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柱香后,邬常安在仓房听到一帮孩子冲进院子里的声音,他疑惑地开门出去,问:“你们不是要进山掏鸟窝?怎么又都进来了?”
“我们不去掏鸟窝了,陶陵长要教我们背三字经。”白云落在后面回话。
邬常安看向慢悠悠走进院的陶陵长,陶陵长摊手:“陶桃不知道给小核桃灌了什么迷魂汤,你大侄女现在一心要读书认字,不肯去掏鸟窝。”
至于其他小孩是怎么想的,陶椿不清楚,估计是看小核桃要上进,他们不肯落后。
接下来的半天,陶椿当了半天的夫子,她在堂屋一句一句教七八个小孩背三字经,一直到屋里暗得看不清了,孩子们过足瘾才放过她。
同时,她把今天张贴的告示托给小孩们,让他们回去给家里人和邻居传达消息。
姜红玉从作坊回来,姜母姜父也抱着小红猴跟回来,从姜红玉去粉条作坊上工后,二老就天天带着喝奶的娃娃去作坊等着。
陶椿接过小红猴抱在怀里逗,小核桃拿着书跑来问下一句话怎么读。
“你要考个女状元不成?才几岁啊就手不离书了。”姜母打趣她。
陶椿也问:“你这么急着认字做什么?你桃姨在信里跟你说啥了?不对啊,她捎来的信我都看过,她只嘱咐你早点认字,可没让你提前五年天天捧着书认字。”
“跟我桃姨没关系,是我自己想的。”小核桃拿着书背着手,她昂首挺胸地说:“我要多多认字多多读书,出山后就能读更多的书。等我十五岁回山,我在咱们公主陵也建个学堂,我当夫子。”
屋里屋外一静,只剩邬常安在灶房炒菜的动静。
陶椿震惊小核桃竟然有这个想法,她惊讶地问:“这主意是你自己想的?”
“对啊。”小核桃之前在演武场剥花生的时候,她听老头老太太们说陶陵长还年轻,最少还能再当三十年的陵长,往后三十年陵里不用发愁了。回来之后她就在想,三十年后她三十五岁啦!那三十五岁之前她要做什么呢?正巧中秋节的时候,陶桃托录事官捎来两封信和两本书,信里嘱咐小核桃要提前认字,不然出山后书上的内容看不懂。
当时她灵光一闪,她心想等她从山外回来她就在陵里办个学堂当夫子。
陶椿听完她说的,不得不佩服,这小丫头太有主意了,心思也灵巧。小核桃若是真能按她自己规划的路一步步坚持下来,下一任陵长必是她,而她也放心把安庆公主陵交给她。
“婶婶支持你。”陶椿抱着小红猴摸摸小核桃的头,她不提当陵长的事,从另一个方面鼓励道:“十年后你回来办学堂当夫子教陵里的小孩认字,等他们出山后,他们有机会跟你一样看更多的书,也有机会学更多的本事。等他们回山,安庆公主陵必不缺人才用。”
小核桃露齿一笑,心里激昂得厉害。
“这丫头随了谁?”姜母嘀咕,她心想小核桃真不像她闺女生的。
姜父把小核桃抱起来,他激动地说:“这丫头随我,随了我的聪明劲。”
姜母:……
随她还差不多,她年轻的时候读书可厉害了。
家里人都知晓了小核桃的抱负,一家老少纷纷支持她,她一旦开始学习,姜父就抱着小红猴出门,姜母则留在家里专门为她解惑。
*
冬月二十三,安庆公主陵迎来一场大雪,大雪下了三天,雪停之后,陶椿和邬常安喊上石慧夫妻俩,四人拿着滑雪板走上之前胡阿嬷住的地方,从半山腰往下滑。
滑雪板上钻了孔,但孔没见底,从木板中间凿洞穿过,孔洞串绳,脚套绳索里。陶椿作为看过滑雪的人,她带头踩着滑雪板拄着棍往下滑,板子一动她一个踉跄,好不容易稳住身子,半道速度太快,她一头扎进雪堆里。
上面的三人一惊,待她完好无损地从雪堆里爬起来,石慧带头大声嘲笑。
“先别笑,有我笑你的时候。”陶椿拍拍身上的雪,发令说:“你们也上板子。”
果不其然,谁上板子谁摔跤,但几趟练下来,两个男人最先掌握滑雪的技巧,他俩饶有兴致地教各自的媳妇。
一天过去,四人都能踩着板子从半山腰滑到底。
第二天,附近的人闻声跑来看热闹。
第三天,自己带木板来滑雪的人多了一二十个。
陶椿四人自觉已经练出真本事,他们不跟半吊子一起凑热闹,四人夜里收拾收拾,次日一早,他们背着背篓踩着滑雪板离开家,准备前往定远侯陵拿羊小肠。
“路上小心点。”邬小婶追出来嘱咐。
“晓得晓得。”石慧头也不回地说。
西北边,陈青云抱着板子送两个孩子去找小伙伴滑雪,刚出山谷眼睁睁看着陶椿和邬常安他们踩着木板弓着身,像划船一样撑着棍子一溜烟蹿过去。
“你们去哪儿?”陈青云喊,“去定远侯陵啊?什么时候回来?”
“想回来的时候就回来啦!”陶椿高声回答,“不用惦记我们——”
“真自在啊!”白云羡慕,“我也想长大。”
陈青云拍拍女儿的头,他心想能如陶椿一样自在的人可不多。不过托她的福,山里的陵户可比往年自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