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_十月在奔跑【完结】(251)

  待积雪深厚,怀庆挑了日子,带着户所士兵除了种猪,一口气杀了一百九十多头猪。连带着玉姨娘养的四十多头羊也杀了,留着过年。怀庆不知羊是玉姨娘养的,三丫私下补了玉姨娘三十两银子——毕竟后期是士兵在放羊。玉姨娘拿到银子很知足,加上大小姐糕点铺子的分红,她手里已有一百多两,过完年就能攒够二百两。

  士兵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兴奋地议论着明年要多开荒地、多种粮食。白面馒头就着菘菜炖肉,那滋味才叫美!其他营所的士兵闻到阵阵肉香,羡慕不已,纷纷要求自己的户所明年也养猪。

  怀庆户所因猪粪肥田,粮食收成是几个户所里最好的。除了上交的部分,剩下的六千多斤粮食被允许在年节时给士兵加餐。怀庆答应大家,过年那几天,白面馒头和玉米饼子管够,让大家敞开肚皮吃个饱。

  怀庆发现,自从士兵们吃上猪肉,干活都更勤快了。以往只有打了胜仗或年节才能沾点荤腥,还吃不痛快,哪像现在自己养的猪,吃得这般畅快淋漓。

  博县的麦粒一直想去辽东。他跑到壕沟边,只见对面辽东弓箭手严阵以待,只得垂头丧气地回来。果然,若那么容易逃去辽东,难民早就跑光了。博县周围的山已被难民翻遍,河里的鱼虾也早被捞尽。天寒地冻,许多难民连件厚衣衫都没有,已经不敢下河了。到处是抢掠,锅里翻滚着瘦骨嶙峋的“两脚羊”。麦粒白天躲在破屋地窖里,身下垫着厚厚的干松针,裹紧仅有的厚被子睡觉。他把被子里藏的豆子白天泡上,晚上用罐子煮了吃。豆子所剩无几,麦粒知道吃完后,大概就只能裹着被子在这地窖里等死了。

  宣王等到寒风刮得人脸生疼,斥候禀报难民的时疫已过,立刻派出十几名亲兵,趁着夜色潜入博县扮做难民。

  没两天,博县难民中就传开了一条消息:有条小路可以通往营州,营州官仓里有粮食!十几个王爷亲兵扮的难民率先动身,后面的难民见状,纷纷跟上。第四日清晨,营州城门刚开不久,守城士兵便惊恐地发现,远处黑压压的难民潮正涌来!营州知州闻报吓得魂飞魄散——他的营州,如何应付得了二十多万难民?他慌忙下令关闭城门!

  就在守门士兵准备关门的刹那,几支冷箭射来,士兵应声倒地。宣王派出的两千精兵早已扮作百姓混在城外人群中,此时趁机暴起,迅速冲入城内!知州反应过来,这必是宣王细作作乱,意图搅乱营州!他一面急派人出城向朝廷求援,一面命令仅有的两千府兵夺回城门。然而宣王的精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不到半个时辰,便将营州府兵砍伤制服,缴了兵器,连知州也一并捆了。精兵拿到粮库钥匙,将大部分粮食秘密转移,藏进了一户大户人家的宅院。

  此时,难民大潮已至营州城下。城门口,由宣王亲兵假扮的“守门士兵”正“惊慌失措”地装着要关城门。难民中领头的那十几人立刻放声大喊:“营州城内,官仓有粮啊!”话音未落,饿疯了的难民便如决堤洪水般涌进城内,瞬间将那几个假扮的“守门士兵”冲得不见了踪影。

  很快,宣王亲兵假扮的“营州府兵”出现了,他们挥刀劈砍那些面目凶狠、正在疯狂抢掠城内百姓的难民。然而,二十多万饿极的难民,即便抢光城内百姓也填不饱肚子。傍晚时分,难民终于找到了粮仓所在。就在这时,“惊慌失措”的“府兵”差头敲着锣鼓,扯着嗓子高喊:“大人有令!不许难民留在营州!烧了粮仓,断了他们的念想,他们自然就走了!”粮仓很快被泼上火油,熊熊烈焰冲天而起!

  愤怒的难民彻底疯狂,猛烈冲击着“府兵”的防线。营州城陷入一片血腥混乱,持续了十几天。隔壁州府派来的一千援兵,也被宣王精兵假扮的难民击退。难民在营州城内烧杀抢掠,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对朝廷的怨恨也达到了顶点。

  宣王算准时机,见营州已乱得差不多,难民死伤惨重、怨气冲天,便亲率五千铁骑、五千步兵,押运着一车车粮食,浩浩荡荡开赴营州“解救”百姓和难民。

  难民中有人振臂高呼:“朝廷宁愿烧掉粮仓也不肯开仓救我们!就是想活活饿死我们!这样的朝廷,不如归顺救我们性命的宣王爷!”

  很快,有人带头跪倒在地,高喊:“归顺王爷!”如同燎原之火,成千上万的难民和幸存的营州百姓纷纷匍匐跪地,声嘶力竭地高呼:“王爷千岁!王爷千岁!”

  宣王高踞战马之上,威严的声音响彻全场:“朝廷不管大家死活,本王管!但从今往后,严禁烧杀抢掠,违令者——就地处决!”他接着宣布:“今夜,所有人都可排队领取饭食!若有愿入辽东军营者,管吃管住!辽东可接纳一万人入军营,明早辰时初开始报名!”

  当夜,难民们每人领到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和两个菜窝窝头。捧着这救命粮,无数人激动得跪倒在地,涕泪横流地向王爷叩谢恩德。

  翌日天未亮,为了活命、为了吃食的难民,早已在报名点挤得水泄不通,拼命争抢位置。不到一个时辰,一万个名额便被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抢光。

  领到号牌的新兵,当即又分到了三个菜窝窝头和一碗热玉米粥。吃完后,他们便跟着宣王的五百精兵,启程前往辽东。只花了一天时间,这一万难民新兵便抵达了辽东军营。为了安置他们,军营里给每人分了大半碗飘着两片肥肉的猪肉炖菘菜和三个金黄厚实的玉米饼子。新兵们捧着久违的饱饭,狼吞虎咽,个个眼中含泪,对宣王充满了感恩戴德之情。

  第282章选拔

  此次郡守大人跟随宣王出征。轻松拿下营州后,水生立即着手筹备来年各季的种子,准备分发。按照他最初的想法,营州本地人应当留在原地,难民则随王爷分散到其他州府落户。然而,王爷私下对他摇摇头:“原封不动地把营州人全留在这里,不行。”

  就在难民报名参军、前往辽东的当晚,营州城内便悄然流传起议论:

  “营州紧挨着辽东,听说朝廷很快要派兵来和王爷打仗,战场肯定就在这儿!到时候我们留在营州的百姓,哪还有活路?”

  “难道要背井离乡,跟着王爷和难民去别的州?”

  “我听说辽东那边,服完兵役落户的头两年赋税轻。跟着去地动的那几个州落户,跟难民一样,赋税肯定也轻。总比留在营州等死强!”

  “知道吗?连张财主家都在想办法搭上王爷身边的人,想跟着走呢!现在附近几个州因为难民都关了城门,我们营州百姓根本没处逃!”

  翌日,果然有几家由王爷亲兵假扮的“财主”占了真财主的家,大张旗鼓地收拾家当,做出一副要追随王爷走的架势。王爷对水生道:“营州本地百姓只能留一成,再留七万难民在这里。”

  水生神色凝重:“王爷,天寒地冻,营州人再迁徙,体弱的怕是要冻死在路上。”

  “只有把他们彻底打散,和难民混在一起安置到其他各州,他们安定下来,才会真心认我这个主子。”王爷语气坚决,“明日你去颁布政令:‘凡自愿迁往他州落户的营州百姓及难民,每人分五亩地,每户分一亩宅基地。第一年免赋税,第二年只收四成。’”

  水生恭敬领命:“是。”此令一出,营州百姓再无犹豫——一家十来口人就能分得几十亩地,子孙后代不必再仰人鼻息租地过活!除了少数有地的大财主不愿走,普通百姓纷纷收拾行囊。他们刚收完秋粮两月,家中多少藏了些粮食。王爷当即下令:各家各户仅留路上吃的口粮,其余须将存粮登记上交官府,上交的粮食等落户后,由辽东调粮再补回给百姓。

  水生私下向王爷禀报: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安置,账上的银子根本支撑不住。王爷沉默片刻:“这事我来想法子。”

  当晚,五百亲兵分头闯入营州各地乡绅财主府邸,勒令他们“行善”捐银捐粮赈济难民。有的财主只想敷衍的捐一下,王爷亲兵厉声喝道:“看来是想戏弄王爷。”说完就把当家人当着家人的面一刀捅了。财主家人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将金银首饰银钱交了出来,若是有财主乡绅不老实,亲兵只凌厉的眼神扫一下,提着砍刀晃一晃,直到亲兵觉得差不多了,再把刀放下,这些人家中粮食,则被王爷派马车运往几处大宅集中存放。短短两日,亲兵们竟从营州乡绅富户处收缴了三十多万两白银!最后抄了知州府邸,又得十一万两。王爷账上陡然增添了近五十万两巨款!粮食更是收缴了十三万石,足够留下的难民省着吃到明年开春,大大缓解了辽东调粮的压力,确保军粮无虞。更别提还有大量珠宝首饰,正好带回去犒赏有功将士。

  王爷命水生处理营州善后,留下约七万身体羸弱的难民在营州。为防止同乡抱团,王爷特意从军中抽调出身于地动各州的士兵,在登记处听口音,将难民与迁出的营州百姓彻底打散混编,严禁同县之人聚居。留三千精兵驻守营州,将混编好的七万难民按县分配,并让他们住进迁走营州百姓留下的房屋,每人先分一百斤口粮。至此,留在营州的难民算是初步安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