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九万场雪》作者:慕清明【完结】
简介:
——李轻盈,你说,什么是家园呢?
——家园就是,若我必须为它死去,请你为它活下去。
【历史向言情】【灵怪内容较少】【非大奇幻】
【食用提示在最后,拜托先看提示求求了】
云安:温柔着头铁→不走寻常路,命运拦不住
李翩:慈悲地发癫→舍命救世间,刀匕也敢咽
北宫茸茸:娇软憨厚小可爱→做人真难
林娇生:穿针引线少年郎→你信他吧
*
凉州君李翩,传闻中的他,缺德缺爱缺廉耻。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这辈子被云安拒绝了三次(还多):
第一次,她跪在地上求他,要跟他一刀两断。
第二次,在郎君和娘子军之间,她选择了娘子军。
第三次,她彻底抛开对他的爱,走向自己的未来。
直到第四次,她终于应了他。
那夜红烛高照,饮罢合卺酒,新人对坐,他们约定一人死、一人生。
*
北宫茸茸从没想过,自己会做出那样鲁莽的决定。赌上她的全部,也赌上林娇生对她的恩深似海。现在的她时常陷入昏睡,什么时候能醒来,谁都摸不清。
“小郎主,你别生茸茸的气。”她总在梦中重复这句话。
——可林娇生在梦外,他听不到。
庆幸的是,每次茸茸醒来的时候,林娇生都会等在她身边。他们能陪伴彼此过完这破破烂烂的一生,已是心满意足。
*
三千敦煌夜,九万大雪天。
请殓君子骨,葬去群峰前。
是李翩,只有李翩,他独自站在熊熊烈火之中,强忍痛楚回头看了心上人最后一眼。
——姑娘啊,从今往后,你的泪只能为你的家园而流。莫要为我流,我不值得。
【食用提示】
1.强强,非常女性主义色彩的强强,拉扯得很凶,又酸又涩,涩里带甜的那种。
2.群像,楔子出场男女主,第一章出场男女二,四个角色的宿命是纠缠在一起的。男女主铁cp,男女二不是副cp,是支撑彼此活下去的两个“怪物”。
3.正剧,本书不是只写男女主,也不是只写爱情。
4.历史题材,非沙雕轻松文,但作者有在努力玩一些烂梗,意图让大家乐呵乐呵。
5.小众且猎奇的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背景,登场人物和情节都是作者虚构的,时间线和正史略有不同,敦煌城的结局也和正史记载不同。
5.涉及到的古籍、佛经、衣食住行等内容大部分已考据,小部分是为了故事好看而私设。
7.本文1v1、sc、HE。
主角视角云安/云常宁李翩/李轻盈配角林蔚/林娇生北宫茸茸
其它:虐夫一时爽,一直虐他一直爽
一句话简介:请殓君子骨,葬去群峰前
立意:短暂一生尽所能
第1章 楔子 成年人的残忍往往迂回曲折
世间大多数人头脑简单却喜爱妄下结论。
譬如此刻,本书作者写下“世间大多数人头脑简单却喜爱妄下结论”这句话时,其实亦是如此。
我们以“好”和“坏”这两个简单的字眼来区分复杂的人性,而后沾沾自喜,以为自己颇具慧眼。
可我们并不知道,“好人”是如何爬进白昼,“坏人”又是为何身陷黑夜。
人活着,心里总会吊着些旧事。
那些旧事沤在你的心口处,吐不出来,吞不下去。
就像当年,在那座被一整个冬天的狂风暴雪蹂躏的敦煌城内,便发生了些如今提及仍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
那几年不知中了什么邪,罕见的天灾一个赶着一个,车轱辘似的往人们脆弱的身体上碾。
倒春寒、风沙、干旱、颗粒无收……所有这一切让黎民百姓面上涂满恐惧之色。
可这些都不是最坏的,直到那年秋末冬初的时候,人们发现,最坏的情况终于来了。
刚入冬就天降暴雪,三天三夜连口气都不带喘。连续的暴雪将敦煌围成了一座孤岛。
生逢乱世,农人百姓原本就是提心吊胆过日子。所幸河西水草丰美,尚有些人家养着牛羊,故而此前虽连年歉收,但众人都觉得能扛过去——没有谷粟就宰些牛羊顶饥。
哪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养牲畜的人家发现,原本好端端的牛羊突然莫名其妙全身溃烂,皮毛连着血肉一块块往下掉,硬是把自己掉成一摊臭肉。
——是畜疫,冬天最是疫病猖獗时节。
众人见了这状况心里都开始发毛,但饥饿让人胆大,烂死的羊也是肉啊。
有人将烂肉拿回家烹食,头天没事,第二天也没事,里闾中人都松了口气,正要有样学样时,可怕的事情又发生了。
从第三天开始,那些吃了烂肉的人就如同烂掉的牛羊一样,全身皮肤溃烂,血淋淋的肉一块块往下掉,仿佛受了千刀万剐之刑一般,赫然变成个活生生的血人,直到血流干那刻才终于咽气。
这下再也没人敢吃那些死掉的牛羊。
人们一脸麻木地站在生与死的悬崖边,只要再向外挪上一点点,死亡的血盆大口就会把生命嚼得稀烂。
*
在今冬第六场暴雪来临的时候,饿得双眼凹陷、皮贴骨头的人们,选择了古往今来千百次饥馑荒年总会被选择的续命之策——易子而食。
张家的娃子昨儿饿死了,可以马上换……
李家的娃子快没了,哪家想换……
赵家的娃子太多,想把最小的换了……
这些消息像阴暗又隐秘的毒蛇,吐着信子于贫苦百姓之间“嘶嘶”游走。
人人皆知,就算吃了旁人家的孩子,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可人人都想活着,残喘又如何呢?也许喘着喘着,喘到这一路冰雪全都融化,凉王就会派人从酒泉送粮来了。
易子而食,对于有些爷娘来说,是实打实的人间惨剧,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实在求之不得。
孙老三便是求之不得的其中一人,他早就看自己女儿不顺眼了。
孙家在敦煌属于农籍,城外有几亩田地,城内有个宅子。家中仨儿子,孙老三是老幺,自小被爷娘偏疼,养出了一副好吃懒做、酗酒赌钱的恶习。
这样的人,敦煌城是没有哪个好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他的。可孙老三却一点儿不愁,原因无他,没有本地姑娘,有外来的啊!
彼时胡马入侵、山河涂炭,大批流民从关中逃向河西,而玉门关外的那些西域小国,许多百姓又因为生存环境恶劣,拖家带口往东跑,东西两路人马最终在敦煌“汇聚一堂”。
逃难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想活下去,就得在当地落个根。女人落根的方法往往便是嫁给当地男人。
于是,孙老三顺利地娶到了一个容貌出众的逃难女人。
他爱那女人吗?
爱?那是什么狗屁玩意儿,孙老三嗤之以鼻。
女人是从鄯善来的胡姬,眉眼生得十分标致。孙老三一眼便相中了她那身皮肉,遂用一块瘠田并十头瘦羊为价码,跟她娘家换了她来。
那鄯善女人嫁给孙老三之后日子过得极苦。丈夫毫不怜惜她,每日里连打带骂还要糟蹋,生生将一个俏丽的小媳妇作践成了面色枯黄、两眼无神的傻子。
后来女人怀孕了,生了个女儿。
再后来,女人死了,留下她的女儿在这世间继续受苦。
*
那小女孩儿今年明明已经十岁,却长得瘦弱蜡黄,惹人厌烦。
容貌暂且不提,孙老三最恨的就是她那性子——是个实打实的犟种。
孙老三每次看见这女儿都觉得晦气。
从前打她娘,她娘卑弱的哭声让孙老三十分得意;现在打她,她咬牙硬抗着,就是不肯哭一声!
就她那不驯顺的样子,送去富贵人家做小婢还要担心她惹祸连累自己;就算把她养大,肯定也嫁不出个好价钱。
这几年里,他也曾偷偷耍些小伎俩想把女孩弄死,却都没成功,也不知是这娃儿命太硬还是自己下手不够狠。
直到此次饥疫爆发终至易子而食的程度,旁人都觉惨痛不堪,唯独孙老三觉得——时机终于到了。
*
三日后,孙老三扛着一只布袋,气喘吁吁来到了云家门前。
这云家也挺惨。
他家男主人单名一个知,表字识敏,是个读书人,尤其擅长绘画。
这年头,能读写还会作画的人,来历都不简单。
听人说,云识敏本家在姑臧,也是当地颇有势力的富贵人家。但他不知什么原因跟家里彻底闹掰,一个人从姑臧跑到了敦煌。
因他识文断字,很快便在敦煌立住了脚,后来又娶了妻,生了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