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续春_神婆阿甘【完结】(262)

  吕蒙的长枪猛然一挑,震得老将军虎口发麻,红缨枪险些脱手。他踉跄后退两步,却见儿子面色陡然煞白,额角青筋暴起,嘴唇竟泛起不自然的青紫。

  “孽障!装什么死?!”老将军怒喝一声,枪尖直指吕蒙咽喉。

  可吕蒙的瞳孔却骤然扩散,手中长枪“当啷”坠地。他高大的身躯如同被抽了筋骨,轰然栽倒,半边脸重重磕在青石板上,发出一声闷响。

  “大将军!”四周的人扑上去。

  老将军的枪尖僵在半空。他浑浊的眼底闪过一丝茫然,枪杆上的红缨被寒风卷得乱颤。他盯着吕蒙抽搐的四肢,突然丢开长枪,蹲下身一把揪住儿子的衣襟:“起来!战场上装死,老子第一个宰了你!”

  桑落一个箭步冲上前,指尖狠狠掐住吕蒙的人中,另一只手迅速搭上他的颈动脉——脉搏急促紊乱,左侧面部肌肉已明显下垂。

  “是卒中!”她厉声喝道,“快抬进屋里!再耽搁就救不回来了!”

  老将军呆滞地松开手。他看见桑落掰开吕蒙的嘴,鲜血顺着她的指缝滴在吕蒙的单衣上。那一瞬间,他混沌的脑海里突然炸开一道惊雷——

  “晏将军……”他哆嗦着嘴唇,竟扑通跪在地上。

  桑落心中微动,却无暇理会这疯癫之言,指挥小厮们抬人。经过老将军身侧时,她听见这白发老将喉咙里挤出一声呜咽:“你别怪我......”

  求晏掣别怪他?

  莫非广阳城的惨案另有隐情?

  桑落想问,却知道此时救人更重要。她心一横跑进暖阁,迅速解开吕蒙的衣领,确保呼吸畅通。再用银针蘸取了泡过金手链的汁液,迅速扎入血脉之中。

  将军府的妻小围了过来,大部分人略懂穴位,看着桑落针起针落尽带血,惴惴不安地问:“您这扎的不像是穴位,别是扎错位置了?”

  桑落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埋头为吕蒙施针,吕蒙的抽搐渐渐平息,但面色仍青白交加,盯着他逐渐恢复血色的脸,她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症状太熟悉了。

  老将军痴呆四年,记忆混乱、性情暴烈;如今吕蒙突发卒中,面瘫舌僵——这绝非偶然。

  “阿贵儿,”她突然开口,“老将军年轻时,可有过类似症状?比如头痛欲裂、突然昏厥?”

  阿贵儿一愣,搓着手回忆道:“这……老将军年轻时确实常犯头风,打仗时疼起来用布带勒紧额头,有次在阵前差点坠马……桑医正的意思是?”

  桑落指尖一颤。

  在这个蛮荒的古代,没有任何检测的机会,但吕家父子相似的病程,几乎印证了她的猜测——老将军的痴呆之症很可能具有遗传性。

  一个时辰之后,吕蒙涣散的目光渐渐聚焦。他试图说话,却只发出含糊的“嗬嗬”声,右手颤抖着指向自己的头。

  “不急,卒中只是暂时的。我会给您开药,按时服用,几日就能恢复。”桑落按住他的手腕,脉象仍显弦急,“只是——大将军最近可有头痛,失眠、烦躁之感,甚至常有眩晕、视物模糊?”

  吕蒙艰难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桑落心下了然。

  老将军的痴呆并非单纯年迈所致,吕蒙的卒中亦非偶然。若放任不管,十年之后,这位正值壮年的大将军,恐怕会步老将军的后尘。

  桑落看向众人,示意他们先退下,吕蒙的妻妾守着不肯走,她只得低声说道:“大将军,事关重大,下官有言需屏退左右。”

  吕蒙抖着手指,动了动,让众人退下。

  桑落这才开口说道:“大将军与老将军血脉相连,老将军年轻时头痛欲裂,如今痴呆失智;大将军正值壮年却突发卒中,若不加干预,恐步其后尘。”

  吕蒙虽口不能言,眼中却翻涌起惊涛骇浪。

  自己若出了事,家中那几个不孝之子根本难当大任,到时兵权势必拱手让人。

  吕家可以没有兵权。但太妃不可以!圣人不可以!

  “大将军莫急。”桑落声音很轻,“下官会制出药剂来,延缓此症的发作,只是,老将军、大将军,乃至家中一脉之下的男丁,最好都一起服用。”

  一家人都要吃药?

  吕蒙的眼珠澄明了不少,他打量着桑落,眼神从最开始的震惊,转为疑惑,最后只是地点了一下头。

  院子里隐约传来阿贵儿苦苦哀求的声音:“老将军,起来吧。您都跪了一个时辰了,跪久了膝盖受不住。”

  见吕蒙又看向门口,桑落便道:“下官斗胆找大将军借一个东西。”

  吕蒙再次疑惑地看向桑落,犹豫着,又点了头。

  院子里,老将军一动不动地跪在哪里,嘴里喃喃念叨着什么,声音浑浊,实在难以分辨。

  阿贵儿几次想要将他拽起来带走,他都不肯。

  桑落几步上前来,厉声喝道:“吕子骞!你可知罪?!”

  这一声连名带姓的,吓得所有人汗毛都倒立了。

  只见桑落仍旧马着脸,手中却执着一块军中的令牌:“吕子骞,你一意孤行,险些伤了大将军,罚你回营抄写《孙子兵法》一百遍,无大将军令,不得外出!”

  老将军跪在地上,茫然地抬头看她:“大将军是谁?”

  桑落不答反问:“好你个吕子骞,竟连大将军是谁都不知道了?!”

  “末将有罪!末将遵命!”老将军连连告罪,利索地站起来,乖乖地抱拳行礼转身回房去了。

  看着老将军离去的背影,阿贵儿愣着脸,眨眨眼。

  竟然要这样对老将军他才听话?

  ===

  当夜,昌宁宫。

  太妃正与圣人下棋,叶姑姑匆匆进来,在她耳边低语:“娘娘,将军府传来消息。”

  太妃看看眼前的圣人,笑了笑,说道:“什么消息?”

  “吕大将军突发卒中,桑医正诊断说——”叶姑姑顿了顿,“说此症与老将军同源,恐是……血脉相传。还说同脉的男丁也要吃药,兴许能够推迟此病发作。”

  太妃执着黑棋的手悬在半空。

  说的是推迟,而不是治愈。

  棋盘对面,年幼的圣人敏锐抬头:“母亲,外祖的病真会传给舅舅和几位表兄?”

  圣人执着白子,咀嚼着那句话,又问:“母亲,‘同脉的男丁’可包含儿子?”

  太妃眼眸里飞快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暗色,旋即又提起笑容:“圣人,你是先圣的骨血,自然不算这一脉。”

  黑子轻轻落在“天元”位。

  “可是——”

  太妃打断他:“圣人还需多历练。你舅舅送消息进来,就是因为不相信她的话。她只是一个疡医,如何能够断出这么许多来?”

  圣人还想辩解,太妃又说道:“太将军的安康乃是芮国之根基,也是你我之依傍。圣人可明白?”

  圣人明白这句话,却不明白为何不能信桑医正。若母亲不信她,怎会让她去给外祖诊治?若信她,为何又说桑医正的话不值得相信?

  可太妃已经起身,拒绝再给他更多解释,背过身去,冷声说道:“后日除夕,百官封印入宫朝贺,圣人祭天赐福,都需要演练。事务繁杂,圣人早些回去安寝吧。”

  叶姑姑见状暗暗摇头,连忙去外间小炉子上盛了两碗牛乳阴米羹来,暖暖的,还冒着热气。一碗递到圣人面前,一碗送到太妃手边。

  “圣人和太妃吃些阴米羹吧。这粥香甜,也能睡得香甜。”

  圣人捧着羹汤,浅浅啜了一口便放下了。察觉出母亲心中不虞,他抿着唇,怯怯地问:“母亲,除夕儿子可否留在昌宁宫与您一同守岁?”

  太妃埋头看着羹汤,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弯起唇角轻轻拍他的头,声音也柔了几分:“除夕自然要一同守岁的,到时,我们同去宫城最高处看京城的烟花。吃完了早些歇息吧。”

  圣人双眼闪着光,满是稚气的脸上展出天真的笑,三两口便将汤羹喝下,规矩行礼之后带着元宝便离开了。

  太妃手指拨弄着汤匙,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好一阵,汤羹上的热气都快散了,她才开口:“叶慧,你说元宝怎么回事?”

  叶姑姑将元宝回胡内官那边的事说了。

  “你怀疑元宝通风报信?”

  “奴婢这两日派人一直跟着那个胡内官,他什么都没做,每天除了扫地,就是调他的香囊,尚无有传信之举。”叶姑姑垂首说着,“只是,奴婢想,圣人身边还是要放干净的人,免得出纰漏,圣人还小,可经不起什么风浪。”

  “桑医正的爹是阉官,宫里大部分的内官都是经他之手的,也不能因此就怀疑,”太妃几口将牛乳阴米羹喝了,空碗递给了叶姑姑,“你的人不要撤回来。多盯一些时日。也顺便再物色几个小内官。”

  “是!”叶姑姑接过碗,福了福,退了出来。

  她给盯胡内官的人传完口信,转身看见昌宁宫宫门之外,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灰扑扑的衣衫一看便知是扫地的小内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