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_十月在奔跑【完结】(253)

  水生带着三州军民,一直忙碌到三月,才勉强将垮塌的房屋清理完毕。这三个大州,殷实富户不少,清理废墟时竟找出四万多两银钱及大量铁锅、农具。水生新建了铁匠铺,按照登记的匠人名册,找出铁匠,将这些掩埋的废旧铁器重新熔铸,打造成新锅、刀具和农具。

  土地化冻后,水生给落户的百姓分发了农具和种子,督促他们抓紧春耕,切莫误了农时。三州百姓无需开荒,分到的本就是原先的良田,翻好地、播下种即可。

  婉宁和昊良跟随父亲去各州视察春耕。在沂州,婉宁看到一个瘦弱的少年正独自在地里种玉米。她站在田边,见他一个坑里放三粒种子,忍不住仰头甜笑道:“小哥,你这玉米粒放多啦!小心后面种子不够用。”

  麦粒抬头,见一位穿着整洁棉衫、身边跟着两个丫鬟的小姐在旁指点,心中不耐,忍着性子道:“这位小姐,我多放两粒,出的苗多些,结的玉米不也多吗?”

  婉宁看他衣衫破旧,挥锄的动作有些打晃,挖的坑深浅不一。她索性蹲下身,小心地从刚埋的坑里刨出几粒种子,耐心解释道:“小哥,你这种子埋得太深了,出苗慢,苗也弱,不容易长好。”她指了指坑的深度。

  麦粒从未种过地。翻地时,邻地的农户见他孤身一人好欺负,竟把共用的小水塘围了起来,不让他用水。他举锄想拼命,可对方家中有五个壮劳力,几下就把他撂倒在地。他无法,打听到雨后播种不用浇水,才选了今天。可这位小姐一下田,就把他刚翻松的地踩板结了。他脸上露出不满:“小姐能不能别踩我的地?”

  婉宁低头,见自己鞋上沾了一大块泥,歉意地笑了笑,好脾气地道:“小哥,一个坑放两粒种子就够了,而且两粒要分开些放,这样苗才长得壮。种子埋的深度,大概一个拇指节深就行,上面轻轻盖层薄土。现在天暖,几天就能出苗。等苗长出四片叶子,可以带土移栽,补到那些没出苗的坑里。”

  麦粒将信将疑地看着这位眼睛黑亮如宝石的小姐,她手上已沾满了泥土。婉宁笑道:“小哥,你信我,我会种地。”说着,她小心地走到麦粒面前,抓了把田埂上的草擦掉手上的泥,接过他的锄头示范道:“你别抓锄把最末端,那样锄头落下不稳当,容易晃。手往前抓一点。”

  麦粒震惊地看着这位小姐半弯着腰,并不直起身,只手腕一沉一抬,便利落地刨出三个深浅、行距都均匀的坑。

  婉宁看他愣住,伸出手:“给我几粒种子,我种给你看。”

  麦粒从未与这样的小姐如此近距离说过话。以前见过的小姐,有的还戴着帷帽,哪像眼前这位,笑语晏晏地站在他面前教他种地。他不由得脸一直红到耳根,默默将种子袋递过去。婉宁抓了一小把种子,边种边讲解:“今年分给你们的种子都是有数的,你得省着点用。等秋收你自己留了种,明年就可以放心放三粒了。今年先放两颗,缺苗再补……等苗长到一根筷子高,一个坑只留最壮的那棵苗就行……”

  麦粒看着那沾满泥土却异常灵巧的手指,一时竟看呆了神。从前,他听到的多是嘲讽、嫌弃,或是被人施舍时卑微的道谢。从未有人这样耐心、这样温和地对待过他、帮助过他。他呆呆地站着,全然失了往日当乞丐时的机灵劲儿。

  婉宁让麦粒自己试着刨坑种了几处,见他掌握了要领,才回到田埂上,找了块石头刮掉鞋上的泥块,带着秋霜离开了。麦粒拄着锄头,望着婉宁的背影怔怔出神。

  婉宁经过田边,看到一处被荆棘围起来的小水坑,又回头望了望麦粒那块地,心中了然。她走到邻地那户正有五个壮汉在劳作的人家田边,笑着问道:“伯伯们,种玉米呢?”

  几个汉子抬头,瞥见这位带着丫鬟、气度不凡的姑娘,知道定是官家小姐。婉宁接着道:“大家刚落户安家都不容易。这水坑本是公用的,围起来别人用水就不方便了。看几位伯伯就是明事理的热心人,定然不会干欺负乡邻的事。旁边那小哥一个人种地,大家多帮衬些才好。王爷就是体恤难民艰难,才调了军粮来救济。王爷也说了,若有那不知好歹、惹是生非的,直接抓了送辽东石矿去!”

  几人听到“王爷”二字,心里一哆嗦,明白这是官家小姐在敲打他们,慌忙拔掉了围水坑的荆棘。婉宁笑眯眯道:“伯伯们真是明白人!大家刚安定下来都不容易,有了水用,种出粮食,就再不用逃难了。”一番话说得几个汉子面红耳赤。

  麦粒远远看着这一幕,心中懊悔不已。从前有人扔给他半块菜饼子,他都能哈腰作揖地道谢。如今这位小姐教会他种地,还替他解了围,自己怎么就只会傻站着发呆呢?

  第284赦免

  在三州的治理上,水生并未侵夺那些幸存乡绅士族的财产。难民分得的,都是无主之地。三州地动死伤惨重,即便每名难民分了五亩地,仍有大片良田抛荒。水生又免费向百姓发放了黄豆种和红薯种,鼓励大家尽量多种。他还从辽东调拨了五万只羊羔借给百姓,约定三年后再付羊羔钱。

  见百姓们都在安心耕种,无人闹事,水生这才将精力转向军务。如今王爷让薛海和云峰统领一万二千士兵,三州百姓仅三十万人,未来赋税负担必然沉重。

  他安排薛海驻守沂州,云峰驻守越州,各领六千兵。接着,他将沂州、越州的无主土地置换集中,给薛海和云峰各自的户所各分了三万亩地,并配发了菜刀、铁锅和农具。又支取五百多两银子,在辽东购买了六百头猪崽分给两个户所。待这些事忙完,已入夏了。

  炤炤私下问云峰,为何姨父不让他在更重要的沂州,反而让薛海留下?按亲疏远近,也该是她家与姨父家更亲近。云峰解释道:“正因为我祖父家在辽东,姨父才特意把我安排在越州。薛海统领六千兵,若不在姨父眼皮底下,王爷如何放心?我若敢有异动,王爷随时能拿辽东的家人开刀。”炤炤这才明白其中的关窍。

  直到入夏,小桃她们住的官邸才修缮完毕。小桃盘算着手里的银钱,打算买下大街边因垮塌而废弃的铺面地基。一间铺子地基只要六百两,她一口气买下相连的三间,共花了一千八百两。恰逢农忙结束,百姓都想找活计挣点钱,工匠充足,不到一月,三间铺子就盖好了。小桃趁势又在靠山的地方买了富户别院改建成了一座女子书院,免费教女孩子读书、写字、算账,为期三年。

  宝树爹得知小桃要在沂州开新铺子,觉得此地虽眼下人少,但日后必有发展,便赶忙把儿子宝树叫到身边,在铺子里历练了一个月。铺子盖好后,宝树爹写信给小桃,恳请让儿子试试掌柜之职。小桃在白月湾就常接触宝树,这孩子受祖父教养,知书达理,做个掌柜绰绰有余,便欣然应允,任命宝树为酒铺掌柜。

  另外两间铺子还需两位掌柜。小桃思忖,这世道掌柜多是男子,鲜有女子担任。如今三州历经地动,百姓由各处混编安置,邻里互不相熟,女子出来做工,闲言碎语想必也少些。她在远山县的女子学堂,除了孤儿就少有百姓送女儿来识字。若她能开风气之先,雇佣女掌柜,让百姓看到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样当掌柜、挣月银,会不会就有人愿意送女儿来书院读书了?于是她在两间新铺子门口贴出告示,招募会识字、算账的女掌柜和女伙计。

  告示贴了好几天,却无人问津。小桃心下琢磨:大户人家虽遭地动,损失的多是房屋,家底和田产犹在,其女子自然不会舍了脸面出来当掌柜。普通百姓连儿子读书都难,女子会识文断字的更是凤毛麟角。连她新建的女子书院,都无人报名。小桃不免郁闷。她想到辽东流放犯人中识字女子不少,但雇佣她们需允许其离开辽东,这权力她和水生都没有,唯有王爷才行。王爷此次开恩科允流放犯人应试已是破例,其他人可没这等机遇。

  与此同时,边境的宣王也在为人才发愁。他志在天下,急需贤才辅佐。但辽东本地读书人少,巡抚公子周景宇的书院刚开办,学子成才尚需时日。辽东学识出众者,又多是流放犯人。

  周巡抚在一旁不便多言。倒是一旁为王爷把脉的叶太医,状似无意地道:“王爷一举拿下四州,又在辽东自开科举,天下皆知,如今天下已是两分之势了。”言下之意,先皇时期的流放犯人,在王爷治下虽未称帝,但行事已无异于一方之主。新皇登基,总要大赦天下以示恩德。

  宣王摇摇头:“此时大赦,影响不妥。我会颁布诏令:除十恶不赦之罪外,凡在辽东服刑五年以上、遵纪守法之流放犯人,皆可赦免。”

  叶太医与周巡抚闻言,眉头微跳。流放辽东的多是获罪的官员及其家眷,哪有什么十恶不赦之徒?真有通敌叛国等重罪的,先皇在京城菜市口就砍了,根本不会流放至此。王爷这道旨意,本质上等同于大赦,只是名义上更为谨慎,影响自然小得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