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哥儿又见了甜姐儿,伸着小手叫:“妹妹。”
一岁之前的小娃娃,个个都胖嘟嘟的,小胳膊小腿儿都藕节一样惹人爱。
聪哥儿长得偏像陆娴,越长大越漂亮地像个小女娃。
大人们坐在外面聊天,云姐儿将聪哥儿跟甜姐儿一个个都抱去了次里间。
素月在后面跟着,大人也放心让她抱进去玩。
这次陆娴过来,跟过来的不是青鸾,苏桃便问她:“大姐姐,青鸾怎么没有跟着来?”
陆娴笑:“家里有个小丫头,将青鸾的贴身衣物洗坏了好几件,我留她在家里给自己缝衣裳。”
这屋里都是娘子,陆娴也没有觉着有什么不能说。
苏桃的关注点跟别人就是不一样,她关注的是,青鸾的衣裳怎么让小丫头洗?
陆娴笑着看了苏桃一眼,便跟她说些,家中下人间的一些规矩。
“桃娘兴许不知道,主子身边的大丫头她们在主子身边当值,主子用得顺手的便离不开她们,她们也是极辛苦的,回去哪有时间做洗衣裳这些个粗活。
有时候主家会给她个小丫头,让她们给大丫头使唤。有些人家的,大丫头自己掏钱让小丫头帮着做些杂事。”
还有那种在主子跟前得脸的大丫头,也仗着主子的势,硬是使唤小丫头,小丫头也是无法。
小丫头们便在她们的威势下帮着做些事,这些都是后院里下人家的腌臜事,陆娴便不与她们说了。
苏桃听得极其认真,她还不知道主子身边的大丫头也是有人伺候的。
她脸上有些歉意,“大姐姐,这些我都不知道呢,青娘从大长公主府过来这边眼看着也一年多了,咱们也没有给她安排小丫头使唤。”
齐家有几个丫头、几个婆子陆娴也是门儿清,他们不仅一个萝卜一个坑,还临时有许多事。
比如紫昭,朗哥儿不在家,她就在桃染院里伺候桃娘跟甜姐儿娘俩。
素月,云姐儿去了宫里,她就帮着赵氏做些事。
可这是齐家的事儿,她也不能说什么,便对苏桃说:“青娘自己定会安排妥当的,你也不用愧疚。”
苏桃虽然点头,当天晚上还是跟齐贺商量着再买几个小丫头。
陆娴、陆婉还有严氏身边跟着的女使都是跟她们从小一起长大的,都是从娘家就跟在身边的。
如今云姐儿有了素月,可是素月比云姐儿大那么多,不一定能陪着云姐儿到出嫁。
现在他们买个跟云姐儿差不多大的女娃,让素月调教一下,以后就贴身伺候云姐儿,跟着云姐儿出嫁,身边也能有个帮着的人。
对于家中的事,齐贺一贯不插手,苏桃如此跟他说,他满口赞成。
苏桃说干就干,翌日就找了青娘过来,给了她五百两银子,让她出去再买六个小丫头,四个小厮回来。
五十两银子可以买顶好的丫头小厮回来。
青娘不过三日就买了十个眉清目秀,且都识字的人回来。
小丫头都买的十一二岁的,小厮买得都是十六七的。
苏桃见了很满意,让青娘自己挑一个在她身边听她使唤,然后再给云姐儿挑一个,剩下的让她看着安排。
青娘也知道苏桃买后面这些丫头、小厮的意思,想给家里培养几个能用的下人。
青娘很是用心地教导,她想等教导过之后再给云姐儿挑两个好的。
其实管家小娘子的身边多多少少都得有四至六个伺候的,小丫头不说,云姐儿跟前必须有两个得力的贴身丫头,青娘准备好好培养。
第343章 腊八同贺
冬月中旬,京城下了一场大雪,大雪纷纷下了两日,外面的积雪到人的小腿肚那么深。
齐贺往常只跟同僚出去吃酒,酒席上他只吃菜不吃酒,没人劝他酒。
往常他为了不给家中添麻烦,从来不带交好的来家中吃酒。
可这次他跟着李将军一起去平州平乱,李将军辛苦,他来齐贺帐中,齐贺总是叫来餐食两人一边吃饭边商议事情。
不知怎地给他养成了毛病,回来动不动就想找齐贺一起吃饭。
雪大齐贺不愿意出去,他便厚脸皮地跟着齐贺回了齐家。
青娘吩咐翠丫做席面,这时才发现翠丫的不足,翠丫不怎么会做大菜。
这日勉强用一顿家常菜打发了李将军。
青娘便去找苏桃商议,以后齐贺免不了宴请同僚,友人,在家中宴请,总比在酒肆宴请要有诚意。
可家中没有个能做席面的灶娘也是不行。
苏桃想着要不让青娘去外面寻一个回来。
有手艺的灶娘不好找,青娘给灶房里又雇了两个打杂的年轻妇人,灶娘一直没有找到。
不知道顺子从哪里得了消息,亲自跑过来找苏桃,说,他妹妹巧枝儿嫁人了,刚生了孩子没有多久,原本想着过段时间去寻个灶娘的活计。
这不听说齐家这边找灶娘,他帮着过来问问。
因着许大娘舍得出钱,巧枝儿跟着她师傅也学到了手艺的。
许家一家人都实诚,苏桃自是愿意用巧枝儿,可是这次找的是他们灶房的大师傅,需得有不输于酒肆师傅的手艺。
顺子自是知道的,他说让巧枝儿过来试试,若是青娘子觉着不合适,那就作罢。
顺子都这样说了,苏桃自然让他将巧枝儿带来了。
巧枝儿刚生产没有多久,整个人比小时候胖了许多。
苏桃也看不出手艺的好坏,自是让青娘做主,青娘带着巧枝儿去了灶房。
巧枝儿就按着灶房现有的食材做吃食。
巧枝儿是将自己所学都展示了出来,花费了两个时辰做了一桌丰盛的席面。
青娘试吃过后,菜都装盘摆到了赵氏的和合院。
苏桃想着陆娴是见过世面的,因而将陆娴也叫了过来。
巧枝儿真是有手艺在身上的,赵氏、苏桃跟陆娴三个吃得是满口称赞。
一小碗素白菜都能吃出肉的味道,只不过是两个时辰也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
赵氏吃了只夸许大娘,“顺子他娘还是见过世面,早早地将巧枝儿送去学手艺,你们看看,她还只不过十六七岁,就能做出这么一桌子席面。是个能耐人儿。”
陆娴也夸做得不错。苏桃也觉着好吃。
青娘自是也有自己的考量,巧枝儿年轻,手艺倒是不错,可以留下来。
赵氏跟苏桃都赞不绝口,就这样巧枝儿就进了齐家的灶房做灶娘。
巧枝儿回去之前,过来和合院给赵氏磕了个头,又跟苏桃见了礼。
赵氏问许大娘可好,巧枝儿都一一答了,得了赵氏给的两个银珠子就退出去了。
后面的事儿,都是青娘跟巧枝儿谈的。
眼看着要进入腊月,圣上给齐贺下了升迁的旨意。齐贺因着平乱有功,圣上升他为右谏议大夫。
随后,赵氏跟苏桃的诰命也跟着升了一级。
齐贺成了朝中最年轻的从四品官员,他也只不过是官职升迁了,同样都是在圣上跟前当差。
齐贺跟朝中人走得都不是特别近,他以后成为哪边的都有可能,因而请他吃酒的人很多。
自苏桃去了福宁殿一战,齐大人家有个河东狮,大家都有所耳闻,因而也都不敢催他吃酒。
有人请吃饭齐贺就去,去就只吃饭,酒也不吃,闲言少叙,吃完就走。
一时间别人也搞不懂他,慢慢地请他吃酒的人就少了。
但是还有像李将军这样厚脸皮的,时不时跑到齐家蹭一顿饭。
齐贺是孤臣还是纯臣,别人倒是不在意,他只要不跟别人一起与自己作对就行。
有些人在齐贺这边走不通的路,便想着让家中娘子从女眷这边走。
可是齐家女眷自来了京城好像都没有怎么听说她们去赴了谁家宴席?
一时间想结交也苦无门路。
齐家这边,齐贺升了从四品,全家人自是都欢欣不已。
齐三郎得到消息的翌日就送了许多的鸡鸭鹅过来。
齐家不好大张旗鼓地庆贺,便在腊八这日,摆了两桌席面,一家人偷偷地庆贺了一番。
进入腊月,云姐儿就不用去宫里了。
云姐儿不用去宫里,她便让寿哥儿带着她隔一日去广善寺一趟。
韩大将军没法,也早早地放朗哥儿回了家。
腊八这日齐三郎带着杏儿跟福哥儿回了玉泉巷,带了几罐他养的蜂蜜产的花蜜。
赵氏拿了一罐,冲水给大家喝,花蜜香甜,又不是那种甜腻的甜,很得赵氏这个老人家欢心。
赵氏喝了一口说:“这花蜜不是很甜,刚刚合适,哪天让三郎也带几罐给杏林巷还有金水巷送去。”
杏儿笑着应好,“二伯母,三哥刚开始养蜂,今岁产的蜜都拿来了咱家,到明年春天,产得蜜该多了,到时候,金水巷,杏林巷都给送上几罐。”