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杜萍同志:能尝到亲手做的面条,我深感荣幸。味道很好,让我难以忘怀。希望还有机会,可以再次尝到。从我们第一次见面起,你那甜美的笑容便留在了我心里,愿你日日开怀喜乐。——你的同志杨柳。”
“亲爱的杜萍同志:已经两日未收到你的来信了,不知是发生了何事?倘若你遇到什么麻烦,还请同我说一说,我必尽力帮忙。——你的同志杨柳。”
“亲爱的杜萍同志:我们友谊之所以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是因为我们双方都抱着坦率、真诚的态度。这令我异常欣喜。愿往后,我们能成为在理想上、志愿上、喜好上取得高度一致的好战友。——你的同志杨柳。”
“亲爱的杜萍同志:今日我除了日常工作外,剩下的任务便是想你,想你,想你。——你的同志杨柳。”
“亲爱的杜萍同志:我已经很了解你了,你是个非常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中的理想伴侣,关于我的情况,你还想了解什么,尽管提出来,我全部告诉你。——你的同志杨柳。”
“亲爱的杜萍同志:这个奖章是我在一九四五年对日作战中获得的华东野战军三级人民英雄奖章。如今我把它赠予你,当作我们两人的定情信物。望杜萍同志务必收下。——你的同志杨柳。”
“亲爱的杜萍同志:收到你绣的手帕很是喜出望外,我连饭都比往常多吃了半碗。只是不知这手帕上绣的两只,是鸭子还是鸳鸯?愿能得杜萍同志解此疑惑,不胜感激。——你的同志杨柳。”
诸如此类的话语,若是被旁人看到,必得腻到牙酸。
两人一来一往,接触了大半年,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双方家人见过后,敲定了婚期——一九五零年十月十号。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九五零年十月十九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杨柳应召上了战场。
临行前,两人约定好,战争结束后,就立马去进行婚姻登记。
杜萍守着这个约定,等啊,等啊,盼啊,盼啊,好不容易等到一九五三年七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好消息传遍华夏大地。
杜萍很是欣喜,她日日都会抽空去那棵大柳树下转转,希望杨柳回来第一眼便能看到自己。
可她等来的,却是他阵亡的消息。
她的爱人,连尸骨都没有回来。
她永远记得那天,十月的微风吹在身上,却似凌迟的刀片,割得人生疼。
生离死别,痛彻心扉。
杜萍一时想不开,选择了殉情的道路。幸好及时被家人发现,救了下来。
父母一夜白发,在她床前哭红了眼,哑着嗓子求她不要让他们生生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她答应了。
情书和奖章被一同放在箱子里,上了锁,塞进了床下最里的角落。
日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了一段。随着时间的流逝,剜心般的剧痛似乎被慢慢抚平,如今再想起来,只余下些隐隐的揪心。
可年少的情谊甚是珍贵,不论家里人怎么劝说,杜萍都不愿再找一个,婚事也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三十五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表面上看起来,她似乎是已经走了出来。
因那一句夸赞而开的杜萍面馆,如今已是座无虚席。
叶紫岑进去的时候,杜萍正在做打烊的准备:“萍姨,我妈让我给你送月饼来尝尝。”
叶紫岑把装了月饼的盘子放在已经收拾好了的一张桌子上,顺手拿起搭在一旁椅子上的抹布,帮杜萍打扫起来。
可叶紫岑刚拿起了抹布,就被杜萍叫停了:“哎呀,你也忙了一天了,快放下吧。”
说着,杜萍从叶紫岑手中抢下抹布,推着她往外走:“回去歇着。”
“那你记得明天来我家,我们一起过中秋。”叶紫岑道。
“行,我一定过去。”杜萍爽快地答应着。
叶紫岑从杜萍面馆出来后,又在戴素英的催促下,拿上了另一盘月饼,朝着隔壁的把子肉馆走去。
“桃园三结义,果然名不虚传,绝不厚此薄彼。”叶紫岑叹道。
把子肉馆外的卤锅已经被收了起来,店门虚掩着,从门缝里透出了一缕昏暗的灯光,显然也已打了佯。
叶紫岑正要推门而入,就听到里面摔摔打打地吵嚷了起来,声音越来越高。
“什么?你要给我孙子换姓?”
“这事我不同意!”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什么便宜都让你占了!你死了这条心吧!”
“别跟我说那些有的没的,我不想听!我告诉你,换姓这事没得商量!”
第31章 螃蟹宴、月饼三代还宗
叶紫岑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斟酌了半天,还是决定先打道回府。
可刚要转身,就见牛爱花小夫妻俩愁眉苦脸地抱着孩子出来了。
叶紫岑送上月饼,照例传达了一起过中秋的邀请。
牛爱花迟疑了片刻,瞄向屋内:“我们恐怕去不了。”
她努努嘴:“那两位正吵架呢……”
叶紫岑八卦道:“咋了这是?”
牛爱花叹了口气:“唉,还不就是因为孩子姓的事。”
这屠家姓“屠”的有三个人,屠颖、屠立母子并一个五岁的小孙子屠龙。争论的焦点,自然是在宝贝小孙子屠龙的冠姓权上。
李猛因家庭贫困而入赘到屠家。按照惯例,本是要改姓女方的姓的。
可原本的屠老太爷心疼他,只要求他与屠颖结婚后之后所生的孩子均使用屠姓即可。
如今屠老太爷故去,李猛也已五十多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生出了些别样的心思——想要三代还宗。
也就是说,给孙辈(第三代出生的)屠龙改姓成李。
这事儿屠颖怎么可能答应。
原本她家就心善退了一步,没让李猛改姓成屠,如今他竟得寸进尺,妄想把后代的姓都改回李。
若是屠龙改成了李龙,那他长大后所生的孩子,也就姓了李。
屠家出钱,出人、出力,最后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可李猛觉得,自己入赘,那是家境所迫、逼不得已,是受了委屈了。
作为一个男人,不能为自己的宗族留下有着自己姓氏的后代,断了香火,那是大罪,日后下去了要被底下的老祖宗们指着鼻子骂的。
因此,两人的矛盾日益增长,时不时就要爆发一场争吵,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这不,就在今天打烊后,屠颖不过是在教孙儿写他自己的名字,就引得李大爷阴阳怪气:“‘屠’字儿太不好写了。”
屠颖:“不好写才要早点开始学,多学几遍,很快就能学会。”
李大爷抓过孙儿手中的笔,亲自在纸上写下个“李”字:“还是学写这个吧,少了不少笔划,学得更快。”
屠颖反手又把笔抢回来,塞回孙儿手里:“我在教他写自己的名字,你别在这儿瞎掺和。他姓屠,又不姓李。”
李猛炸了:“不姓李就不能学写李么!你是不是看不起姓李的!”
他一顿连珠炮地输出:“你知不知道,因为这事儿,我在亲戚里都抬不起头!你根本就不顾及我!”
继而大声提出自己的要求:“我要让他改姓!他是我李家的孩子,流着我李家的血。”
屠颖也毫不相让地提高了音量,如此便引发了叶紫岑在门前听到的那一连串争吵。
屠龙被这阵仗吓得直哆嗦。牛爱花见事态不好,便同屠立使了个眼色,抱着孩子出来避避风头。
私下里,牛爱花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要我说啊,爸这件事做的不对。又不是屠家逼着他入赘,条件都是婚前谈好的。”
“他享受了这么几十年好日子,就翻脸不认人了?要是想三代还宗,早在入赘前为什么不说?”
屠立没搭腔。
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他站在中间,实在是左右为难。
见他不搭话,牛爱花白了他一眼,替婆母不值:“什么三代还宗,这是偷宗才对!”
许是觉得这话有些重了,屠立抱怨道:“有外人在,你就少说些吧。”
叶紫岑尴尬地讪笑两声:“那个……你们忙……我就先回了……”
她暗自叹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中秋佳节,杜萍早早打了烊,带了碗“蟹黄”拌面并六只蒸好的螃蟹,如约去了紫英小饭馆。
叶紫岑母女也是早早便已不接待食客了。现下店里早已收拾停当,只在其中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丰富的菜肴。
其中自然是少不了中秋的代表性食物——月饼。
月饼的雏形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当时称为“太师饼”,主要用于祭祀月神。
经过各朝各代的演化改进,逐渐加入胡桃、芝麻、枣泥、豆沙、莲蓉为馅儿。名称也正是更名为如今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