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大人小儿这次很是幸运,二甲挂尾。得知自己中了,感激得恨不得给周大人磕头谢恩,他自己知道自己能力,若非周大人尽心指点,他估计一辈子都与进士无缘。
周大人问千户大人小儿可有啥打算,或者家里有没有找门路安排?
千户大人小儿李二爷是知道周大人是皇上身边红人的,求谁去活动也不如求了周大人,自己父亲在辽东还算说得上话,自己也想回辽东。
周叔继续分析给李二爷听“去好的地方,估计你难以主政一方,会先做县丞,回辽东看看我能不能想法给你谋个县令。”
李二爷急忙给周大人行礼道谢。
水生在知道千户大人小儿李二爷中了进士后,想谋辽东县令职位,不过辽东眼下一个萝卜一个坑。把多年来他暗地地收集到的县令妻弟当街打死人,强抢民女,县令却未追究,包庇纵容,徇私枉法的证据给了自己心腹长平,让速去京城交给周叔。给周叔带了封信说了当年小桃被县令妻弟抓走的事,他得报了当年小桃被俘的仇。
第189章配亲
长平领命,快马加鞭赶往京城。周叔收到水生的信和证据后,想法让人把证据给了辽东郡郡守。
郡守收到了证据之后和幕僚商量道“这证据这般详尽,核实了我必须上折子弹劾,要不就是我包庇文山县县令了。”立马派人去文山县核实,居然全是真的,这就说明他这郡守管制不力。只是这事他藏不住,配亲传来证据的人要的就是撸掉这文山县令,只得上了折子。同时郡守也为自己上了请罪折子。
折子呈到京城,皇帝龙颜大怒。文山县县令贪赃枉法,致使百姓苦不堪言,而郡守管制不力,也难辞其咎。皇帝当即下旨,将文山县县令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打入大牢听候发落。郡守虽主动请罪,但仍被降职一级,调任凉州知府同知,以儆效尤。让今科进士李茂(千户大人小儿)任文山县县令一职。
皇上在听到探子报,太子西北掌军的舅舅有一家私铁矿,已经开采了快五年了。太子却如丰云县银矿的事一样半点不知。国舅这就不是单单为太子夺权了,自家这个太子看来以后只有做傀儡的命了,皇上是又惊又怒。这下自己更得小心谨慎了,国舅有银钱,又掌管西北多年,现在还私铸造兵器,他把这事放明面上就会逼国舅立马造反,这下自己都得一直装作没有发现。
皇上心下焦虑,在朝中突然下了调令,辽东地区新增辽东巡抚,让户部侍郎郎中周炳林担任,辽东郡郡守由边境庆山县县令谢明谦担任。
皇上单独召见了周大人,语重心长道“周卿你替朕看好了辽东。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信任。”
随即叹道“朕听宣王写的请安折子说是边境如今天高云淡,和京城天不同。可惜了朕不能去看看。”周叔大惊,皇上金口哪有闲话,天不同,这是要变天了。
周叔跪在地上,“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皇上让他连升三级,这满朝中都没有的事。
领命后的周叔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收拾行囊,赶赴辽东。
周叔未到辽东,皇上的人就到了辽东暗示辽东总兵自己上折子请辞,总兵知道皇上是要自己给人让位置,并非对他不满,自己上了请辞的奏疏,说自己老了,身体在边境战事中冻病了,一直缠绵病榻,请皇上派贤能之人接替。
皇上体恤老将,当即同意,让总兵回家颐享天年,让宣王任了辽东总督。
这下国舅一方算是明白,皇上把自己重用的人全部安排去了辽东助宣王统领十万大军。和皇上的对立摆在明面。也是相当于废了太子,要不怎么会把十万大军给一个王爷统领,那不是明着鼓励让统兵宣王爷造反吗?只是皇上不敢在明面上废太子,下了废太子的旨就是让国舅爷造反了。这下国舅爷和皇上两方都要准备了。
局势紧张,周叔一到边境,宣王就再不用避着人,名正言顺的召见了周大人和谢大人,吩咐二人做好屯粮的准备。
七月国舅的人在朝中上奏道“西北大旱,粮食减产,恳请陛下开仓放粮,拨银赈灾。”此奏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国舅一方自然是力主赈灾,而皇上这边却明白,这是国舅借机为西北要钱屯粮。若开仓放粮、拨银赈灾,一来西北的控制权会更紧握在国舅手中,二来国库本就不充裕,如此一来朝廷压力巨大。
皇上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西北灾情,朕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但如今国库并不宽裕,需从长计议。”说罢,便将此事暂时搁置。
周叔在辽东得知此事,心中忧虑。他深知这背后的复杂局势,赶忙与宣王商议对策。宣王皱着眉头道:“国舅此举,定是想进一步扩充势力。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以防万一。”两人决定加快屯粮速度,同时密切关注西北和朝中的动向,一场暗战似乎一触即发。
国舅掌管了户部钱袋子,和皇上一通拉锯战之后,拨了白银十万两,粮食六十万斤。国舅留着后手,辽东边境的钱粮国舅以朝中银钱紧张,只给了七成,粮食给了八成。说是等秋后江南税收了,再给辽东补上。
水生有事从不避着小桃,和小桃说了朝中局势后,小桃提议道“辽东不缺地,可是因为是边境,大家怕有战乱,都不敢来落户,不如这样,服役期满归更的征兵如果愿意留下开荒垦地可以允落户,官府给予税收优惠。”
水生也有此想法,其实一直都是允许征兵役满返乡的可以落户边境,只是征兵来的期满都想归乡,因为如果未成亲就被征兵来的在这边境缺女子,有可能终生都没法成亲。而且这边边境又没地没房。
小桃有些犹豫道“既然国舅说了西北大旱,虽说是没有国舅说的严重,但是肯定有旱情,不知多少人家女子会活不下去。”
水生听懂了“可以安排人去西北,若是愿意来边境嫁人,一个女子家里给几两银子当成彩礼钱,想必会有很多家里愿意的,到了我们辽东也不用卖身,仍是自由身,只是要配给军营里的士兵和待归更的征兵做娘子。等我着手把辽东划片地出来,若是留下落户的一样一人给三亩地,就是西北来的女子我们也一样给三亩地。宅基地也是和我们当初逃荒来的一样,给一亩地,若是想要大院子,就一两一亩,不超过五亩地。”
小桃犹豫了下道“其实也可以我们找一块地规划好了修好房子,卖予落户的人,他们一落户就有房住,只需要开垦荒地就行。”
水生看着屋里没有下人,起身搂了小桃,吻了吻小桃额头。温声道“我会和周叔,宣王商量。”
周叔和宣王听了水生的建议眼前一亮,均觉此计可行。
宣王道:“此乃一举多得之策,既能增加辽东人口,开垦荒地,又能解决士兵婚配问题,稳定军心。”
周叔也点头赞同:“如果以后国舅爷拖我们军饷粮草,我们辽东缺少人口耕种,军营银钱和粮食不足也和国舅爷耗不起。满役的五年归乡的都有十两银子的恩饷够娶一个西北女子了。”
水生道“到了西北灾区就说是士兵给的彩礼钱,这样有女儿的人家得了彩礼钱,女子到了西北只要勤劳也能有饭吃。”
当下,几人便详细商议了具体实施办法。决定先在辽东划出一片区域,进行房屋建设和土地规划。同时,派人前往西北,宣传辽东的政策,吸引受灾女子前来。对于愿意落户的士兵和女子,给予相应的土地和税收优惠。
计划确定后,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宣王自己掏了两万两银子出来,让水生去西北多找些女子来辽东。自己在军中让下面的千户在军营宣讲落户政策,不少士兵沸腾了。能娶亲还能有地,不少士兵都愿意役满留在辽东。
第190章弟媳
去西北引进灾荒女子到辽东配亲的事,辽东官府不好明着出面,自然要把去西北的人安排好。
水生升了辽东郡守,不过差事仍旧在之前边境县衙里办公,主要是这里离军营近,宣王把郡守府定成了边境县衙。
在院子凉棚里歇凉的婉宁自己喝着水,剥干海虾吃,她爹娘和祖母都嫌这海虾有腥味,就她自己吃的鲜。
看到宣王和叔祖父来了,忙跑去规规矩矩的行礼,周叔摸摸婉宁头“怎的就你自己在院子里?”
婉宁脆生生道“家里人都说我吃的干海虾腥,就我自己吃着鲜,她们闻不了腥味,我就自己躲院子亭子里吃了。”
说完摸出布兜里剥好的干虾仁准备递给叔祖父,一想到这里王爷最大,就把手往王爷面前递“王爷,干海虾,有肉又有盐味,您尝尝?”
周叔怕婉宁冒犯到王爷,笑道“去亭子歇凉吧,王爷有正事。”
王爷敷衍的笑道“你吃吧,本王不吃。”现在局势紧张成这样,哪可能随意吃来路不明的东西。
一旁迎接王爷的水生给闺女使了眼色,让闺女一边玩去。
婉宁仰着头道“家里人都闻不了腥味,要是西北的灾民能吃到有肉又有盐味的海货,放在粥里,连盐都不用放了,吃不饱饭的人不会嫌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