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天时,四人牵着四牛翻过山脊,过山脊时,四人差点被寒风掀翻。
“累死了累死了……”石慧呼哧呼哧喘粗气,“我要累死了。”
二堂哥把她掀到牛背上,嘱咐说:“你注意,牛要是滑蹄了,你赶快跳下来。”
“你也骑牛背上?”邬常安问陶椿。
陶椿摆手,她还能坚持,毕竟她是常在山里山外行走的,体力要好一些。
迎风坡的积雪更深,陶椿深一脚浅一脚踩进去时,她灵光一闪,她要是会滑雪,冬天出行可就省时多了,尤其是下坡,估计一柱香的功夫就滑到山脚。
有这个念头挂心,接下来的路程好像没那么累了,陶椿一路琢磨,脚上还时不时滑一截,走出冰雪覆盖的山坡时,她心底还生起一股遗憾。
走到山底时,天色大亮,人牛俱疲,陶椿和石慧打起精神生炉子煮羊肉汤,离开齐王陵时,崔陵长的媳妇给他们装了一壶炖羊肉。
等邬常安和二堂哥把吊床绑好,羊肉汤也沸腾了,四人就着羊肉把剩下的焖黄酒喝完,二话不说钻进睡袋里睡觉。
一觉睡醒,天边挂着落日,邬常安把另外三人喊醒,他惊奇道:“山的这边有太阳,山的那边在下雪?”
陶椿迷迷瞪瞪看一会儿,又倒了下去,她慢吞吞地问:“有人冻病吗?”
“我有点鼻塞,好在没发热。”石慧瓮声瓮气说,她哀嚎一声:“是我自不量力了,我高估我自己了,要是一直是风雪天,我觉得我要冻死在路上。”
“其他的陵没隔这么远,像定远侯陵、后妃陵、福安公主陵都是一天就能到,早上出发,夜里就到了。”邬常安接话,“我下去热羊肉汤,今晚在这儿再歇一夜,我们明早再动身。”
吃饭时,陶椿告知她的滑雪计划,若是滑雪技术能练成,下次雪天出行,早上出门估计不等天黑他们就到另一个陵了。
……
五天后,陶椿四人抬着挂满熏鱼的长杆回到公主陵,一来一回,耗时半个月。出行半月收获颇丰,除了从齐王陵带回来的生意,他们四人带回六十七个羊肠套子和二百七十条熏鱼。
熏鱼每户分五条,剩下的四十五条两家平分。
回到公主陵,陶椿和邬常安立马一心扑在做可折叠水盆和滑雪板上。邬常安精通木活儿,也了解木头的韧性,陶椿把滑雪板交给他琢磨,她则是带着小核桃用骨胶和松香分别粘合油布和鼠皮,看哪一种延展性更好。
两个水盆做好的这日,小核桃坐在火炉旁边烧水,手上拿根炭条比着地上写的字一笔一划地模仿。
“婶婶,你说十一月的集市,录事官们会进山吗?”小核桃问,“他们要是会进山,桃姨会不会给我们写信托他们捎来?”
陶椿说不准,不过她猜哪怕冬月不下雪,录事官们也不会再进山,除非是陵户们的俸禄有音信了,他们才敢大摇大摆进山卖货。这半年来,尤其是入秋后,录事官每次进山必被陵户们拽着打听消息,挨骂的时候可不少。
陵户们盼着发俸禄,盼着拿银子,她倒没多少希冀,她心里清楚,欠发的俸禄发下来之日,朝廷必会用其他东西再把银子收走,不是盐糖就是布。
两个硬挺的水盆反复折叠后再展开,陶椿把水盆拿起来仔细检查,折叠的地方凹痕明显,像是老树皮上的纹路,好在里料是鼠皮,外料是三层油布,都是真材实料的东西,凹痕处并没有断裂。
“婶婶,水开了。”小核桃喊。
陶椿提铜壶倒水,开水注进水盆,骨胶和松香烫软,僵硬的水盆舒展开。
小核桃凑过来蹲下,她看得仔细,盆沿没有水珠出现,盆底也没有水流出来。
两盆水由烫转温,陶椿提着水盆换个位置,好消息,盆底没有水痕。她再把水倒了检查水盆,发现粘合鼠皮的骨胶经开水烫过后粘合得更严密了,松香粘合的水盆要比骨胶粘合的水盆更容易折叠。这点区别可以忽略,在松香不足的情况下,可用骨胶替代。
两个试验品没出问题,陶椿当即拿定主意,她让小核桃替她研墨,她写出两张告示贴在告示牌上,分别是明年增买油布的计划和向各个陵收购鼠皮的打算。
“我小叔回来了。”小核桃看见黑狼摇着尾巴冲出去,她跟过去发现是她小叔回来了,他身后还跟着她的小伙伴们。
小鹰越过邬常安快步跑过来,她大声问:“小核桃,我们要去养牲口的山上掏鸟窝,你要不要去?”
“我不去,我要在家认字。”小核桃拒绝。
“啊?认字?你才多大,认什么字?等进了学堂有你认字的时候,快跟我们去掏鸟窝,今儿你蕊姑姑带队。”小鹰跑来拽住小核桃的手。
陶椿咳一声,说:“想去玩就去玩吧,想认字明天再认也不晚。”
小鹰这才发现陶陵长也在,她忙打招呼:“陵长大人,你分给我们的熏鱼可好吃了,一点都不腥。”
“明年还抓鱼回来分给你们。”陶椿许诺。
“等我长大了我跟你一起去。”小鹰知道陶陵长离家半月是去齐王陵了,她想起来又问齐王陵是什么样的。
邬常安抱着榉木回来,此时陶椿已被小孩们包围了,他绕路回家,继续试着用榉木做滑雪板。目前他已经用槐木、杨木、榆木、枣木各做出两幅滑雪板,只等下雪后拿出去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