坊空屋子都洒扫了一遍,周围人家看到都争着来帮忙,一顿大工程硬是当日就搞完了。
木匠非常准时,第十天的时候和儿子一起驾着驴车来到薛家,转脸云婵就领着他们去了毛线坊,把东西都放进毛线坊摆放整齐了。
于是木匠家父子也知道了一件事,昌义村的薛家现在好厉害,准备开始做生意了,开了一个什么毛线坊!
送走木匠,云婵像只巡视自己领土的小鸭子,一个人慢吞吞在院子里溜达。
仓房,很好,很干净,没有渗漏。
堂屋,很好,窗子都很牢固,桌椅锃亮,地面干净,房顶无渗漏。
侧屋,很好,窗子牢固,地面干净,房顶无渗漏。
等转悠到空荡荡的厨房时,她一拍脑门,忘了添置陶锅了!
虽说不用在这儿做饭,可到时候洗羊毛是要烧热水来洗的呀,想到这儿她又去到邹家,定了一个陶锅。
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有理进行,夜半,云婵在心里默默梳理。
物料方面还差皂角、染色用的明矾和植物,皂角和明矾等薛明照回来再去镇上买,至于染色用的植物就要再去山上找找,现在这个季节艾草早就枯了。
其实羊毛织物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清洗、打蓬松、纺线,这几个步骤和制作棉线、麻绳的区别并不大。
使用织针织毯子,这也谈不上什么核心技术,到时候毛毯大量问世时,定会有很多商家争先模仿,而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动物的毛发。
而染色,恰恰就是最好的烟雾弹,能够多少让人琢磨两天,按现代说法,这笔钱,赚的就是信息差。
等到别人琢磨出来这是绒须羊毛的时候,她们应该已经研究出更漂亮的织法,打开稳定销路了。
所以她还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在所有毯子的角落里,都加上一个月婵毛线纺的商标。
让所有人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月婵才是羊毛毯子的开创者,她家的毯子是最好、最优质的。
那么纺织工人最好就不要按天计费了,而是按件数计费,一张毯子目前暂定十二文一张,等以后利润稳定后可以再升。
同时鼓励大家研究不同的织法,搞创新,每研究出一种新织法再额外给予奖金。
这样想着她不禁越来越兴奋,抱着被子大大翻了个身,当胳膊探到旁边冰凉的床铺时打了个激灵,而后忽然想起来,好像好久都没想起自家夫君了!
汗……没别的意思,刚开始那两天云婵心里还空落落的,可随着后面忙着搞事业以后,就把男人抛在脑后了。
那句话叫啥来着,男人只会阻碍我拔刀的速度?咳。
不过掐指一算,男人走了也有十四五天了,约莫再过不久就回来了。
次日,车马辘辘,没等回薛明照,倒是等来了鹤寿堂的韩则。
第53章 韩家谢礼
八月一别后云婵再没见过这位韩管事, 她曾在鹤寿堂外瞥过一眼,可却没找见他的身影。
毕竟光元县就有两家鹤寿堂分铺,也不知道韩掌事会待在哪里。
这次见面只觉得他神采奕奕, 满面风光, 一身青底墨竹袍子更显身姿挺拔,看着年轻了好几岁。
一进门, 韩则便拿过身后小厮手里提着的锦盒, 笑着塞进了云婵手里,指挥小厮从马车里抱下三匹布料, 一并放在堂屋桌上。
“韩管事,你这是?”云婵抱着锦盒满眼疑惑。
“哈哈哈。”
韩则朗声大笑,而后捋着胡子说道,“这是云娘子应得的!托你的福,不想我韩某这把年纪还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