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_十月在奔跑【完结】(262)

  六百二十五文!麦粒的心猛地一抽,这几乎是那块银角子的一半还多!他下意识攥紧了拳头。从前讨饭时,一文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现在一下子要掏出这么多……但想到小姐那双宝石般黑亮的眼睛,想到她祖母那防备的眼神,想到账房打得飞快的算盘,和第一次见小姐干净整洁的衣衫……他狠狠心,装作自己算出了账,点了点头:“对。”其实他还没有算出来,但他看这掌柜样子也不像是在骗他。

  唐氏把银钱算好,把找补的钱从钱匣里数出三串用麻绳穿好的铜钱(每串一百文),又另外数了七十五个散钱,推到麦粒面前。

  唐氏看了眼麦粒,忍不住温声询问:“小哥儿,还需要配鞋子么?”

  麦粒怔了下,才反应过来,看了眼脚上已经隐约露出脚趾头的布鞋,把脚趾头不自然地蜷缩起来,生怕在店里脚趾头就把布鞋戳出窟窿洞来,拘谨地问道:“掌柜,鞋多少钱一双?”

  唐氏挑了两双价格适中、耐穿的厚底布鞋,“这两双布鞋,一双三十文,两双共六十文。你这个年岁正是费鞋的时候,这个厚底耐穿。”唐氏笑着说道。说完装作随意问道:“小哥儿,需不需要给你做几双袜子?天凉了也得穿。你这次买得多,袜子就只收你布料钱。”

  “袜子?”麦粒怔了下,赶紧问道:“多少钱一双?”

  掌柜笑道:“两尺细棉布,可以做三双,四十六文就够了。”

  麦粒心里又开始打起了算盘,想着去私塾还要花不少银钱。可想到自己要去私塾,总不能穿着露脚趾的鞋去,咬了咬牙,还是点头买了下来。又给出了整串铜钱,面上装作有的是钱的样子。

  “小哥儿,后日这个时辰来取衣衫和袜子就成。今儿你先把鞋带回去。”唐氏把量好的尺寸单子收好,和气地道。

  “嗯。”麦粒低低应了一声,目光忍不住又扫过铺子里那些光鲜亮丽的料子,最终落在自己选的那两卷细棉布上。他心里默念:这是我的,新的,干净的。

  麦粒转身走出铺子。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板,怀里铜钱的重量和银角子,仿佛给了他一点支撑。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沿着街慢慢走着,心里盘算着:交了束修,买了衣衫,剩下的银钱……得省着点用了。也许该买点糙米?他摸了摸肚子,早上只啃了个凉玉米饼子。想明天来粮铺买两斤面粉。

  在经过书铺子的时候,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看到一个比他年岁大两三岁的青衫书生,将手中书本小心仔细仔细纳入怀中。

  书生并未立刻转身,而是先将有些微皱的袍袖轻轻向下捋平,动作带着习惯似的讲究。向着掌柜的方向,深深一揖。

  腰背弯折的弧度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卑微显出谄媚,也不敷衍了事显得轻慢。头颅低垂,下颌微收,露出一段干净的后颈,姿态谦逊而沉稳。说话声音清朗温润。

  麦粒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不再犹豫,挤出人群,脚步坚定地朝着镇上那位举人老爷开的私塾方向走去。

  他要去问束修多少,他要去念书!他要识得告示上的字,他要穿着新做的细棉布衣衫,干干净净、堂堂正正地站在人前。有一天,他也能像刚才那个书生一样,彬彬有礼;或者,像铺子里的账房先生那样,拨着算盘,过一种截然不同的、有盼头的生活。

  炙热的阳光照在麦粒破旧的衣衫上,麦粒心下滚烫。沂州城原本因为垮塌尚未修缮完还有些破败的街道,似乎也突然显得格外宽敞。

  举人老爷的私塾坐落在镇子东边一条相对安静的巷子里。院子里的杏树探出一枝翠绿的枝丫,麦粒纷乱的心绪稍稍安定了一些。院门是新做的,砖墙的灰浆也有新做的痕迹,一看就是买了别人垮塌房屋重新修缮的。木门还未刷漆,比大户人家的朱门少了些威严。门楣上悬着一块小小的木匾,上面刻着几个字——麦粒不认得,但想来就是私塾名了。

  他站在树荫下,深吸了好几口气,试图平复擂鼓般的心跳。他学着刚才在书铺门口看到的那个青衫书生的样子,想用手抚平身上的褶皱,却只摸到突出的补丁。试着挺起了因成年讨饭习惯而弓着的腰背。看着脚上马上就要被脚趾戳穿的旧布鞋,赶紧到院子拐角后面把旧鞋脱了,把新鞋踩在旧鞋上穿好。又把旧鞋藏在院墙石头下,等从举人老爷处出来,带回家下地穿。

  到了大门处,麦粒对紧张的自己道:“堂堂正正地走进去,自己是来拜先生的,又不是来讨饭的!”给自己鼓完劲,略犹豫了会,叩响了那扇带着松香味的新门。

  很快,一个小童出来开门,抬头谨慎地打量了几眼麦粒,却没有把麦粒请进院子,警惕地问道:“你有何事?”

  麦粒尽量大方地道:“想来拜老爷为先生。”

  小童把麦粒浑身上下来来回回扫了好几眼,才侧了身子道:“进来吧。”

  门内是一个小小的天井,打扫得干干净净,青砖地面缝隙里连根杂草也无。麦粒被领到先生处,见到一个穿着半旧的烟青色直裰、五十多岁的老者,身形清瘦,儒雅随和。

  “先……先生!”麦粒的声音紧张得又干又涩,尽量镇定地道,“晚……晚生麦粒,想……想来问问,念书……要,要多少束修?”

  韩夫子打量了一眼局促不安的少年。少年衣衫破旧,身形瘦弱,脸上带着长期营养不良的菜色和风吹日晒的痕迹,双眼却满是紧张、渴望,还有一丝豁出去的倔强。

  韩夫子看着他这过于用力、甚至有些变形的礼节,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并没有立刻回答束修的问题,而是和气温声道:“孩子,别紧张,抬起头来说话。”

  麦粒闻言,身体微微一僵,才慢慢直起身。他抬起头,目光却不敢与韩夫子对视,只敢落在他直裰的衣襟处,那里绣着细密的卷草纹,针脚细密,做工精细。

  “你叫麦粒?”韩夫子尽量温和地问道。

  “是……是。”麦粒嗫嚅着应道。

  “你家大人呢?”

  麦粒垂了头:“死了。”他都记不清自己有过父母。

  夫子顿了下道:“想读书识字,是好事。”韩夫子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麦粒还没沾染灰尘的新鞋,语气依旧平和,“束修么,按年节来算,一年八两银子。另笔墨纸砚,这些需自备。”

  麦粒盘算了下,他屋子里藏起来的三十多两银子和一根死人头上拔下来的金簪。小心翼翼问道:“先生,我一个字都不识得,我学三年可以学会认字算账么?”他记得女子书院就是学三年识字算账。

  夫子含笑道:“只要你刻苦学,自然是可以的。”

  麦粒听后,心生欢喜,以后说不定他能做掌柜。

  韩夫子静静地等待麦粒做决定。他不知眼前这少年从哪里搞到的钱,但是这种乱世,他是不会去扒孩子的底细。他甚至对这孩子还有丝同情。

  麦粒脑中闪过许多画面:从前冬天躺过城隍庙墙角冰冷的砖石、路人鄙夷踢来的脚、小姐祖母防备他的眼神、账房先生干净挺括的衣衫、书铺里的书生彬彬有礼的样子……他做了决定:“先生,我五天后来可以么?”他想穿了体面的衣衫再来。

  先生含笑道:“可以,你可以这几天去买了笔墨纸砚。”

  等麦粒走后,小童高兴道:“老爷,终于有人来了。”

  夫子笑道:“慢慢就有人来了。”他之前还想去辽东重新科举做官,但是想想还是算了。万一辽东以后和朝廷打起来了,王爷若是败了,辽东和三州的官员只有死路一条,他做个私塾先生好歹能保命。

  第293章逾矩

  过了仲秋,小桃准备安排人把昊良送回远山县——景宇的青山书院。水生娘看到大孙子要走,私下对大孙子道:“你爹爹是进士,你娘在京城赏花宴时写字是最好的,拿了值钱的彩头回家。你是家中长子,好好学知道不?不能丢你爹娘的脸,知道不?你爹以后老了,你有出息了才能给你大姐撑腰知道不?你大姐说话硬不硬气,现在看你爹,以后就得看你。”

  昊良烦闷道:“大姐一天天的,想干啥就干啥,为啥我去读书就是为了给她撑腰?我不干!我也想在家和爹娘、祖母、大姐还有小弟一家人在一起。不是说我娘在白月湾有两千亩地么?我和小弟一人一千亩,吃租子都尽够了。”

  水生娘愣住了,哄道:“你看你大姐有本事自己就能挣出地来,你也得和大姐学知道不?人家云谨都去你景宇叔叔那里念书,云谨可是能文能武,就是以后他两个姐姐在婆家受了气,他能带上云湛打上门。你样样不行,你大姐受欺负了咋办?”

  昊良不解道:“就不会找个不欺负她的?我爹就不欺负我娘啊。”

  水生娘被孙子问住了,暗道:这种刺头,还是交给小桃管教好。她还是教孙女得了。

  大家把昊良送上马车。水生也舍不得大儿,只是他是父亲得严厉些,面上一副肃容:“男子汉,哭得眼泪鼻涕淌的,像什么样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